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研究证明我们的论断:太阳射线可在最多20秒内杀死新冠病毒

已有 3375 次阅读 2022-9-11 09:4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研究证明我们的论断:太阳射线可在最多20秒内杀死新冠病毒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相关提示

     据意大利新华时报2021年6月报道 由米兰国立大学普通病理学教授Mario Clerici和Don Gnocchi基金会Irccs科学主任共同发布了他们与意大利研究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结果,即新冠病毒在海滩上接受太阳射线照射下存活时间仅有10至20秒。

      新型冠状病毒在最适宜地方和时间出现,在防范最薄弱的地方聚集爆发,在有利条件消失后自行消失。其最大特征是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变化:浓度小时人体免疫可阻止感染;超过临界点将有少数弱体质人群被感染;高浓度将形成大规模流行,浓度降低将出现拐点,最后直至自动消失(见相关数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研究表明,相对于流感流行,冠状病毒的爆发和结束具有更强的季节性特征。

     我们在2020年3月1日提出全光疗法:中国2019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的反季节疗法(全光疗法)

      2002年中国爆发了SARS事件,2012年中东爆发了中东呼吸综合症,2019年中国爆发了2019-nCoV,但是,治疗冠状病毒依然没有特效药和疫苗。因此,根据冠状病毒自然兴衰的规律,在医院病房模拟夏季的环境,让医院内夏季提前到来,应该是当代科学可以达到的最有效方法。

      夏季的最大特征是高温和强紫外线。

      方法之一为增强紫外线消毒,营造不利于病毒生存的环境。我们建议用太阳灯和紫外线消毒灯交替连续杀毒,保证医护和患者的环境安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766.html

      方法之二,提高室温,采用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治疗。

      红外线照射体表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皮肤吸收。皮肤对红外线的反射程度与色素沉着的状况有关,用波长0.9微米的红外线照射时,无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60%;而有色素沉着的皮肤反射其能量约40%。长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上)照射时,绝大部分被反射和为浅层皮肤组织吸收,穿透皮肤的深度仅达0.05~2毫米,因而只能作用到皮肤的表层组织;短波红外线(波长1.5微米以内)以及红色光的近红外线部分透入组织最深

       穿透深度可达10毫米,能直接作用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末梢及其他皮下组织。

       在红外线区域中,对人体最有益的波段就是4到14微米这个波段范围,这个在医术界里面统称为“生育光线”,因为这个红外线波段对生命的生长有这促进的作用,这个红外线对活化细胞组织,血液循环有很好的作用,能够提高人的免疫力,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

       红外线红斑

       足够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可出现红外线红斑,停止照射不久红斑即消失。大剂量红外线多次照射皮肤时,可产生褐色大理石样的色素沉着,这与热作用加强了血管壁基底细胞层中黑色素细胞的色素形成有关。

       功效

       红外线治疗作用的基础是温热效应。在红外线照射下,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物质代谢增强,组织细胞活力及再生能力提高。红外线治疗慢性炎症时,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吞噬功能,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红外线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镇痛、解除横纹肌和平滑肌痉挛以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在治疗慢性感染性伤口和慢性溃疡时,改善组织营养,消除肉芽水肿,促进肉芽生长,加快伤口愈合。红外线照射有减少烧伤创面渗出的作用。红外线还经常用于治疗扭挫伤,促进组织肿张和血肿消散以及减轻术后粘连,促进瘢痕软化,减轻瘢痕挛缩等。

       红外线对血液的作用

       因为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的皮下组织,所以利用红外线反应,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复活酵素,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对细胞恢复年轻有很大的帮助并能改善贫血。调节血压:高血压及动脉硬化一般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肾脏等细小动脉收缩及狭窄所造成。远红外线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能使高血压降低,又能改善低血压症状。

       红外线对关节的作用  

       红外线深透力可达肌肉关节深处,使身体内部温暖,放松肌肉,带动微血管网的氧气及养分交换,并排除积存体内的疲劳物质和乳酸等老化废物对消除内肿,缓和酸痛之效果卓越。

       红外线对自律神经的作用

       自律神经主要是调节内脏功能,人长期处在焦虑状态,自律神经系统持续紧张,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头痛,目眩,失眠乏力,四肢冰冷。红外线可调节自律神经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上症状均可改善或祛除。

      红外线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远红外线照射的全面性和深透性,对于遍布全身内外无以数计的微循环组织系统,是唯一能完全照顾的理疗方式。微循环顺畅之后,心脏收缩压力减轻,氧气和养分供应充足,自然身轻体健。强化肝脏功能: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化学工厂,是血液的净化器。远红外线照射引起的体内热深层效应,能活化细胞,提高组织再生能力,促进细胞生长,强化肝脏功能,提高肝脏解毒、排毒作用,使内脏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可说是最佳的防病战略。

      红外线对眼的作用

      由于眼球含有较多的液体,对红外线吸收较强,因而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直接照射眼睛时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的产生与短波红外线的作用有关;波长大于1.5微米的红外线不引起白内障。

      光浴对机体的作用

      光浴的作用因素是红外线、可见光线和热空气。光浴时,可使较大面积,甚至全身出汗,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并可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光浴作用可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增加,轻度核左移;加强免疫力。局部浴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因而可促进其功能恢复正常。全身光浴可明显地影响体内的代谢过程,增加全身热调节的负担;对植物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影响。

https://baike.sogou.com/v101782902.htm?fromTitle=%E7%BA%A2%E5%A4%96%E7%BA%BF

      远红外线有助于消炎抑菌,机理如下:

       a) 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回答反应,消除了炎症的病理过程,使原来遭到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加速恢复正常,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同时能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

       b) 红外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交感神经感受能力减低,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循环改善,增强了组织营养,活跃了组织代谢,提高了细胞供氧量,改善了病灶区的供血供氧状态,加强了细胞的再生能力,控制了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部化,加速了病灶的修复。

       c) 远红外的热效应,改善了微循环,建立了侧支循环,增强了细胞膜的稳定性,调节了离子的浓度,改善了渗透压,加快了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了渗出物的吸收,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

https://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583025506&ver=1&signature=AgAmNZdKgz*Z1ZwUNzq*0aeXvbk-2uPWggq9t*z8PXzATH1J7GhbKE2yJWrvRxeD-ngEctoNl3iABhd3BXW97Y1Ho0JUx7DO-h21nlXDQHIjhR11e64q4*h3gsnnGvLxtKrrlb3rObwMqH6d*-1fj-slgxLGM0cUuIBa*VJHemE=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1157.html

相关报道

研究证明:太阳射线可在最多20秒内杀死新冠病毒

2021-06-02 16:47:03 来源: 中新社华舆  

华舆讯 据意大利新华时报报道 由米兰国立大学普通病理学教授Mario Clerici和Don Gnocchi基金会Irccs科学主任共同发布了他们与意大利研究团队针对新冠病毒的研究结果,即新冠病毒在海滩上接受太阳射线照射下存活时间仅有10至20秒。

Mario Clerici教授解释说:“我们已经证明了来自太阳的UVA和UVB射线可以在几十秒内完全杀死习惯病毒。这项研究其实是我们去年所做的先前研究的延续。早在去年夏天我们就发现了太阳光线中组成部分但无法到达地球的UVC 射线能在几秒钟后杀死新冠病毒。为此,去年的研究发现对抑制病毒和传播的影响有限。但是今年我们观测到可以照射到地球的太阳UVC和UVB射线同样可以在短短几秒内杀死病毒。但我要强调的是,病毒只有暴露在太阳光下才会被杀死,为此佩戴口罩、勤洗手和接种疫苗仍然是防疫抗疫的主要方式。(原标题:【意】6.1.确诊2483,死亡93;研究证明:太阳射线可在最多20秒内杀死新冠病毒)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BGIRIQ20514DTKM.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840.html

上一篇: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7.6级地震:关注2022年9月8-11日强潮汐组合
下一篇:9月11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9月8-11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郑永军 尤明庆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