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进展:8月17日和24日海温异常比较

已有 4138 次阅读 2009-8-25 08:03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地球自转, 厄尔尼诺, 海温异常




表1              8月17日和24日海温异常比较

每年49-728110天)及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因此,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正异常至少可继续维持到7月28日.若能坚持到8月,厄尔尼诺事件就一定发生.

每年49-728110天)及1118-123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125-4772天)及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

 

如果拉尼娜现象在2009125-47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得到加强,并坚持在200949-728110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完全消失,则拉尼娜事件就可以形成。否则,就会在200949-728110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逐渐消失,并因为200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12而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形成厄尔尼诺事件(本来应在200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因拉尼娜事件的延长而向后推迟一年[57])。

 

 

参考文献

1.  金红梅。2009年拉尼娜现象将逐渐减弱--报告。2009-2-9 07:37 路透中国。http://cn.reuters.com/article/oddlyEnoughNews/idCNChina-3608520090208

2.  杨学祥,杨冬红. 810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11月下旬开始增强. 发表于2008-10-28 9:57:1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3.  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

4.  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5.  杨学祥.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  杨学祥.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发表于2008-12-30 10:01:4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  杨学祥。盘点2008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2008-12-21 9:24:3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8.  杨学祥. 美国气候研究预测中心:2009年三月可能会有拉尼娜现象发生. 发表于2009-1-8 6:45:55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145

9.  杨学祥. 2009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将持续:做好防灾准备. 发表于2009-1-10 4:44:06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9437

10.              杨学祥. 拉尼娜预警:警惕2000年严重旱灾重演. 发表于 2009-2-4 6:46:37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283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94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237

         730-116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目前厄尔尼诺继续保持,并坚持到8月末,厄尔尼诺已经形成。预计1118-12366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快速发展并形成高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1253.html

上一篇:权威刊物堆塑的泥足巨人
下一篇:日本气象厅误发东京地震警告及评论
收藏 IP: .*| 热度|

3 刘玉平 钟炳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