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冷”北极“热”争夺(转载)

已有 5801 次阅读 2009-8-26 07:20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石油, 北极

“冷”北极“热”争夺 作者:杨红君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网   时间:2009年08月25日 11:05:30    【我有话说】   我要推荐此文给好友  沉寂多日的北极近日又热闹起来。来自关于北极海上行动的新闻迅速激增,由两种主要因素驱动:全球商品价格和资源稀缺影响下的自然资源开发以及现存游览船只的增加对高级市场和极地旅游人数增加产生的影响。

  当世界原油价格高企之时,占有世界原油储量2/3的中东国家对世界原油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地球上还有一块地方,其石油埋藏量有可能改写世界原油供需结构。那就是被厚厚的冰雪覆盖的北极地区。

  由于北冰洋在地理上与美国的阿拉斯加和挪威也是连接在一起的,围绕着石油和天然气甚至是水资源,都很容易引发争端。

  诱惑 改变世界原油供需结构的处女地

  能源 价值10万亿美元之巨

  美国地质勘探局去年发表了历时5年的勘测结果,在报告中诱人地描绘道: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

  报告认为北极圈内目前有900亿桶石油储量,按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近9000万桶计算,北极圈内石油可供全球使用近3年。另外,北极圈内未完全探明的、可获取的天然气储量估计为47万亿立方米。

  北极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地质学家估计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9%———4000亿吨煤贮藏在北极,北极的煤炭经过了1亿年古老的地质形成过程,差不多是全世界最洁净的煤,具有极高的蒸汽和炼焦质量,可直接用于能源和工业原料;北极还有大量的金、铁、锌、铀、钼、钽、银、铂等矿产,以及大量铜-镍-钚复合矿。加拿大在北极圈内的岛屿上开采钻石,产量达到世界的10%以上,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三大钻石生产国。

  这些能源价值多少?加拿大地质勘探局给出了答案。今年5月15日,它公布了世界首张北极综合地图,借鉴了美国、俄罗斯、芬兰、丹麦、挪威等北极沿岸国家搜集的数据,将这些油气、矿产资源数据加在一起价值10万亿美元。

  实际上在北极地区已经发现了许多大的油田。1968年在美国北部北极地区发现的普拉德霍湾油田是北美最大的油田,原油储量据估计为100亿桶,占美国原油产量的26%。另外,由于遭到环境团体的反对,开发项目被冻结的北极圈野生生物保护区内据说沉睡着储量为500亿桶的原油和8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还有,挪威北部的巴伦支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气田,储量为3万亿立方米。

  挑战 严酷的气候条件“拖后腿”

  那么,为什么北极油田的储量那么大,而对它的开发却没有进展得那么顺利呢?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北极油田的储量并没有一个十分准确的测定。由于北极的油田是在厚厚冰层的覆盖之下,无法进行地质探矿,因此无法做出科学的判断,所以没有公布储量数据。二是北极严酷的气候条件。北极地区不仅严寒,而且冬天在极夜的情况下一片漆黑,根本无法进行作业。还有撞上巨大冰山的危险,油田的开发成本相当高。据有关专家的推定,原油的生产成本将达到一桶30美元,与中东地区一桶3美元的成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可能 技术上和经济上变得现实

  但由于近年来原油价格的上涨,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油价达到一桶70美元之后,即使伴随着风险,生产成本高,但仍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上和成本核算上都使生产和输送成为可能。目前该项目进行到了对环境影响的评估阶段。

  高纬度地区海底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也是日新月异。成本更低、具有破冰能力的30万吨级油轮的建造,能够抵御冰山撞击的坚固的原油生产平台的建设,直接在北冰洋上将天然气液化并用运载能力15万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输天然气等等,这些新技术的确立都给大石油公司带来了希望。

  财富 水道或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北极还拥有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黄金”水道———西北航道。西北通道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部海岸、美国的阿拉斯加及丹麦的格陵兰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它长约5150公里,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径。

  全球变暖正使得北极冰盖加速融化。有资料显示,去年夏季,北极西北航道历史上第一次全线冰盖融化,专家预计今夏晚些时候开通基本已成定局。

  航道开通必将大大缩短欧洲、北美和东北亚之间的海上航线,据国际航运界计算,船舶从北纬30度以北的任何港口出发来往与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之间,使用北极航道要比绕行南部的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节省至少40%的航程。世界发达国家大多处于北纬30度以北地区,这个地带生产了当今世界80%的工业产品,占据70%的国际贸易。

  有关专家认为,北极航道将改变世界贸易格局,形成俄罗斯、北美、北欧为主体的超强的环北极经济圈,进而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西北航道可能成为控制世界经济的新走廊。”《科学》这样评价。

  争夺 全球5大能源纷争地之一

  俄罗斯今次新的《安全战略》明确指出,“能源争夺”将是挑起未来战争的导火索。其中,主要国家围绕中东、巴伦支海大陆架、北极地区、里海地区和中亚能源产地控制权的竞争尤为激烈。

  全球能源紧张让不少资源丰富的地区都成了各方角力的舞台。路透社此前将北极争端、南海争端、日俄岛屿争端并列为世界主要海洋争端。此前,外刊曾撰文列举了全球五大能源纷争地区。其中,参与北极圈争夺的主角包括俄、美、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五个国家。

  普京出席俄北极万科油田投产仪式

  据挪威媒体报道,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日前出席了俄罗斯一个位于北极地区的新的大油田的投产仪式,这个油田的投产将使世界第2大原油出口国在能耗多的亚洲市场上获得更多的份额。

  路透社报道说,由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拥有的万科油田的投产将帮助复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

  普京在投产仪式上说,万科油田的投产标志着位于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地区的油田的复杂开采作业迈出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普京表示:“在不远的将来,一个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省份将会在这里建立起来。”据悉,万科尔油田位于北极圈以北100多公里处。

  2003年购买万科油田的俄罗斯石油公司估计这个油田拥有5.2亿吨石油储量以及950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万科油田到2014年产量达到峰值时能年产2550万吨石油或日产51万桶石油。产自万科油田的石油将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道供应中国。

  此外,7月28日,俄罗斯宣布将于2010年4月在北极地区举行一次空投行动。

  美解除近海开采禁令布局北极

  7月14日,美国总统解除了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立刻引起了争议。支持声与反对声彼此消长,互不相让。

  美国总统布什7月14日称,作为应对高油价的一项举措,他已经解除了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同时敦促国会采取类似措施废除相关开采法律禁令。

  本次冲关“解禁”是否能成功,也存在很大悬疑。布什宣布行政禁令解除当天,即遭到了一些环保组织和国会议员的强烈反对。

  在分析人士看来,解除行政禁令,美国可能还另有目的。“美国政府的这一决定并非偶然,此举实际上是在为布局北极做准备”,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法室副主任于宏源博士说,“目前,北冰洋的开发越来越成为全球竞争的重点。美国解除近海开采禁令,为下一步大举勘探北极,特别是开采北极的石油资源打下了基础。”

  近几年来,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芬兰等国在北极问题上争议不断。阿拉斯加州靠近北极圈附近,美国有可能利用地理上的优势,在未来北极地区的争夺中占得先机,而解除近海石油开采禁令被看作是美国大举勘探北极的第一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不久前曾撰文指出,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北极的勘探工作。近期,随着油价高企和北极地区争夺的升级,美国政府在阿拉斯加勘探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

  此外,8月6日,美国派团考察北极,并计划每年投入4亿美元用于北极的考察和开发

  意挪石油巨头将开发挪威首个北极油田

  据美国媒体报道,挪威政府5月正式批准了意大利石油巨头埃尼集团公司和挪威国有石油巨头挪威国家石油海德罗公司共同开发挪威第一个北极油田。

  挪威石油和能源大臣Terje Riis-Johansen说,有关开发Goliat油田的建议材料将递交给挪威议会以获得最后的批准。

  Goliat油田位于挪威北端的哈默菲斯特市西北85公里(52英里)的海上。这个项目估计将耗资280多亿挪威克朗(43亿美元)。

  挪威石油和能源大臣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巴伦支海将是挪威石油工业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部分。由于北海的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世界第5大石油出口国挪威时下正在把本国北部更多未勘探地区向钻井作业开放。

  挪威政府5月8日说,2000年发现的Goliat油田估计拥有1.74亿桶石油储量。如果开发计划获得挪威议会的批准,那么,Goliat油田的施工作业将在2010年开始并将在2013年开始石油生产。据挪威石油部所说,Goliat油田预计可以开采15年。

  加总理在北极地区观摩军事演习

  加拿大总理哈珀8月19日来到北冰洋东部海域巴芬岛,观摩代号为“北极熊”的军事演习。哈珀对记者发表讲话指出:“保卫北极主权是加拿大政府的最重要职责。”

  7月26日,加拿大政府发表了《加拿大的北方战略:我们的北方,我们的遗产,我们的未来》的文件,进一步阐明了加政府对该地区的政策和措施。

  8月18日,哈珀宣布政府将拨款5000万加元(1美元约合1.10加元),在依卡卢维特建立加拿大北部经济发展署,以落实联邦政府在北部3个区的经济投资计划,加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北极地区冰层融化加快后,该区域显现出海底资源开发的潜在前景和开通新的国际航道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北方三区的发展迅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另外,加政府已宣布建造6艘军舰用于北极地区巡逻,并将在近年内建成一支北极陆军兵团。

  丹麦加强北极地区军事力量

  丹麦将加强驻扎在北极地区格陵兰岛的军事力量,以应对北极地区随着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挑战。据丹麦媒体报道说,根据丹麦议会最近通过的丹麦2010年至2014年防务协议,丹麦准备加强驻扎在其所属格陵兰岛的军事力量,其中包括组建一支北极部队和设立一个北极地区军事司令部。

  报道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北极海域航运将变得更加便利,北极地区的资源将更易于开发,潜在的冲突将增多,北极地区的战略意义也将变得更加重要起来。为此,丹麦需要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以应对这个地区将出现的挑战。目前,丹麦在格陵兰岛设有格陵兰司令部,具体负责渔区巡逻、海上救援、海洋测量及气象服务。

  解析 财富争夺战将在北极继续上演

  在辽阔的北冰洋上,围绕原油开发而展开的争夺战已经拉开了序幕。有分析认为,对欧洲经济具有绝对影响能力的俄罗斯,将借助北极油田的开发进一步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权益纷争 北极各国“摩拳擦掌”

  在冷战的50年期间,北极作为一个地区,两个超级大国在这里对抗,北约国家在这里试图跟踪强大的苏联舰队的海上行动。苏联解体之后,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北极已经经历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变化。

  对于北冰洋的管理,主要依据的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 UNCLOS为北极和5个北极的国家划分北冰洋,起到了稳定性的作用。

  大量能源的发现,势必加剧大国之间的争夺。美国已经为进军北极进行必要的政治、军事准备。在7月17日举行的国会听证会上,美国海岸警卫队司令萨德·艾伦上将表示,美国政府应该立即调整北极开发战略,为海岸警卫队建造新型破冰船,并在北极地区建立港口和军事基地。

  2007年,俄联邦自然资源部宣布,通过对北冰洋海底土壤样品的分析,证实北极圈内罗蒙诺索夫海岭和门捷列夫海岭是俄联邦大陆架的延伸。同时,俄加快了核动力破冰船队的建设和维护。目前俄罗斯共拥有9艘核动力破冰船,2007年服役的“胜利50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满载排水量达到2.5万吨,装备两个核反应堆,最大破冰厚度达到2.8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核动力破冰船队,使得俄罗斯几乎拥有了在北极地区无限巡航的能力,也使其更容易接近北极地区资源丰富的矿产。俄海军及战略空军所属舰艇、战略轰炸机,也正式将保护北极科考、掩护破冰船队作为重要战备任务之一。

  在军事保障的前提下。200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法令,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下令俄罗斯国有企业开采北极石油。

  在俄罗斯政府部署北极地区资源开发工作的同时,荷兰皇家壳牌、英荷能源集团、埃克森美孚石油等国际能源巨头,也纷纷游说各自政府,争取为北极开发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生态之变 难以逾越的“人类之殇”

  有国外专家分析认为,北极正在紧密地与全球气候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其变化的方式是大规模的、双向互动的。首先是作为一个区域,正在从低纬度的地方吸收逐步增加的热量;其次作为一个潜在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和海洋循环的地区。北极的气温,在最近的几十年里,上升的速度已经达到了世界上其他地区气温上升速度的两倍。如此强烈的地区气温的上升,已经能够被人们得以观察:北冰洋冰面的缩小,格陵兰冰盖的融化,极地永久冻土层的变化,海洋哺乳动物和其他种类的动植物分布的改变。在北极,正在增加的全球化运动和剧烈的气候变化,带来了经济、文化和气候方面的影响。

  在北极开发石油威胁的将不仅仅是美国阿拉斯加州国家北极野生生物保护区,让各国担心的是,作为地球生态链条的关键一环,北极开发将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全球性生态灾难,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都必须避免的后果。

http://stock.591hx.com/Finance/Article/2009-08-25/0000086133s.shtml
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
 
杨学祥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8-7 10:03:00 http://guancha.gmw.cn 


 
当政治庸人煞费苦心地计划减排二氧化碳气体用以减缓全球变暖的时候,政治强人却在利用全球变暖的机遇筹划抢夺北极的领海和资源。打出气候政治招牌的始作俑者,掩人耳目的两手更胜人一筹:一只手挥舞减排温室气体的政治号令,压制对手的经济发展;另一只手伸进北冰洋底,意在攫取尚无归属的资源和能源。英国仅仅把气候变化作为外交战略是最大的失误,现在英国国内也遭遇气候变化所造成的罕见洪水灾难[1]。事实证明,英国关心气候是假,攫取资源是真。

随着全球变暖现象的加剧,北冰洋可能将成为一座新的能源宝库,北冰洋上诸如汉斯岛等岛屿的战略重要性也大大提高。目前,加拿大和丹麦对汉斯岛的主权争夺已进入了白热化。随着气温上升,北冰洋水域面积扩大与通航时间大大增长,美国与英国越来越重视在北极水域军事演习,代号为“2007·冰”军演目的之一是为探索巴拿马运河之外的大西洋到太平洋的潜艇部队调动通道。另一目的是为了争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此看来,英国政府于3月13日建议进行一次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不仅仅是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而且是为了争夺北极资源和航道而放出的政治烟雾。英国在气候与资源战略上实施两面手法:减排烟幕和资源争夺[2]。

针锋相对向来是强者的最优选择。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活动组织者4日说,此次科考行动耗资400万美元。有媒体评论认为,俄精心策划此次代号为“北极-2007”的深海考察行动,其目的除科学研究外,意在通过宣称俄对北极大部分地区拥有所有权,增强本国政治经济影响力。俄罗斯此举引发各界争议。美国政府表示,俄科考队将俄罗斯国旗插到了北极点之下的北冰洋洋底,这一做法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则宣称,俄罗斯在北极海底插国旗的行动“只是俄国人的一次作秀”,并不能支持俄罗斯对北极的领土要求[3]。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已经打响。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5日分析指出,争夺北极丰富矿产储量资源的“新冷战”已开始了,加拿大正投资数十亿美元来建造巡逻船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而俄罗斯最近在北极海底的海床上插上了它的国旗。报道认为,国际社会保护和管理北极地区的努力更具有迫切性。一位美国海军上将曾称北极地区为“地球上最大一块未被开发的堡垒”。北半球的政治大国突然面临北极地区土地石油归属的激烈谈判[4]。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法学律师波斯尼尔称,国际海洋公约在北极的资源争夺战中可能不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他说:“力量而不是国际法将决定这一问题,俄罗斯有关力量的表达是令人信服的,加拿大的力量展示还不能让人信服。”美国科学家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华盛顿对在阿拉斯加野生动植物保护地进行钻探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这影响到了勘探工作。美国人也未能及时意识到气候变化产生的后果。数个美国官员上周抱怨说,“普京抓住了战略主动权”[4]。

围绕北极资源的争夺,世界力量正在重新组合,但领土和领海攸关者只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丹麦、挪威等国。2001年,俄罗斯宣布对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的所有权。除俄罗斯外,美国、加拿大、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和瑞典等国,纷纷宣布有权在那里进行开采[5]。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据俄《观点报》7月20日报道,近日军事专家分析说,在10年后美国会向俄罗斯发动进攻。俄罗斯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迅速增强军事实力。惟有这样,俄罗斯才能抵御美国鹰派的侵略政策。俄罗斯军事专家协会副会长弗拉基米罗夫少将认为,美国人盯上了俄罗斯的矿产资源,所以要进攻俄罗斯。他预测,抢夺西伯利亚资源的战争10年后可能打响。开战的时间在10~15年之间,由美国率先发动入侵。弗拉基米罗夫认为,美国的另一个开战动机是,肃清最强大的地缘政治对手。这样可以让其他国家见识一下美国的厉害,对其言听计从俯首帖耳。俄地缘政治研究所所长伊瓦绍夫上将认为,美国会秘而不宣地投入战斗,因为美国社会现在有一种普遍的反俄倾向,把俄罗斯当作其在全球实行霸权的绊脚石,有人甚至主张以武力“一劳永逸地清除这块绊脚石”[6]。

气候变暖使归属未定的北极成为一块任人争抢的肥肉,俄罗斯广阔的北极边缘与其目前的军事实力极不相称[7]。我在7月15日指出,未来的主战场在北极,俄罗斯可能惨遭瓜分。这就是地域政治。当然,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东海和南海的资源也会成为亚洲争端的根源。蚕食中国,瓜分俄国,控制中东,这是美国的战略意图。对中国而言,美国支持亚洲群雄蚕食中国沿海岛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一旦亚洲战火燃起,美国将坐收渔翁之利。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我们的耳畔将重新响起隆隆的炮声[8]。近日俄国军事专家的分析为我的论断提供了权威证明[6]。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北极点下的北冰洋洋底插上了一面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打响了争夺北极资源的前哨战。

中国虽然与北极领土无缘,但这是捍卫中国近海资源的有利时机。是否承认中国的领土和领海,是当前区分敌人还是朋友的客观标准。

国家利益是国家行为的最高准则。尽管气候变化是战争的一个激发因素,但历史教训会让人类认识到:理智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合理整合和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防止世界大战造成的人类灾难,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战争的威胁下,欧盟向气候开战的计划必定化为泡影;消除战争威胁后的人类共同利益才能为人类适应气候变化开辟真实可行的坦途。战争还是和平?胜利还是失败?这不仅取决于利益和实力,而且取决于智慧和宽容[8]。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 杨冬红. 关注全球变暖却忽视洪水 英国气候预测遭遇尴尬. 2007-7-25光明网 - 光明观察 - 随笔杂谈 show.aspx?id=5370

2.  杨学祥. 关注全球变暖的正面效应. 2007-3-26光明网 - 光明观察 -网络评论. show.aspx?id=4137

3.  俄罗斯北冰洋底插国旗耗资400万美元。2007年08月05日14:38 金羊网-羊城晚报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43813597959.shtml

4.  关新。媒体称俄罗斯在北极探险引发资源争夺战。2007年08月05日15:04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w/2007-08-05/150413597943.shtml

5.  各国对本国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2007年06月29日08: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http://news.sina.com.cn/w/2007-06-29/080012113007s.shtml

6.  彭华。俄专家预测美十年后入侵俄罗斯 将爆发世界大战。2007年07月25日10:21 来源:中国经济网http://news.sohu.com/20070725/n251239012.shtml

7.  杨学祥. 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3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60

8.  杨学祥. 中国睡狮梦方醒: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2007-7-1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3776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59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1449.html

上一篇:日本气象厅误发东京地震警告及评论
下一篇:墨西哥经历70年来最严重旱灾(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马丽丹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3: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