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英国海滩数千海洋生物尸体冲上岸:大西洋厄尔尼诺惹的祸

已有 2906 次阅读 2021-11-2 05:19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英国海滩数千海洋生物尸体冲上岸:大西洋厄尔尼诺惹的祸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根据京报网报道,近日,由于数千海洋生物尸体冲上岸边,导致英国海滩陷入一片混乱,犹如一片垃圾场。在英国海滩遭遇污染前,西班牙的潟湖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情。8月份,大量死鱼死虾被冲上潟湖岸边。短短几天的时间,潟湖岸边就囤积了多达五吨的臭鱼臭虾的尸体。要知道,这里可是当地重点旅游景点,一下子变成了这番模样,西班牙旅游经济将遭遇重创。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01A09GGH00

      厄尔尼诺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大约每7年出现一次。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全球气候的研究,认为厄尔尼诺不是一个孤立的自然现象,它是全球性气候异常反映的一个方面。

  秘鲁沿海一向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和大量的水鸟。在正常年份,秘鲁西海岸的太平洋沿岸地区都受一股冷洋流控制,一旦出现气候异常,东太平洋的冷洋流即被一股暖洋流所代替。

  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逃离或死亡,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会出现全球性天气异常现象。

http://www.ufo110.net/Explore-found/diqiu/2375.html

       厄尔尼诺不仅出现在太平洋,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也存在厄尔尼诺现象,只是强度不同而已。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北大西洋暖流异常变暖,厚度达30多米的暖洋流覆盖在冷洋流之上,使大量冷水性的浮游生物遭到灭顶之灾,纷纷逃离或死亡,这就是大西洋的厄尔尼诺现象(见图1)。

       

2021-08-19海温.png

2021-10-30海温.png

图1 2021年8-10北大西洋异常变暖,厄尔尼诺事件正在发生。


      据有关专家预测,由大西洋“厄尔尼诺现象”所造成的温暖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大西洋尼诺(也称为大西洋纬向模态)是赤道大西洋年际变异的主模态,表现为年际尺度上赤道东大西洋海温异常增暖(称为大西洋尼诺)或变冷(称为大西洋尼娜),且异常峰值出现在北半球夏季(6月-8月)。大西洋尼诺(尼娜)可通过加强(减弱)沃克环流,促进当年冬季太平洋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发展,从而成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有效预测因子。极端ENSO事件因其海温异常的强度大,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和农业等产生显著影响。而1900年以来的三次极端厄尔尼诺事件(1982/83、1997/98和2015/16厄尔尼诺),都伴随有夏季的大西洋尼娜事件;两次极端拉尼娜事件(1988/89和1998/99拉尼娜),也都与夏季的大西洋尼诺有关。随着全球变暖,大西洋尼诺与太平洋及ENSO的关联如何变化,目前尚不清楚。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5133397/answer/2194711529

       2021年9-11月太平洋拉尼娜已经发生,所以大西洋厄尔尼诺的发生合乎历史规律。

值得关注的是,大西洋尼诺(尼娜)可通过加强(减弱)沃克环流,促进当年冬季太平洋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发展,从而成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的有效预测因子。极端ENSO事件因其海温异常的强度大,会对全球气候、生态系统和农业等产生显著影响。所以,2021年的大西洋厄尔尼诺可促进2021年太平洋的拉尼娜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大西洋厄尔尼诺的发生后,欧洲变暖进一步加剧,被加强的墨西哥暖流阻碍海水下沉,影响北大西洋冷暖海水循环,导致欧洲变冷,形成大西洋的拉尼娜,并促进2022年太平洋厄尔尼诺的发展。


相关报道


英国海滩成垃圾场?数千海洋生物尸体冲上岸,目击者:难以置信

202111/0118:06白鲸点兵社企鹅号




根据京报网报道,近日,由于数千海洋生物尸体冲上岸边,导致英国海滩陷入一片混乱,犹如一片垃圾场。还有目击者看到这一幕后,惊叹道:难以置信!

目击者回忆污染画面

居住在英国东北部海滩周边的群众贝尔透露,她每天都会到海滩散步。几周前,开始发现海滩上出现了各种软甲壳的海洋生物。有一天,贝尔照常到海滩散步,结果看到数千只螃蟹、龙虾等海洋生物被冲上岸。两天后,贝尔再次来到海滩,发现那里变成了一个大垃圾场,大量海洋生物死后腐烂且散发着臭味。于是,贝尔和家人开始清理,将幸存的部分海洋生物放生到海里。

贝尔作为目击者,她表示当看到海滩上躺着大量海洋生物的尸体时,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接着是感到非常难过,因为这本该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英国环境组织出面表态

这件事情闹大后,英国环境机构火速出面回应,表示正在展开调查。发言人称,已经收集了水样、海洋生物尸体样本带回去检测研究,希望尽快搞清楚这些生物的死因。

在英国海滩遭遇污染前,西班牙的潟湖也经历了同样的事情。8月份,大量死鱼死虾被冲上潟湖岸边。短短几天的时间,潟湖岸边就囤积了多达五吨的臭鱼臭虾的尸体。要知道,这里可是当地重点旅游景点,一下子变成了这番模样,西班牙旅游经济将遭遇重创。

专家对此的解释是,藻类的快速繁殖导致湖内氧气不足,鱼虾纷纷缺氧而死。可有人根本不听科学解释,竟然将黑锅试图甩给中国,理由是中国人酷爱吃猪肉,导致西班牙不断扩大养猪场面积。而养猪场产生了大量粪便,时间一长就渗透到了土地,从而影响到了潟湖水质。

不得不说,这些人的脑回路也是挺奇葩的。而对于这样的揣测,当地政府已经明确表态,养猪场产生的粪便会有专门的囤积容器,即便埋土处理也得符合安全标准,所以是不会污染到潟湖水质的。

中国人吃猪肉,怎么有那么多国家看不过眼?美国今年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时,美国人也说是因为中国人爱吃猪肉引发的。说是中国人对猪肉的需求量提升,美国人不得不牺牲雨林面积来扩大养猪规模。

但要知道的是,首先,这是美国自己扩大养猪场的。其次,美国养猪户无非是想加大对中国猪肉市场供应来赚钱。赚钱的时候知道中国的好,出了问题就翻脸不认人,这是什么道理?既然认为中国人应该少吃猪肉,他们也该警告国内养猪户。不过他们应该做不到这一点,因为美国商人非常重视和中国的贸易往来。

这一桩桩污染事件的发生,眼下各国当务之急是重视环保问题,调查污染源头、找出治理办法,而不是只知道找谁的责任。

目前,我国是非常重视环保事业的,也在积极响应国际号召,不断扩大植树面积,希望加速减碳减排进程。希望西方也能效仿,多为环保事业付出实际行动。

https://new.qq.com/rain/a/20211101A09GGH00


对于欧洲而言,墨西哥湾暖流究竟有多么重要?这意味着什么呢?

2021-08-19 11:22:17 来源: 肌肉格斗课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城市被冰封的场景?在《后天》当中围绕着墨西哥湾暖流的崩断展开,让很多人都记忆犹新,场面确实让人震撼。

虽然非常的震撼,可毕竟不是现实,所以很多人也是不以为意,然而科学家却表示墨西哥湾暖流正在不断的减弱,甚至还出现了崩断的早期预警,如果真的崩断的话,那么欧洲很有可能像电影一样遭到冰封,与此同时会直接影响到北美洲,乃至扩散到全球。

对于欧洲而言,墨西哥湾暖流究竟有多么重要

在电影《后天》当中,日本的东京出现了巨大的冰雹和无数巨大的龙卷风,而这些同时席卷了美国的洛杉矶,连好莱坞的招牌都瞬间被撕碎,而美国东海岸也直接被巨大的海啸所淹没,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白茫茫的。

好看吗?好看!震撼吗?震撼!害怕吗?不害怕,因为这就是电影,可是当电影当中的一切在现实生活当中出现的话又将如何呢?

事实上当下全球的环境正在不断变得恶劣,而且大自然也已经发出了提示,欧洲气象监测占电脑就已经做出了预警,显示屏上显示的4311号海上浮标就出现了温度异常,海域的温度骤降13℃,这意味着什么呢?


气温的骤降意味着暖流突然间消失了,AMOC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大暖流直接超过了全球所有河流总和的40%,从墨西哥湾出发,带着赤道的热量在大西洋当中向东北方向流动,最后在冰岛附近下沉。

欧洲绝大多数地区纬度,比我国最北端的漠河都要高出很多,然而气候却完全可以媲美我国的南方城市,而这都是因为AMOC不断的输送热量。

当这股热量消失之后,欧洲就会被冰封,美国的北部也会被冰封。

由于全球不断的变暖,北极冰川的融化,以至于源源不断的淡水向南移动刚好和北方的盐水中和,以至于盐水变得稀释,没有办法下沉,从而导致循环遭到了中断。


然而科学家没有搞清楚崩断的临界点,究竟在什么地方,也没有办法预测究竟什么时候会崩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全球变暖的情况至少需要几个世纪才可以得以扭转。

若是墨西哥湾流崩溃的话,世界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境遇?

1.2万年前,AMOC就出现过一次崩断当时的欧洲气温下降了10度左右。

因为全球变暖会导致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夏天会变得更热,冬天会变得更冷,当墨西哥湾暖流崩溃的话,那么城市很有可能会被冻结,泰晤士河将会完全结冰,而干旱,热浪洪灾等将会频繁的发生,现如今这些灾难发生的频率就已经非常高了,另外北大西洋欧洲对面的美国东海岸海平面会再次上升,这时沿海的居民将会不断的向内陆进行转移。

随着海平面不断的上升,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很有可能会被直接淹没,而地球也有可能会直接进入一个小冰期。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HOR8V9905520PTU.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498.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11月1日晚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11月2日早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5 郑永军 尤明庆 周少祥 范振英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9: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