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2019年7月8日晚报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我们在2019年2月指出,2019年3月为强潮汐时期,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2日日食发生在低纬度,有利于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所以,3月倒春寒可能性较大,7月厄尔尼诺结束的可能性较大,12月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2019年中国北方干旱的可能性大,2019-2020年拉尼娜可能带来大洪水,与1998年相似。目前厄尔尼诺减弱,正在验证这一预测。
潮汐组合类型转换具有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这在图1-2中都有明显的表现。除此之外,两周之内厄尔尼诺指数往往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即次一级的7天周期。这一周期在气温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见图)。
潮汐不仅有13.6天周期,而且存在7.1天和9.1天周期。1921年杜德生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位进行了严格的调和级数展开,在展开中约有90项长周期成分。其中振幅超过这90项长周期振幅之和的0.5%的共有20个,在这20个中就有9天项和7天项(见图1)。
图1 2019年7月7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48,比2019年7月7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80减速0.032,减速稳定,进入下降区间。
图2 2019年7月8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17,比2019年7月7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48减速0.031,减速稳定,进入下降区间。
2019年5月31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23进入峰值。2019年6月2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76进入谷值。2019年6月4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958进入峰值。2019年6月6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70进入谷值。2019年6月9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80进入峰值。2019年6月12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638进入谷值。2019年6月15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23进入峰值。2019年6月16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09进入谷值。2019年6月18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46进入峰值。2019年6月23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422进入谷值。2019年6月29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072进入谷值。2019年7月1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09进入峰值。2019年7月5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363进入峰值。
已有 387 次阅读 2019-6-25 10:17
关注7月2日日食在低纬导致厄尔尼诺减弱或结束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2019年厄尔尼诺正在迅速减弱。我们在2019年2月26日指出,2019年3月为强潮汐时期,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冷空气活动和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7月2日日食发生在低纬度,有利于拉尼娜形成,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所以,3月倒春寒可能性较大,7月厄尔尼诺结束的可能性较大,12月可能形成拉尼娜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6746.html
图3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对比:2019年7月4日与7月1日(白色为海冰)
2019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896 次阅读 2019-4-6 15:17
2019年7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2019年7月至2019年10月为强潮汐时期,2019年5-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9年7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从地球自转条件而言,2019年7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是,从日食-厄尔尼诺系数来看,2019年7月2日和12月26日,日食发生在赤道和低纬地区,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如果2019年9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增大,综合因素可能导致厄尔尼诺在7月结束,拉尼娜在12月发生。
潮汐组合A:7月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2.37861度,7月3日为日月大潮,7月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观测数据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6.8 2019-07-07 23:08:39 0.48 126.21 50 印尼马鲁古海
5.6 2019-07-06 19:08:15 -20.91 170.01 100 瓦努阿图群岛
6.9 2019-07-06 11:20:00 35.75 -117.58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5.1 2019-07-06 03:59:14 -6.07 130.92 100 印尼班达海
5.5 2019-07-05 20:58:28 51.21 -130.55 10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5.4 2019-07-05 19:07:54 35.72 -117.53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6.4 2019-07-05 01:33:48 35.71 -117.51 10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4.2 2019-07-04 23:13:53 35.97 87.10 8 西藏那曲市双湖县
3.0 2019-07-04 18:01:42 28.13 105.02 7 四川宜宾市兴文县
6.2 2019-07-04 12:30:45 51.26 -130.45 10 加拿大夏洛特皇后群岛地区
3.1 2019-07-04 07:34:05 28.40 104.85 8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1 2019-07-04 10:25:30 28.40 104.77 8 四川宜宾市珙县
5.6 2019-07-04 10:17:58 28.41 104.74 8 四川宜宾市珙县
3.1 2019-07-04 07:34:05 28.40 104.85 8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3.0 2019-07-03 19:00:04 28.40 104.80 15 四川宜宾市珙县
4.8 2019-07-03 12:26:53 28.40 104.85 10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5.7 2019-07-03 11:45:28 -22.12 -179.56 590 斐济群岛以南
5.5 2019-07-03 03:51:47 -43.66 123.85 10 澳大利亚南部海域
5.9 2019-07-02 01:13:29 -15.49 167.51 100 瓦努阿图群岛
5.7 2019-07-02 00:59:26 9.31 124.31 550 菲律宾保和岛附近海域
潮汐组合B: 7月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3度,7月9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5.7 2019-07-08 15:00:32 31.75 49.56 10 伊朗
3.0 2019-07-08 14:36:03 40.89 78.71 9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
5.4 2019-07-08 14:20:14 0.45 126.27 20 印尼马鲁古海
2.8 2019-07-08 14:06:15 37.99 106.27 9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
3.2 2019-07-08 00:37:40 28.41 104.86 4 四川宜宾市长宁县
潮汐组合C:7月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2.37493度,7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7月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6度,7月25日为日月小潮,6月21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2019年8-10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71774.html
关注7月3-5日潮汐组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7639.html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
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