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最惨烈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有太阳能量参与

已有 3667 次阅读 2021-9-6 10: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最惨烈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有太阳能量参与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2.5亿年前发生在二叠纪的生物大灭绝与气候突变

 

据网上资料,发生在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事件,约有90%的海洋生物物种以及75%的陆地生物在地球上彻底销声匿迹,令绝大多数生物面临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气候发生了突变以及沙漠的范围普遍扩张,再加上火山爆发等现象造成的一系列影响所致

科学家们曾在二叠纪末期的岩石样本中发现,该时期部分区域的气候产生了明显变化,使得地球两极出现了巨大的大陆冰川,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冷,大多数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气候变化,从而面临灭顶之灾,二叠纪时期的盘古大陆属性导致海面上的雨水以及雾气无法进入大陆内部,使得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造成了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现象,令多数动植物走向灭绝。

火山剧烈爆发后将喷出的大量火山气体、火山熔岩以及岩石碎块等物质扩散至大气层后,令多数动物窒息而死,甚至覆盖住了大量的太阳光,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科学家曾在西伯利亚地带探索到该时期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样本,除此之外,二叠纪时期严重的大陆漂移与海平面下降等现象也是令众多生物走向灭绝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二叠纪时期的大陆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块巨大的陆块属于联合古陆,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得海岸线以及大陆架呈直线趋势减少,使地球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不少古生物也因此失去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当海水覆盖的大陆面积不断裸露,更严峻的现象也会相继出现。

此时,海底有机质将会发生氧化反应,也就意味着广阔的海床煤层区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大气层中的含氧量也会因此相应减少,这些现象都会对陆地生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绝大多数单弓类爬行动物的死亡原因是此时的大气层成分发成了巨变,因为它们与其它生物相比,所需的氧气供应量更高,随后伴随着温度不断增高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现象,使得一大批陆地生物濒临灭顶之灾,也令海洋面临缺氧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死亡地带,科学家指出,地层中沉积了大量的富有机质页岩就是这场灾难最有利的证据,史无前例的二叠纪时期生物大灭绝事件的意义极其深远,这是因为当大多数的生物面临灭绝危机后,地球物种也迎来了质变。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9MVSFCP0525VQD0.html

 

2.5亿年前地球生物经历大灭绝的野火事件

 

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发现,当时高强度频发的重大野火事件可能是这场大灭绝的罪魁祸首,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地球科学评论》和《地学前沿》期刊上。

 在这次空前的大灭绝中,约有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约75%的陆地生物物种快速灭亡,旧的海陆生态系统几乎崩溃。蔡垚峰介绍,这次大灭绝是地球史上最严重的事件,如果能够找出确切原因,将有助于揭开其他几次生物大灭绝的面纱。

长期以来,关于这次生物大灭绝的原因,全球的科学家们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主流观点认为是火山喷发造成全球环境剧变。这次史上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应该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至于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尚有待探索。

新疆大龙口剖面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层发育良好,以富产古脊椎动物和古植物化石而著称。科研团队对这里的炭屑化石及有机碳同位素等开展了详细研究,发现火山活动与野火事件存在关联性。

野火是指发生在荒原、山地、森林等地区的以植被为主要燃料的自然大火,自植物出现以来,野火就一直存在。蔡垚峰分析,距今约两亿多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曾频繁发生重大的野火事件,这些野火活动产生的各方面影响与生物的演化进程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你可能会想,如何知道当时发生过野火呢?其实,野火烧过的痕迹就算是埋了几亿年,科学家们还是能扒出些蛛丝马迹。

掩埋在地底的炭屑,能够还原早在人类出现前的地球面貌,这是曾经发生过野火的最直接证据。炭屑含量越高,野火强度越大。科研团队在新疆大龙口剖面发现丰富的炭屑,且由底至顶炭屑丰度增加。这一发现证明该地区在两亿多年前曾频繁发生野火事件,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还发现,当地曾发生过森林衰退的现象,而野火事件可能是导致该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

 研究表明,火山活动驱使野火事件强度的增加,而且野火活动和陆地生态系统在当时的协同变化模式可能是全球性的。科研人员们分析,两亿多年前全球气候干旱,导致野火事件频发。野火在该时期对植被的干扰和影响到达顶峰,并在短时间内快速摧毁了原有的陆地植被系统。之后野火活动便因失去燃料进入了贫乏期,直到植被系统的逐渐复苏。(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http://www.xdkb.net/p1/207537.html

 

澳大利亚一次森林大火的预演

 

201978日开始,澳大利新南威尔士州爆发了山火,由于当地天气的炎热,加上澳大利亚政府的救援不力,很快整个澳洲燃起了大火。山火像恶魔一样吞噬着澳大利亚的森林和草地,一直持续了整整7个月。

在这场大火中,大约400公顷的土地被烧毁,十亿野生动物死于大火,连澳洲的考拉也死了百分之三十,此外,鸭嘴兽直接成为了濒危动物。在七个月的燃烧期中,澳大利亚有33个人死于大火。而更为可怕的是,这场大火所造成的生态危害。

从小的方面来说,澳大利亚当地的物种生态得到大肆的毁灭,势必会造成当地各种的生态负面影响。一米长的蝙蝠开始进入城市,堪培拉、墨尔本的天空被大火染成了红色,城市中充满了灰烟。

最让人担忧的是,南极洲和澳洲的距离十分的近,七个月的大火,让本来就温室效应的世界气候变得更加的高温。常年堆积冰川的南极洲由于全球变暖,使得大量的冰川融化,冻土苏醒。全球的水平面急剧的增长,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南极洲发现了很多的远古病毒。这些病毒都是被封印进去的,如今气候变暖,自然也是开始慢慢的苏醒。

科学家表示,20217月是2003年开始有卫星记录以来全球山火最严重的7月。在北美洲、西伯利亚、非洲和欧洲南部,山火持续肆虐。

  20217月全球各地的山火共释放出343兆吨碳,比2014年出现的上个7月全球峰值高出约五分之一。

  欧盟哥白尼大气监测局资深科学家马克·帕林顿说:2003年我们开始有记录以来,今年7月的(山火碳排放)全球总量是最高的。

 

揭秘:2.5亿年前全球90%物种灭绝之谜

 

由德国地学研究中心的地球动力学建模人员、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的地球化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对西伯利亚地盾(Siberian traps)火山大爆发和地球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大灭绝的关系发表研究报告表达了新看法。研究报告发表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大火成岩区(large igneous provinces)是指在地球表面堆积的大量火山岩,它由一个体积巨大的、连续的、以富镁、铁岩石占优势的喷出岩及其伴生的侵入岩组成,是一种全球现象。

  它包括大陆溢流玄武岩和伴生的侵入岩、火山边缘玄武岩,大洋高原、海岭、海山群和洋盆溢流玄武岩。通常在一百万年的地质时期里,大火成岩区喷发大量岩浆,覆盖面积达几十万平方千米,高度达4千米。西伯利亚地盾被认为是陆地上最大的大火成岩区。

  西伯利亚地盾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盾的形成时间,介于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约2.51亿年前到2.5亿年前,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的时期相符合,那也正是地球最暖的时期。西伯利亚地盾火山爆发持续约一百万年,是过去5亿年来,已知最大型的火山爆发之一。

  西伯利亚地盾火山喷出的岩浆面积高达7百万平方公里,接近澳大利亚的面积。西伯利亚地盾火山可能已向空中喷射多达100万亿吨的碳(人类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碳约为80亿吨),这足以造成全球气候灾难。

  研究人员认为,西伯利亚地盾火山连锁爆发引发煤炭燃烧,造成地球变暖,火山灰中含有的有毒物质逐渐渗入到陆地和水中,导致生物中毒而死,造成地球早期历史中生物大规模灭绝。这一研究成果对持续30年的小行星碰撞恐龙灭绝论提出了挑战。

http://www.qulishi.com/news/201701/159696.html

 

2.5亿年前火山喷发曾毁灭全球森林

 

  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称,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大规模火山喷发毁灭了全球的森林,使得地球到处是以树木为食的真菌。

  这项研究证实,即便是生命力极强的树木,也未能在二叠纪物种大灭绝事件的浩劫中幸免,那也是已知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灭绝事件中,超过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它们极有可能毁灭于集中在当今西伯利亚一带的长期火山喷发喷射的有毒气体。

  火山喷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酸雨,并破坏了臭氧层,使得更多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大灭绝期间地球状况的实物证据,于是,很多人推测二叠纪的森林相对完整地幸存下来。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那时同样遭受重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63236.html

 

    化石能源燃烧加速推动地球生物灭绝

 

      发生在大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在短短几万年的时间里,使96%的海洋生物和约70%的陆地生命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当时,位于如今西伯利亚地区的古老火山喷出了大量岩浆,覆盖了相当于美国表面积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土地,这一过程持续了大约一百万年。然而,火山爆发不是导致大灭绝的根本原因。

       据两个独立的科学家团队发布的最新研究论文,正是由于西伯利亚火山岩浆燃烧了大量地下石油和煤炭沉积物,燃烧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而导致了大灭绝的发生。日本东北大学的地球化学家Kunio Kaiho团队发现两起火山爆发事件与二叠纪末陆地与海洋生物灭绝时间吻合。而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地理化学家Hana Jurikova团队在大灭绝边界的贝壳化石中发现了海洋酸化的证据,证实了化石燃料燃烧和温室气体释放造成海洋酸化,从而导致珊瑚等海洋生物溶解死亡。

       这些研究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气候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如果将大灭绝与如今全球变暖进行类比,大灭绝期间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远远超过人类产生的温室气体。然而,当时火山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速度比今天人类的排放速度要慢14倍。因此,我们目前每年燃烧产生的碳量比大灭绝时期的任何时候都高得多。如果不能遏制温室气体排放,未来气候变化对生物的严重影响或许可以预见。https://www.163.com/dy/article/FSE687EN05149AIR.html

       英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称,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大规模火山喷发毁灭了全球的森林,使得地球到处是以树木为食的真菌。

  这项研究证实,即便是生命力极强的树木,也未能在二叠纪物种大灭绝事件的浩劫中幸免,那也是已知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物种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灭绝事件中,超过95%的海洋生物物种和70%的陆地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它们极有可能毁灭于集中在当今西伯利亚一带的长期火山喷发喷射的有毒气体。

  火山喷发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酸雨,并破坏了臭氧层,使得更多有害的紫外线到达地面。在此之前,研究人员并未发现大灭绝期间地球状况的实物证据,于是,很多人推测二叠纪的森林相对完整地幸存下来。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森林植被那时同样遭受重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63236.html

 

火山喷发点燃煤层导致二叠纪生物大灭绝

 

关于二叠纪绝灭事件原因的研究有很多,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者最近称是火山的大规模喷发点燃了大量的煤层,从而产生了大量浮灰团,对全球海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5亿年前地球经历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事件,期间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生物都没有逃脱绝灭的命运。

关于此次绝灭事件原因的研究有很多,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者最近称他们找到支持火山喷发说的证据。研究者在加拿大北极地区的二叠纪末绝灭事件的岩石中发现了煤灰层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火山的大规模喷发点燃了大量的煤层,从而产生了大量浮灰团,对全球海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早期也有研究者猜测,西伯利亚的史上最大规模火山喷发可能在经过煤层的时候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而导致全球变暖。但卡尔加里的研究者却是第一次发现了支持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

毁灭事件发生时,全球存在一个超级大陆盘吉亚(Pangaea),盘吉亚上从沙漠到森林都有,四足动物在其中逐渐分异出原始两栖类、爬行类、和羊膜类动物。火山喷发发生在西伯利亚地盾,这是一片比欧洲还大的地域,火山喷发产生的灰尘团漂移到加拿大极区,形成了研究者现在发现的煤灰层。

这些煤灰可使地球产生温室效果,更可怕的是,它还能降低海洋中的氧气含量,从而使生物窒息而亡。二叠纪末真的是地球上最艰难的一段时期,火山喷发产生的热熔岩、有毒气体、煤灰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了大绝灭事件的发生。

https://tech.qq.com/a/20120117/000232.htm

 

证据:酸性海洋揭示最酸楚灾难

 

2.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经历了一场“酸楚”的苦难。一个由欧洲地质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发现了二叠纪和三叠纪之交海水曾出现急剧酸化的最直接证据。科学家预测,在那场灾难中,地球90%的物种灭绝了。

这次海洋酸化灭绝事件影响了所有活的生物,它尤其给海洋生物带来最沉重打击,例如曾到处可见的三叶虫。近日,刊登于《科学》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这场海洋酸化在灭绝灾难中起到重要作用。酸化能通过削弱海洋生物产生含钙贝壳的能力杀死它们,而且,它由过多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洋里所驱动。这场浩劫也为今天敲响警钟:由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海洋酸化速度比2.5亿年前更快,尽管持续时间没有那么长。

“我们目前破坏地球碳循环的速度远快于有史以来的最严重灭绝灾难期,这不是无关紧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球化学家leekump说,“即便它仅持续几个世纪而非1万年,变化的速度也很重要。”

与小行星触发的灭绝事件不同(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大部分科学家认为二叠纪末期发生的更大灾难是根植于地球的:西伯利亚大规模火山爆发,将数万亿吨碳释放到大气和海洋中。

研究人员之前就曾发现生物能忍受火山爆发带来的多重压力:全球变暖、海洋酸化、海洋中溶解氧下降以及有毒硫磺的增加。但从中挑选出相对重要和相互依赖的影响则十分困难。

现在,科学家有更好的证据显示,海洋酸化沉重打击了生物。这些证据来源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含碳酸盐的石灰岩。它们形成于2.5亿年前的泛大陆离岸浅水水域,蕴涵了古老特提斯海的地球化学信号。

一般而言,地球化学家习惯使用某种碳同位素的变化作为信号—大气二氧化碳脉冲进入海洋并触发酸化。但在新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特提斯海岩石的硼同位素,这是一种更微弱的信号,但与海洋酸化更直接对应。由于海水中的化学反应导致同位素硼-11和硼-10的比例随ph值而提高,因此该方法实际有效。而沉积在海床上的岩石能反映这些比例的变化。

研究人员发现,同位素信号的下降与ph值下降0.6~0.7单位相一致—这是海水化学的一个明显变化。“这是此次大灭绝事件中海洋酸化的首个实际直接证据。”该研究负责人、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地球化学家matthewclarkson说。

碳同位素出现急剧变化5万年后,硼才发生异常。前者一直被认为是海洋酸化和灭绝事件开始的信号。该研究小组表示,碳和硼之间的差距表明,火山爆发导致的碳喷涌造成了两个阶段的灭绝。首先,一个5万年的缓慢碳流进入空气中,然后进入海洋。研究人员假设当时海洋呈弱碱性,从而使得在吸收二氧化碳后,ph值变化很小,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也十分微弱。但在第二阶段,即1万年中,二氧化碳急剧增加,压过了海洋反馈机制。

clarkson表示,该版本解释了古生物学家发现的腹足类和双壳类等海洋动物为何在二叠纪灭绝事件后期仍大规模消失。“化石记录也支持了我们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他说。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andrewknoll也对此表示同意,他表示,晚期出现的急剧酸化将有助于解释灭绝记录。

http://roll.sohu.com/20150520/n413380103.shtml

 

我国煤炭资源形成于六个地质时期

 

情况分别如下:

古生代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早期:距今约3.20亿年-2.78亿年

古生代二叠纪晚期:距今约2.64亿年-2.50亿年

中生代三叠纪晚期:距今约2.27亿年-2.05亿年

中生代侏罗纪早中期:距今约2.05亿年-1.59亿年

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42亿年-0.99亿年年

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6550万年-180万年

 

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煤矿稀薄程度的形成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

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与生物大灭绝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结论:改写全球气候历史和生物灭绝历史的重大事件

 

我们在2013年发表的《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一文中指出,温室效应不是气候变化的唯一因素,太阳能量在地球内部的积累和释放有不可忽视的多种效应。

在地球史上的五次生物大灭绝的最初表述中,我们看不到太阳能量的影响,这显然忽视了最重要的环节。

《化石能源燃烧加速推动地球生物灭绝》和《火山喷发点燃煤层导致二叠纪生物大灭绝》两小节填补了这一空白,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过程。太阳能量的长期积累和释放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大灭绝的贡献终于彰显于大千世界,恢复历史的真实面目。

科学看待全球变暖的时代终于来了!

发生在大约2.52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在短短几万年的时间里,使96%的海洋生物和约70%的陆地生命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由于西伯利亚火山岩浆燃烧了大量地下石油和煤炭沉积物,燃烧过程中释放出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而导致了大灭绝的发生。澳大利亚山火就是一次未来大灭绝的预演。

与西伯利亚暗色岩类似,德干暗色岩也发生在大陆,因此可以加速化石燃料燃烧和温室气体超级排放,造成恐龙灭绝重大事件。小行星撞击扩大了这一事件。

人类的出现可能改变这一自然规律:化石燃料就是大陆和海洋内的火药桶,超级火山爆发就是导火索,人类开发化石能源,铲除了大陆和海洋内的火药桶,避免了下次超级火山引发的温室气体超级排放,阻止下一次生物大灭绝,变天灾为人类福祉与天人和谐,这应该是天大的好事。

要温室气体的爆炸式超级排放,还是要温室气体缓慢式人工排放,人类必须做出正确的抉择。

温室气体减排有利有弊:短期可以维持现状,但不过是扬汤止沸;长期留下后患,造成更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人类开发化石能源,铲除了大陆和海洋内的火药桶,这才是釜底抽薪。

生物大灭绝分高温型(第四和第五次生物灭绝)和低温型(第一至第三次生物灭绝)两种。

温室气体循环路线图:太阳光合作用将太阳能量和二氧化碳贮存在草木、甲烷和化石燃料矿藏之中,超级火山喷发点燃草木、甲烷和化石燃料,向大气释放出积累的太阳能量和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和生物灭绝(高温型);酸雨清洗大陆,将温室气体带入海洋,导致海洋酸化和岩石圈碳酸钙积累,引发大气温室气体降低、生物灭绝(低温型)和气候变冷(参见海底藏冷效应和海底温室气体贮存效应)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2957.html

温室气体在温暖期集中在大气,在寒冷期集中在海洋和岩石圈。

石炭二叠纪成煤期与生物大灭绝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温室气体的大规模积聚和排放与太阳能量的长期积累和释放同时进行。人类忽视了后者,夸大了前者。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9.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 1999, 45(增刊): 33-42. Yang X X, Chen D Y.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in Chinese), 1999, 45(supper): 33-4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07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3035.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9月6日早报
下一篇:汤加群岛发生6.2级地震:关注9月7-9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4 周少祥 许培扬 尤明庆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1 18: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