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实践检验

已有 1843 次阅读 2021-6-28 08:1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实践检验


    关键提示:按照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地球日月潮汐的规律来计算,今年2月28日月亮离地球最近,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当日又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同时地球自转变慢。“这无疑将激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由此杨学祥得出结论,在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2012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 拉马德雷的冷暖交替,让太平洋海面与周围大陆玩起了地壳跷跷板游戏。冷的时候,海水下降向大陆架挤压,暖的时候则大陆架压力减轻。”杨学祥在统计了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8.5级的18次地震后发现,在拉马德雷冷状态时发生6次地震,在拉马德雷暖状态时发生1次;在拉马德雷第二周期冷状态时发生11次;而从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状态开始,至今已发生2次地震。

    结果很明显,拉马德雷在冷状态时期,正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期。杨学祥说,第二次拉马德雷周期中,地震发生地点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在本次周期的地震中,第一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第二次发生在智利,下一次最有可能是日本列岛和西太平洋岛弧。

     事实上,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

表1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未发生

发生概率增大

冷位相

冷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表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12

66

0

2

2000-2030

低温期?

 活跃期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相关博文


专家称拉马德雷周期致全球强震频发

 (2011-03-12 02:05:57)

标签: 

杂谈


    ZT 2010-3-7

    当智利8.8级大地震突然来临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六个星期前海地大地震的惨状,所有人都害怕真实版2012会上演。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表示,全球强地震频发与日月潮汐的推动,及拉马德雷周期有关。而下次强震可能发生在日本。 

    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这是不是意味着全球特大地震频发期的来临?而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

    地震并发症

    智利地震前一天,中国西藏、中国台湾花莲以及菲律宾都曾发生地震。而就在智利地震当天,中国四川、日本冲绳本岛也发生了地震,随后巴基斯坦、阿根廷、阿富汗地震接踵而至。三天内连发的多次地震,加上前不久造成数十万人丧生的海地地震还历历在目,让人不由得想起好莱坞电影《2012》。

纵观全球,各地地震不断,南美火山喷发,南欧泥石流肆虐,北美暴雪,东亚干旱,东南亚台风不时来袭……难道,地球末日真的要来临了吗?

    “诚然,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全球发生了一系列的破坏性地震,包括我国2008年的汶川地震。但地球总是某些时段强震频发,某些时段则是太平无事,近几年8级以上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偏高,这只能说明地球很可能进入一个地震活跃期。”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的观点很明显:这是一个自然周期,而不是地球末日或2012预言成真。

    特大地震频发期?

    事实上,智利本身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1960年曾发生里氏9.5级地震,这是人类有记录以来世界上震级最高、震动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此外,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地区在1928年、1939年和1985年均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

    科学家们都在反复声明,智利地震是一个正常的自然现象。日本知名地震研究机构——名古屋大学研究生院地震、火山和防灾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将智利饱受地震折磨的原因归咎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智利紧邻南美洲西海岸的纳斯卡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的交界处,纳斯卡板块每年向南美洲板块下沉约8厘米,这相当于两大板块之间每年都在反复地玩着地壳挤压运动,但不停摩擦所产生的能量达到极限时,板块的边缘就会崩溃,因此很容易引发巨大地震。孙士表示,这一次能量积聚的时间已经够长了,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是在西海岸发生地震,东段已经平静了近6年时间。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一危险区域集中了世界上90%的火山和80%的大型地震带,令地质学家、地震学家谈之色变。“1960年以前,环太平洋地震带强地震频发,1964年阿拉斯加发生了8.4级大地震,随后的近40年间北半球再未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地球安静了。”孙士解释道,现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段的海地,以及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南端的智利接连发生大地震,为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时代增添了新线索。

    2008年3月31日,中国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5月12日又发生四川汶川7.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两次地震都受到2004年印尼大地震的影响,因为中国正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这反映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正在加强,中国大陆地壳变形继而引发地震。”徐锡伟表示,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我国“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已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

    几大板块之间碰撞的加剧,也是孙士判断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鲍德温也表示:“相比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过去15年来地壳活动更加趋于活跃了。”但这种说法在国际上的支持者并不多。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球物理学家拉蒙认为,近年来地球几乎平均每年至少发生一次里氏8级左右的地震,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球发生强烈地震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意大利国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学研究所专家马尔佐基也抱有同样的看法,他说今年初太平洋东端连续出现两次强震并不反常,因为智利在历史上就是赫赫有名的地震国家。

    日月潮汐的推动作用

    地球又不安分了?这并非部分科学家们现在才有的体会,从事全球变化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吉林大学教授杨学祥早在2008年就发表文章称,全球将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这不是来自于“预言”,而是源于他的统计观察。

    杨学祥解释说,地球的自转速度其实一直处于变化之中。1955年以后,有研究人员用探测仪器发现,地球自转加速度大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变化。尽管突然变化的原因没人能说清楚,但根据华盛顿和里士两地测得的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的变化,其转折点分别在1957、1961和1965年。而这三年前后,分别发生了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9.1级地震、1960年的智利9.5级超大地震和1964年的阿拉斯加9.2级大地震。

    更令人惊讶的是,月亮近地潮和太阳近地潮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周期也有对应关系,“这表明潮汐对自转加速度和特大地震也有影响”。杨学祥表示,以近20年世界上影响最大的16次大地震为例,其中发生在上、下弦前后两天内的大地震为5次,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各两天的大地震有8次。

    “16次大地震中13次与潮汐的极值有关,这很好地说明了地震与潮汐变化有关。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4年印尼地震也都发生在日月大潮附近。”杨学祥的观点也非一家之言。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在今年2月的一份报告中就指出,太阳、月球和地球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会形成合力,引发大潮,而大潮能够对太平洋地区的地壳产生巨大压力,部分坚固性稍差的地壳会出现裂缝。

    该研究所以2004年印尼大地震震中周边长1500公里、宽500公里的区域为对象进行了调查。这一区域在截至2008年年底前的近33年间,共发生里氏5.0级以上地震约600起。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地震大都在日月引力最大的时间段内集中发生。

    按照2004年印尼大地震后地球日月潮汐的规律来计算,今年2月28日月亮离地球最近,其后一天3月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当日又为日月大潮,三者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同时地球自转变慢。“这无疑将激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由此杨学祥得出结论,在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杨学祥并没有准确预测出这场特大地震的震中位于智利,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下,要对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精准预报根本不可能。同时他也指出,日月引力强度相当于引发地震能量的千分之一左右,能否引发地震还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如地质构造带的分布、地壳挤压褶皱的积累程度、地震活动周期等等。

    拉马德雷周期

    频繁的地震除了与日月潮汐、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有一定关联外,杨学祥认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拉马德雷这种低温高压气流现象。由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拉马德雷,分别以暖状态和冷状态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到30年。

    “拉马德雷的冷暖交替,让太平洋海面与周围大陆玩起了地壳跷跷板游戏。冷的时候,海水下降向大陆架挤压,暖的时候则大陆架压力减轻。”杨学祥在统计了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8.5级的18次地震后发现,在拉马德雷冷状态时发生6次地震,在拉马德雷暖状态时发生1次;在拉马德雷第二周期冷状态时发生11次;而从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状态开始,至今已发生2次地震。

    结果很明显,拉马德雷在冷状态时期,正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期。杨学祥说,第二次拉马德雷周期中,地震发生地点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在本次周期的地震中,第一次发生在印尼苏门答腊,第二次发生在智利,下一次最有可能是日本列岛和西太平洋岛弧。

    更让人烦心的是,拉马德雷现象不仅跟地震灾害有关,还与飓风、暴雪灾害有关,并将影响南北大陆的降雨量。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室副主任郭增建看来,低温暴雪灾害的频发正是由于2000年地球进入拉马德雷冷状态后,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导致的

    无独有偶,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了5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冻灾,2009年11月到2010年3月,西欧和美国也都遭到强烈暴风雪袭击。

    “在地球上,陆、海、气中的能量相互作用和物质相互交换,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拉马德雷正是这一系列变化的关键,它使得强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准60年的周期。”杨学祥特别表示,“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在拉马德雷周期中很可能出现自然灾害。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178fb0100rf0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098.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今年最高峰值:2021年6月28日早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6月28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8: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