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转载]井喷事故与开县暴雨

已有 1930 次阅读 2020-11-9 09:09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井喷事故与开县暴雨


2004-9-14


 井喷事故与开县暴雨杨学祥震惊中外的重庆开县“一二.二三”特大井喷事故终于有了判决结果,六名被告重大责任事故罪罪名成立,被分别被判刑三至六年不等。六名事故直接责任人受到了法律制裁,这对开县井喷事故中身亡的二百四十三个生命也是些许慰藉[1]。不过造成井喷悲剧的真正根源却仍然值得人们深思,井喷造成的环境效应正逐渐显现。


发生在2004年12月23日的这场灾难造成了巨大伤亡,二百四十三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二千一百四十二人住院治疗、六万五千人被紧急疏散。一起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十分常见的井喷现象,因为一些员工的疏忽和违章操作,酿成了一出震惊世界的人间悲剧。罗家十六H井的设计日产量为一百万立方米,但实际产量至今无定论,有关方面估计实际日产量在五百至六百万立方米,如此盛产的高含硫水平井是国内十分罕见。而有关专家对气井产能产量的预测偏差,一下子让井场现有的钻井工艺设备显得不堪重负,同时也造成了井场的技术规范与管理制度不成熟[1]。


2003年23日22时左右,“井喷”发生。井喷事故压井方案的实施时间从26日上午推迟到27日上午10时。整个井喷事件历时84小时,大约17.5至21百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喷入大气中,其环境效应不仅仅是硫化氢中毒。


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2004年9月2至5日,川东北地区的达州、南充、巴中等市普降暴雨,多数地方降雨量超过100毫米,这次降雨是今年以来四川境内雨量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其中,达州市渠县累计降雨量已超过360毫米,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2]。开县受灾最为严重——惨遭200年一遇特大暴雨洪灾,部分地区为500年一遇[3]。 四川省和重庆水灾的死亡人数增至最少一百四十人,超过六十人失踪,近九千人受伤,受灾人口多达八百零九万人。四川广泛地区有暴雨,并引发山泥倾泻,二十万间房屋损毁或倒塌, 不少基建和农业设施损毁, 造成八十九人死亡,大约三十八万人需要疏散, 直接经济损失十八多亿人民币, 其中重灾区达州市有五十五人死亡 , 三千多人受伤[4,5]。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2003年12月23日刚刚经历243人井喷中毒身亡的重庆开县,今年9月2-7日又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难道井喷事件与暴雨有关联?我们在2001年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震区[6]。降雨不仅与外来云团有关,而且与当地的地下气体喷发有关,热点和构造活动的释热释气作用能产生降水再循环的类似于陆地植物的蒸发作用。这就是汤懋苍的地气涡流说。


雅鲁藏布江“大峡弯”是地球强构造活动的热点,也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热带森林纬度最高的气候变化启动区[7]。热点和构造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增大温度梯度加强大气对流,其二是把地下水和地幔水带到大气参加降水循环。


对比马宗晋等给出的20世纪中国大陆及临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时空分布和高庆华等出的20世纪中国七大江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发生年份[8,9],可以明显看到地震等构造活动与特大洪涝灾害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比全球地震带,沙漠带,构造活动带和水系分布图可以发现,沙漠区主要分布在无地震,少水系,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台和地盾,如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6]。    


高庆华等指出,1998年大洪水是仅次于1954年的全国性大洪水,也是90年代我国严重洪水灾害的重要标志。其出现频率与本世纪30年代、50年代相近,远高于其它时期[9]。 根据马宗晋等提出的20世纪中国大陆及其邻区五个地震活动幕的空间分布,30年代、50年代和90年代严重洪涝灾害时期与第二、第三、第五地震活动幕相对应。


1920~1937年,1946~1957年,1990~2003年发生在长江、黄河源头的强震幕是30、50、90年代严重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8,10]。全球气候变化对降水也有影响。20世纪30~40年代是全球暖期,60~70年代变冷,80年代又迅速变暖。因此,暖期的强震幕对应高降水,冷期的强震幕(如,1897~1912年的第一幕和1966~1980年的第四幕)降水相对变少,而80年代迅速变暖是1981~2000年强降水的重要原因。相对全球沙漠化而言,强降水是一件好事,它表明季风深入大陆内部,可大大缓解沙漠化的进程。暖期和构造活动产生强水表明,太阳能和地球内能是降水的主要能源[6,11]。


由此看来,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井喷与2004年9月2-7日重庆开县又遭受暴雨洪水的袭击确有因果关系。重庆井喷的环境效应为井喷事故增添了新罪状。由此推知,在沙漠区开发地气资源,形成人工地气耦合,可以改变沙漠气候。人工开发地下能源的气候效应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重庆开县井喷悲剧的罪魁祸首是制度性缺失?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4日12:17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04-09-04/12173582644s.shtml

2.杨三军。四川因暴雨死亡人数升至55人 失踪人数增至52人。 http://news.tom.com 2004年09月06日01时10分 来源:新华网http://news.tom.com/1006/20040906-1282109.html

3.重庆遭遇200年一遇洪灾 21人死亡27人失踪(图)。http://news.tom.com 2004年09月06日07时09分 来源:四川在线http://news.tom.com/1002/3291/200496-1282879.html

4.杨三军。四川重庆特大暴雨已造成140人死亡 57人失踪。NEWS.SOHU.COM  2004年09月07日22:28  来源:新华网http://news.sohu.com/20040907/n221927522.shtml

5.四川、重庆暴雨洪灾已造成一百四十人死亡。2004年09月07日 23:20 http://www.phoenixtv.com/home/news/Inland/200409/08/324468.html

6.杨学祥. 全球变暖、构造运动与沙漠化. 地壳形变与地震. 2001, 21(1):15~23

7.湯懋苍,钟大赉,李文华等.雅鲁藏布江“大峡湾”是地球热点的证据.中国科学,D辑,1998,28(5):463~468

8.马宗晋,杜品仁. 现今地壳运动问题.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5,99~102

9.高庆华,张业成,张春山.  论我国洪涝灾害不断加剧的地质环境因素.  见:邓乃恭, 雷偉志主編,大陸構造及陸内變形暨第六屆全國地質力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地質出版社。1999。 180~184 

10.楊學祥, 氣候波動周期、沙漠化與人類知識結構。 中國學術期刊文摘。 2000, 6(8):1003~1005

11.楊學祥,降水能源变化与未来地下水危机. 科学. 1999,51(1):46~48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光明观察》

https://guancha.gmw.cn/2004-9/14/2406001.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7619.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0年11月9日早报
下一篇:[转载]厄尔尼诺正在席卷全球: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2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6: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