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排除“超级传播者”:关注医院传播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最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583.shtm
阎影教授最近指出,冠状病毒第2次在人类的大规模传播始于2012年。当时在一名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沙特男性的痰液中发现了冠状病毒。后来疾病和病毒分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MERS-CoV。MERS-CoV也是一种高致病性的β型-CoV,能够跨越种属感染人类。
SARS-CoV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病毒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能够被遏制和清除。这与MERS-CoV的传播特点显然不同。MERS大多发病在中东,所以国人对此次传染印象普遍不深。 MERS-CoV感染相对隐缓,多为散发性人畜共患的疾病传播方式,在人类中间的传播链有限。目前尚未发现MERS-CoV在社区里的持续传播;相反在医院里却爆发了病毒传播的事件,这与某个超级传播者的出现明显相关,其结果对于医院系统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 跟据WHO数据,截至2019年11月,MERS-CoV总共传染了2494例患者,导致858人死亡,其中大部分在沙特阿拉伯。 目前,推测MERS-CoV的自然储存库是在蝙蝠,而导致在人类传播的主要感染来源,是来自中间宿主动物-单峰骆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02154-1216136.html
医院和社区的关键区别在于其密闭性,没有室外空气的流通和太阳紫外线的进入,室内的病毒得不到有效的杀灭和清除。如果医院采取远紫外线杀毒,就一定会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医生的防护。
目前处于太阳黑子谷值时期,太阳辐射强度低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紫外线杀毒应该是有效防治手段。
SARS事件、中东呼吸综合症和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症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消失于夏季。这是因为冬季是全球一年中紫外线处于最低值,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夏季是全球一年中紫外线处于最高值,不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见图1)。
病房中最大的弱点是缺少紫外线,把太阳搬进病房,可以营造更好的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目前没有治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症的特效药,增强紫外线疗法就具有特殊意义。成败的关键在于细节,我们忽略了这一细节:增强紫外线杀毒,对于医患双方都有重要的治疗和防护作用。
模拟太阳全光谱的灯,称其为太阳灯。一般较好的太阳灯可以达到90%的模拟度。
由于太阳灯是模拟全光谱的太阳,所以人的眼睛切勿直看灯,会对人的眼睛造成损坏。
由于太阳灯含有大量的UVB,大量的UVB会对人的皮肤造成损坏,所以切勿在灯下常时间的露出皮肤;以免发生皮肤灼伤。
紫外线杀菌灯发出的就是UVC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只有在无人条件使用,一般一天只能消毒两次。
病患每时每刻都在呼出病毒,定时杀毒无法满足需要。采用太阳灯杀毒是最好的补充,两者可以交替使用。
相关报道
钟南山领衔新发论文:不排除“超级传播者”,个别潜伏期超三周
作者:韩扬眉 梅进 闫洁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0/2/10 13:35:18
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
同时,仅有1%左右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而超过3/4的患者为武汉本地居民,或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除了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两种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最新论文由钟南山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
钟南山为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提出,尽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但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
为此,钟南山等人对中国已确诊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
这些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或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得到确诊。
最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患者接触史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43.95%)为武汉当地居民。在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汉,或者未与来自武汉的人有过接触史。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同时,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
这些结果印证了最近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3阶段暴发模式等。同时,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2.患者年龄
患者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41.90%。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其中0.9%的患者在15岁以下。
3. 症状和潜伏期
发热(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但就诊时有发热症状的患者不足一半(43.8%)。腹泻(3.7%)和呕吐(5.0%)少见。
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基础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
4. 临床特征
入院时接受肺部CT检查的840名患者中,有76.4%表现为肺炎。典型特征是毛玻璃样阴影(占50.00%)和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同时,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36.2%的患者血小板减少。总体而言,在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
严重病例会有突出实验室异常,即白细胞减少症、淋巴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C反应性升高蛋白水平。
5. 治疗
总体而言,接受氧气疗法、机械通气、静脉内抗生素和奥司他韦疗法的患者分别占38.0%、6.1%、57.5%和35.8%。
此外,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
6. 住院期间并发症
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3.37%)和休克(1.00%)。
7. 临床预后:
进入ICU、需要有创通气和死亡的患者百分比分别为5.00%、2.185和1.365。
钟南山等人在论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更低(0.88%)。
这是因为广东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可能共同促进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病死率的显著下降。
据南方日报报道,从2月1日开始,广东新冠肺炎的累计治愈数显著上升,目前共治愈128例(截至2月9日数据)。此外,确诊病例的增加率趋缓。
钟南山表示,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最关键的是什么?是看我们疾病的增加率。”钟南山表示,新增的病例若是再有下降,那就表明疫情形势有好转。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2/435583.s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