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22年夏季强潮汐可能导致地震、热带风暴和飓风增强

已有 48361 次阅读 2021-7-14 10: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2年夏季强潮汐可能导致地震、热带风暴和飓风增强

                               杨学祥


  网友提问:杨老师,中国夏季的连续弱潮汐会使得降水集中,形成洪涝灾害,像2020年与2021年,冬季连续的强潮汐,会引起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2020。那夏季连续的强潮汐是否会有什么问题呢,比如2022年?

 

就一般而言,冬季强潮汐可激发严寒、暴雪和地震,夏季强潮汐可激发地震、热带风暴和飓风。比如,2008年的灾害就很严重。

     20084-7月为强潮汐时期,月亮近地潮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过3天,潮汐差较大,潮汐作用较强,引发较强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9246.html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和一家名为灾难流行病研究中心的机构2009年1月22日在日内瓦联合发表了一份2008年全球自然灾害统计报告。报告表明,去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为2000年至2007年期间平均值的三倍和二倍。

报告说,去年全球共发生了321次较大自然灾害,造成近23.6万人死亡,受灾人数达2.11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1810亿美元。纳吉斯热带风暴在缅甸所导致的死亡和失踪人数高达138366人,是去年造成生命损失最惨重的灾难,其次是中国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夺去了8万多人的生命。同时,汶川地震还带来了约8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去年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美国的艾克飓风导致的经济损失也高达300亿美元,这些因素都使得去年成为自然灾害的大灾之年。

统计还显示,从全球范围看,中等收入国家成为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重灾区。而亚洲则是自然灾害导致生命损失最集中的地区,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十个自然灾害中,九个发生在亚洲[1]

我们在200817日指出,2007年是气候变化异常年。根据天文条件和灾害记录,2008年可能是气候变化持续异常年,拉尼娜、厄尔尼诺、旱涝、强震、流感等灾害交替发生,人们必须做好防灾准备[2]

http://news.cctv.com/world/20090122/110433.shtml

     2009526为月亮近地潮,24日为日月大潮,时差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月。预计5-8月为地震高发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27646.html

      20221-2月、5-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3-4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1106.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强烈的潮汐南北震荡可增强极端事件的发生。2022年只是预演。

比如,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2005825日,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造成1200多人丧生,成为1928年以来对美国影响最严重的飓风。10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强烈地震,造成巴基斯坦73万人死亡,近13万人受伤,280万人无家可归。据世界气象组织1215日公布的数据,2005年全世界干旱、洪水、飓风等极端气候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

200412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9.1级强烈地震,地震随后引发的印度洋海啸几乎横扫了印度洋沿岸数千公里内的城镇村庄,23万人死亡。2005328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发生里氏8.6级地震,约1300人死亡。2012411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以西近海发生里氏8.6级地震,20多个国家拉响海啸警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5336.html 

当前推荐数:5 推荐人: 许培扬 郑永军 周少祥 王奕霖 范振英

 

发表评论评论 (1 个评论)

删除 回复 |赞[1]王奕霖   2021-7-13 22:47

杨老师,中国夏季的连续弱潮汐会使得降水集中,形成洪涝灾害,像2020年与2021年,冬季连续的强潮汐,会引起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2020。那夏季连续的强潮汐是否会有什么问题呢,比如2022年?天体运动调节地球冷热分布,天文极值引发分布不均,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天体调和,地球的环境会极为恶劣,抬头望天,没想到那些遥远的星体竟与人类有如此多的联系,不禁感叹世界的神奇精妙,感谢杨老师一路引领,让我们认识到这些,衷心感谢并祝您身体健康!

 

自然灾害对比:1947-1976年和2000-20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15-05-20 23:15:45 

我在200832日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流感全球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1]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文章在文汇报发表不久,5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令人唏嘘不已。接踵而至的是,20094月发生流感暴发,6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从20099月开始的中国西南地区大旱一直持续到20104月,20101-3月低温暴雪袭击了北半球,20105-7月暴雨和高温肆虐全球,拉马德雷预言得到证实[1-5]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全球气温变化与拉马德雷现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世纪初低温期;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20世纪30-40年代温暖期;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20世纪60-70年代低温期;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20世纪80年代全球迅速变暖;在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应该对应低温期[1-5]

 

1.地震灾害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人们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4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12 26日印尼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海啸,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尼的地震海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114日堪察加发生的9级地展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暖位相末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所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就像船的吃水线卸载上升,加载下沉一样)是冷位相初期强震频发的一个原因。

研究表明,接下来的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左右,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中的每一年(2010年,2014年,2018 年)及其前一年都是可能的发生年。而且由于2010年、2014年、 20181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强烈。这和俄罗斯科学家预测的结果相吻合[2]

事实上,20102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拉马德雷的预言得到证实。下两次9级以上地震可能发生在2014年和2018年左右。

 

2.台风和飓风灾害

2007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

60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1926年到1970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1970年到1994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1995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1995-2030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重新进入高活动期。

20058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数以万计的房屋被淹和数十万户家庭断电,美国总统布什当天宣布上述2个州为重灾区。据报道,此次飓风可能造成100多万人流离失所。美国卡特里娜飓风遇难总人数增至1069人。卡特里娜飓风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第45级飓风,几乎把整个新奥尔良变成了一个大水库。面对飓风的肆虐,一些科学家在震惊之余指出,正是全球变暖才导致了此次卡特里娜大灾难,但也有科学家认为,飓风只是自然周期循环的结果。科学家发现,北美地区的飓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北美地区的飓风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每隔40~60年便会出现一个高峰期。上世纪初,美国曾有一个飓风多发期,第二次则是上世纪40~60年代。这次的高峰期大概是从90年代开始,而飓风频繁出现的情况还会再持续20年或更长时间。

20085月的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横扫缅甸西南部地区,造成超过14万人死亡和失踪。

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20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5)、1957、(1964)、1969197219761977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1947年至1976拉马德雷冷位相

 

3.低温

全球20世纪初的低温期、30-40年代的增暖、50-60年代的低温和80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18年暖冬的终结是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200910月,我国就有学者发表文章预测称,2009年冬天可能是冷冬,原因有以下四个。

太阳黑子说:2009年太阳黑子低值导致冷冬

20091120日,《广州日报》报道称,近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冰雪天气,广东天文学会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由太阳黑子稀少的原因引起的,而太阳黑子持续低迷,广东或许又将迎来冷冬

太阳黑子,是指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斑点,它是太阳活动最明显的标志。近两年,太阳黑子特别少,太阳黑子周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台在20098月,连续31天观察不到太阳黑子。

太阳黑子与冷害有关吗?广东天文学会认为两者相关性颇高。统计资料显示,1986年是太阳黑子低谷年,1986年末至1987年初,我国不少省、市出现低温天气。1964年、1954年都是太阳黑子低谷年,也有类似统计结果。

深海巨震降温说:20098级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北京时间2009930日,萨摩亚群岛地区凌晨发生8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

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

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的郭增建提出了深海巨震降温说,这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

厄尔尼诺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

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1215日至1955121日湖南严重低温,196428~26日湖南低温冻害。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81月发生的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2007~2008年拉尼娜事件中;2009年至2010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有可能导致冷冬。

月亮惹祸说: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季林2000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指出,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

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海洋潮规模最大,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冷却海洋上的空气。

据计算,200912月至20102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发生。

以上内容摘自杨学祥的博客《2009年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3,5]

事实上,20101-3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北京、沈阳等北方地区都发生了冷冬。

 

4.流感

2007年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年有以下8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为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8大特征是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后1-4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严重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1,7]

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有利于旧病毒大量繁殖,此时爆发的流感强度较弱,如1977年的流感暴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强烈,紫外线杀死大量病毒,但能引发病毒基因突变,形成新病毒,此时流感暴发的强度大、危害重,如,1957-1958年、1968-1969年。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7年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事件,沙尘暴趋于强烈;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2009年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发生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和2009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7大流感大流行的气候特征完全具备,所以,2009年爆发了流感世界大流行。如果流感持续到2013年,则在太阳黑子峰年流感强度将变得十分强烈。

 

5.干旱与洪涝

强潮汐有11年、18.6年和22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有专家按此规律推测,2009年和2020年有发生类似1998年大洪水的可能性。周期为18.6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它可以说明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1931年(长江、淮河特大水灾)、1932年(松花江特大水灾)、1933年(黄河特大水灾)、1951年(辽河特大水灾)、1968年(珠江、闽江、湘江、赣江大洪水)、1969年(新安江、分水江流域及嫩江中游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 2010年为全年弱潮汐南北震荡年,与1957年相同,与1998年相似。1998年和2010年的强降雨记录表明,在夏季弱潮汐时期,由于冷空气南北震荡幅度较弱,降雨带有长期滞留在某一地区的可能,形成连续暴雨灾害和洪涝灾害。

20107-11月为强潮汐时期,降雨带有北移的可能,台风活动可能得到加强。在潮汐组合时段发生的台风可能形成不可抗拒的突发灾害。

2010年的强潮汐类型与1957年类似,1957年的灾害记录值得关注:当年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5713日黑龙江东宁西南发生7级地震,1957224日台湾花莲发生7.2级地震;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中国发生特大干旱;松花江特大洪水,淮河流域大水造成鲁、豫、苏3省较严重水灾,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水灾[8]

2010年已发生的灾害:2009年发生的流感世界大流行依然继续,可能还将持续3-5年;2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4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4-5月部分地区暴雨成灾。应该继续关注1957年的其他灾害[8]

正如暖冬的趋势不能避免冷暖气候剧烈动荡一样,全球变暖的趋势也不能避免极端冷气候的出现。汪品先院士指出,在气候剧烈动荡时期,要做好预防气候突然变冷和突然变暖的两种准备。

2008130日,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专家在盘点建国以来湖南省发生的低温雨雪过程时称,今年这个过程的强度已排行第二。

历史资料显示,湖南省曾发生三次严重的低温雨雪过程,分别出现在1954年、1964年和1977年。而三次冻害呈现的灾害链有相同的特征:

 

1954-1958年灾害链

1954年(太阳黑子谷值年)4-19562月发生了强度为121的强拉尼娜事件,19541215日至19551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54-1956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57年(太阳黑子峰值年)4-19587月发生强度为9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57年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7-1958年爆发亚洲流感。

 

1963-1969年灾害链

19637-19641月发生强度为30的弱厄尔尼诺事件,1964(太阳黑子谷值年)年28-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645-19651月发生强度为44的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64-1967年北京发生强沙尘暴;19655-19663月发生强度为72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677-19686月发生强拉尼娜事件;1969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68(太阳黑子峰值年)-1969年爆发厄尔尼诺事件和香港流感。

 

1975-1977年灾害链

19755-19762月发生强度为51的强拉尼娜事件;1976年(太阳黑子谷值年)6-19773月发生强度为57的强厄尔尼诺事件;1976年发生东北严重低温冷害;1975-1976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繁发生;19771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77年爆发俄罗斯流感(强度相对较弱)。

由此可见,在拉马德雷进入冷相位的时期,不仅仅会导致低温冻害,而且强震、海啸、台风、沙尘暴、流感等也会环环相扣地出现,形成灾害链[1]

 

2004-2010年灾害链

20041226日发生印尼特大地震和海啸;2005829日卡特里娜飓风登陆美国几乎把整个新奥尔良变成了一个大水库;2005年和2007年印尼有发生了两次8.5级以上地震;20081月中国南方发生罕见冰雪冻灾;20085月热带风暴袭击缅甸和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世界流感大爆发;20101-3月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2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如果流感持续到2013年,则在太阳黑子峰年流感强度将变得十分强烈。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头17年,9级以上大地震频发,大约平均4年一次。从现在到2030年,全球灾害会比较频繁,与20世纪50-60年代相似,我们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9]

 

历史会让我们汲取经验教训。

http://www.hycfw.com/Article/64381

http://views.ce.cn/main/qy/201007/20/t20100720_21633855.shtml

   

2016-2021年超级灾害链正在发生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2019-2021年,美国流感、干旱、山火、高温、地震,北美千年一遇热穹顶,全球新冠疫情连续大爆发,超级灾害链的预测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31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156.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学祥陈震刘淑琴等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地学前缘,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9. 杨冬红杨学祥.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10.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199945(增刊):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J]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56-61

13.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J]。西北地震学报,1999211):44~47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172):53-58

17.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2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 8-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5391.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7月14日早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7月14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许培扬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1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