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请各国期刊也自报家丑吧!

已有 3485 次阅读 2010-9-15 03:1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抄袭, 统计分析

        学者孙常全最近指出,在CrossCheck初期实验性的使用阶段, 也同样查了一些美国的杂志, 发现在已发表的文章中的的剽窃率为6%,10%,23%。 比张月红的报道的31%投的稿件有抄袭的数据恐怕是更有过之。 (这又牵涉到此软件是否可靠的问题。) 抄袭是个全球性的难题。稿件31%的有抄袭的数据 并不说明中国学者学术道德比西方差。 大家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估计不久就会有更多的数据出来, 也许更高的抄袭率会被曝光。

        如此看来,科技越发达,抄袭率越高,就像全球变暖争论导致的“气候门”,所有的数据都是为了某种目的精心选择的、故意删掉的、任意篡改的。所谓科学总是在为某些了利益集团服务,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为了能够比较检验,请各国期刊也自报家丑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157 
 
附件:

学者孙常全 发表于2010-9-15 2:33:10

Nature发表张月红短信的原因
关于Nature发张月红关于投稿文章剽窃的信已经被沸沸扬扬地炒了好多天了。 大家都关心这件事,观点鲜明,情绪激昂。 1) 有人怀疑张女士递交此信的动机, 2)有人指出此信以点盖面误导读者,从而把中国学术界都不公正地抹黑了。 前者牵涉太多其它方面的东西, 我不妄加评论。

第二点是有道理的。不管题目是否被改过,该文误导的倾向很明显。同样的信在Science是不会被发表的, 至少不会以这种(误导的)形式发表。为何Nature在这事上失去了严谨的科学作风,发表这信呢?

不同之处是Nature最近正在大张旗鼓地推广CrossCheck查剽窃的服务而Science没有。(见Nature 466:159–160 &167; 及我2010年7月的博文 “治疗学术剽窃的良药” )。 张月红的信正是Nature编辑部翘首以待的推广这个概念的最好原材料。

剽窃是近几年渐渐被关注的一件学术界的一大心病。虽然多种软件被逐步推广, 直到整个出版界加入,开放并把他们所有文章全文加入CrossCheck的公共数据库,类似的查剽窃的软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这在我之前的博文中有阐述)。其实,在CrossCheck初期实验性的使用阶段, 也同样查了一些美国的杂志, 发现在已发表的文章中的的剽窃率为6%,10%,23%。 比张月红的报道的31%投的稿件有抄袭的数据恐怕是更有过之。 (这又牵涉到此软件是否可靠的问题。) 张月红的信只是Nature为自己支持的事业所添加的一个砝码而已。

其实,剽窃是各处都有。 大家好自为之。 所谓出淤泥而不染。 别在意有人抄袭且暂时侥幸逃过审稿和编辑的眼睛。记住,这种服务是可以用在查已经发表的文章上的。保证一定有好事者会这样做。 到时候,没人可以逃脱应受的责任。

结论
1. 抄袭是个全球性的难题。稿件31%的有抄袭的数据 并不说明中国学者学术道德比西方差。 大家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估计不久就会有更多的数据出来, 也许更高的抄袭率会被曝光。
2. 不管环境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要坚持一个学者应有的道德底线。 否则,赖行迟早会被查出来,一辈子被贴上抄袭剽窃的标签。
3. Nature也是会为本身的利益作出不合适的决定, 如发表有误导性的信件。
4. 时刻跟踪Nature的舆论导向,投其所好,偶尔也可以发一些“高影响力”的但低质量的文章 , 哈哈!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16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3164.html

上一篇:没有比较的统计:31%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小产权房的功能调节:减少大城市的非劳动人口
收藏 IP: .*| 热度|

5 钟炳 孙根年 吕喆 鲍海飞 王随继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