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5.5级地震:关注4月18-20日潮汐组合

已有 1250 次阅读 2021-4-22 13:0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5.5级地震:关注4月18-20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20196月的数据显示,地球6级以上强震极大值受潮汐组合控制,具有双周循环的潮汐波动特征。自201911日开始至2021年2月14日截止,潮汐波动规律明显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914.html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高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高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3115.html 


中国地震台网:今年以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39次,7级以上达7次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2021-03-20 18:18

今年以来,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39次,其中6.0级到6.9级32次,7.0级到7.9级7次,8.0级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3月5日在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的7.8级地震。 ​​​​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2NuEtOBeS7

       图中显示,39次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密集发生,而唯独美国是地震空区。与平面地震模型互不相关的特点不同,十字交汇是球面地壳地震破裂的主要特征:一处地震为另一处地震创造条件,球面地震是相互影响的。美国地震空区的未来强震将是本轮地震活跃期的终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8369.html

       北京时间3月26日12时51分(当地时间3月26日0时51分)在背风群岛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16.73度,西经60.73度,地处中美洲。这是北美强震的明显信号。

     3月27日06时02分在琉球群岛西南部(北纬26.00度,东经125.10度)发生6.1级地震, 3月27日21时47分在亚得里亚海发生5.4级地震,40次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3月28日8时26分,在日本本州东岸远海(北纬33.55度,东经140.67度)发生5.4级地震交汇处地震密集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1990.html

      截止4月22日,47次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密集发生,而唯独美国是地震空区。台湾处于地震密集发生的交汇处,两次地震填补6级地震空缺。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5.5级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 今天

速报参数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4月22日8时17分(当地时间4月21日19时17分)在智利中部沿岸近海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南纬34.00度,西经72.40度。

图片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19066890&ver=3023&signature=h5QRyr0Yo0VoF-F3QeX9pVYR9RwRFhHfnKcgIWD9qEUhChVkOJa51t7Auzu*IUfLovLQBk038xl9zJBUA-5268pjY98UA-LBVSd*eaoJ4Agx9--SyqvkLpXxHOfrtXZ9&new=1

20211-12月地震分布

表1 2021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20214月22日)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级地震

1

2

4

0

0

0

0

0

 0

0

0

0

7

6级地震

10

9

14

7

0

0

0

0

0

0

0

0

40

5级地震

25

25

23

13

0

0

0

0

0

0

0

0

86

潮汐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2021年4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063 次阅读 2020-9-9 15:48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日月大潮, 近地潮, 月亮赤纬角

                           20214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13-6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1-2月、7-10(异常多的4个月,有利于洪涝发生,值得关注)为弱潮汐时期。

        潮汐组合A44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5.43度,44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3月7级强震集中在本类型潮汐组合,处于赤道圈和低纬度圈收缩,高纬度圈扩张时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1-04-09 01:10:1963.20-148.7580美国阿拉斯加
3.12021-04-09 01:04:1039.6295.3510甘肃酒泉市肃北县
3.12021-04-08 03:25:4736.28111.7010山西临汾市洪洞县
4.22021-04-07 21:19:3523.81121.6020台湾花莲县海域
6.22021-04-07 17:53:27-29.25-176.1010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
4.02021-04-07 05:55:4831.8792.8510西藏那曲市比如县
4.72021-04-07 05:48:3631.8992.8410西藏那曲市比如县
5.22021-04-06 23:12:2535.5046.1020伊朗
5.52021-04-06 16:16:14-29.43-176.8010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
4.82021-04-05 23:20:0127.1588.8528不丹
3.72021-04-05 17:23:1941.2691.238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
6.02021-04-05 15:37:49-37.55179.4510新西兰北岛附近海域
3.42021-04-05 09:28:3841.9681.2410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
3.82021-04-05 04:09:4636.7975.8910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
3.72021-04-04 12:35:2635.5289.3510西藏那曲市安多县
5.62021-04-04 09:41:01-19.8514.6010纳米比亚
5.92021-04-04 02:42:02-5.15128.20330班达海
3.62021-04-03 19:21:3034.3487.6710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6.62021-04-03 09:16:38-57.95-7.7510南桑威奇群岛以东
3.02021-04-03 00:19:2835.9182.2510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
3.22021-04-02 19:39:3935.5389.3810西藏那曲市安多县
4.22021-04-02 16:58:3534.4787.9010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4.42021-04-02 15:55:5135.5589.5110西藏那曲市安多县
3.12021-04-02 14:15:0832.82101.1510青海果洛州班玛县
3.72021-04-02 05:40:1823.85114.5010广东河源市东源县
4.32021-04-02 03:20:0440.8379.008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
5.92021-04-01 23:11:17-21.84-179.51600斐济群岛
6.22021-04-01 17:56:37-29.80-177.6010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
3.92021-04-01 14:57:0934.3487.7610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潮汐组合B411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7度,412日为日月大潮,415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42021-04-14 18:55:130.2596.5010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
3.32021-04-13 17:07:3623.84102.3810云南红河州石屏县
3.12021-04-12 08:18:3529.42104.5310四川自贡市贡井区
3.52021-04-11 02:21:4831.7490.6010西藏那曲市班戈县
5.92021-04-10 19:38:34-3.55145.7010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
6.02021-04-10 17:30:434.15124.65300苏拉威西海
6.02021-04-10 15:00:17-8.85112.5070印尼爪哇岛以南海域

   

潮汐组合C418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5.56度,42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1-04-22 08:17:17-34.00-72.4010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3.12021-04-22 06:36:0637.6175.8098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
4.02021-04-21 21:28:2329.8089.6224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县
5.92021-04-20 07:58:220.2596.6010印尼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
3.22021-04-20 02:02:2941.3483.6910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
3.52021-04-19 19:13:2234.6990.7910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
6.12021-04-18 22:14:3823.94121.435台湾花莲县
5.62021-04-18 22:11:3923.92121.537台湾花莲县
5.92021-04-18 14:41:5029.7050.6010伊朗
3.32021-04-18 11:35:3926.14100.019云南大理州洱源县
5.32021-04-18 08:29:1338.45141.8050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2.82021-04-18 08:11:5730.37102.9615四川雅安市芦山县
4.32021-04-16 16:06:0639.75118.719河北唐山市滦州市
3.12021-04-16 06:26:2332.4878.7610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

潮汐组合D42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9度,427日为日月大潮,427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4988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3216.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4月22日午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4月22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