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我国大部将迎来寒潮天气 局部降温可达18℃

已有 3853 次阅读 2009-12-23 16:00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潮汐组合, 寒潮

       点评:比较前两天的预报,局部降温幅度越来越大:14度变为18度。

我国大部将迎来寒潮天气 局部降温可达18℃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07:27  中国新闻网
  12月18日下午,受寒潮影响,北京气温继续走低,街头行人身着厚衣厚帽仍然感觉十分寒冷。中新社发玉龙 摄

全国大风降温预报图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国家气象局网站消息,来自西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22日夜间开始影响新疆北部,中国大部地区自西向东将迎来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华北、东北、黄淮、江淮等地将先后出现5~7级,阵风8级偏北风,新疆北部山口地区的风力可达9~10级、阵风11级;冷空气前锋过后,上述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2℃,其中,新疆北部、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山西北部、河北西北部的气温将下降14~16℃,局部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6~18℃。新疆北部、东北中东部部分地区将有中到大雪,局地暴雪。

  24日起,南方地区将有一次小到中雨(雪)降水天气过程。

  中央气象台具体预报如下:

  23日08时至24日08时,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黑龙江东部局部、吉林东部局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阵雪,其中,新疆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雪或暴雪,降水量有10~12毫米;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中南部、贵州中东部、湖北南部、广西中东部以及江南大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等地有5~7级,阵风8级偏北风,新疆山口地区风力有9~10级,阵风11级。渤海、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将有4-6级东北转偏南风;黄海南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将有4-6级东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以东洋面将有4-6级偏南风;台湾海峡、南海大部海域将有4-6级东北或偏东风;台湾以南海域将有5-6级偏东风。

  24日08时至25日08时,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部、东北大部、西藏东部、川西高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阵雪,其中,内蒙古东北部和吉林西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雪;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贵州大部、江汉南部、江淮、江南、广西大部、广东北部等地有小雨或阵雨。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南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有5~7级,阵风8级偏北风。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渤海、黄海北部和中部海域将有4-6级西南风转7-8级、阵风9-10级的西北风;黄海南部海域将有6-7级、阵风8级的西北风。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将有4-6级东北风;台湾以东洋面和以南海域将有4-5级偏南风;南海大部海域将有4-6级东到东北风。

  25日08时至26日08时,新疆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和东北部、东北大部、西藏东南部、川西高原中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阵雪,其中,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部有中到大雪,局部地区有暴雪;陕西南部、江淮西南部、湖北大部、江南、西南地区中东部、华南大部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或阵雨。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有5~7级偏北风;渤海、黄海有7~9级偏北风,东海、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有6~8级风。

    未来10天冷空气势力强 中东部大部气温将下降

    陕西发布寒潮消息气温将达入冬以来最低值

http://weather.news.sina.com.cn/news/2009/1223/50081.html

潮汐组合D:2009年12月20日为月亮远地潮,12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32度,25日为上弦,即日月小潮,两极和赤道潮汐变化最大。

    潮汐组合E:2009年12月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5.78936度,2010年1月1日为日月大潮,2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叠加,潮汐南北振荡最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激发寒潮的可能性大。
 
    本月强潮汐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附近,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季节性厄尔尼诺的增强,流感爆发也进入高潮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718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80823.html

上一篇:未来几周热带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天气仍将持续
下一篇:潮汐组合和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警报
收藏 IP: .*| 热度|

3 刘玉平 钟炳 鲍海飞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3: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