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强大的潮汐力使行星瓦解与死亡: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2742 次阅读 2018-4-18 11: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潮汐激发, 地震火山, 行星瓦解, 潮汐形变

科学家首次见证行星瓦解与死亡全过程,强大的潮汐力使它极度浮肿

科学家首次见证行星瓦解与死亡全过程,强大的潮汐力使它极度浮肿

语音播报缩小字体放大字体微博微信

宇宙中有无数的行星,地球也是一颗行星。行星也是有寿命的,但行星到底是如何瓦解与死亡的却一直是一个谜。但近期,天文学家却有幸观察到了一颗行星的瓦解与死亡全过程。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李抒璘当时仍在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读研究生,她和一个研究小组分析了这颗行星的观测数据,证明其主星的引力如何一边使这颗行星“浮肿”,一边加快了它的迅速瓦解过程。

这些研究人员认为,必定有某种机制使这颗行星膨胀到了如此出乎意料的程度。他们把分析焦点放在了潮汐力上,认为WASP-12b上强大的潮汐力足以产生观测到的种种效应。



行星膨胀太快会加速死亡,这其实和人类的那些肥胖者一样,有些肥胖者得了肥胖病,无法控制自己的体重和体形,而体形不断增大,全身“浮肿”,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



地球也要面临行星死亡的过程,因此地球是在慢慢膨胀的,体积未来也会不断变大,当然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可能需要几百亿年。地球所处的环境不错,周围没有大型天体,不必胆心被对方的强引力影响,同时地球内部也是很温和的,虽然地表的温度年年创新高,但内部温度基本保持稳定。

http://t.cj.sina.com.cn/articles/view/6439081008/17fcc9430001005vsl?cre=sinapc&mod=g&loc=34&r=0&doct=0&rfunc=16&tj=none


地球正撕裂月球表面:潮汐激发地震的新证据

已有 1957 次阅读 2015-9-23 09:30  

地球正撕裂月球表面:潮汐激发地震的新证据

                              杨学祥,杨冬红

 

一、月球现3200多条裂缝地球正撕裂月球表面

不只月球引力影响地球,科学家借由月球表面数千的裂缝推断,地球引力似乎正对月球表面造成严重影响。(台湾中时电子报)

不只月球引力影响地球,科学家借由月球表面数千的裂缝推断,地球引力似乎正对月球表面造成严重影响 

   参考消息网2015922报道地球海洋潮汐涨落与月球引力影响密切相关,但近日一项研究显示,地球使月球保持在轨道上运行的引力,似乎对月球的影响程度更大,它逐渐撕裂月球表面,目前已形成数千裂缝。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922报道,NASA分析月球表面多达3200条的裂缝,发现这是地球引力所导致。资深科学家华特斯(Thomas Watters)表示,月球表面裂缝成形方向一致,这表示某种特定力量在影响,意图干扰裂缝方向。

而分析各种因素可推断,影响月球表面的力量来自地球的引力,而这与月球作用于地球的潮汐力相同。

报道称,随着月球内核冷却、积体萎缩,其表面固态外壳出现弯曲及爆裂,这产生了推力裂缝模式,而非特定的方向模式。然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取得月球表面约75%高清图像后,发现裂缝朝向有规律性,意味受到特定外力影响形成,而地球对月球的引力便是最佳解答。

http://news.sohu.com/20150923/n421875817.shtml

 

二、潮汐激发地震的新证据

 

我们在2004年的研究表明,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天文资料表明,20006月到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在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发生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40厘米,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13厘米。由此形成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加强了强潮汐对地震火山活动的激发作用。

据科学时报 2002962版报道, 20006~8历史上记录到最活跃的密集地震袭击日本Izu半岛南部60公里的区域其中7000次震级大于或等于3, 5次大于或等于6.  该密集地震伴随着Miyake火山的几次蒸气和碎石喷发.

1996年以来在东京都地区的4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这个项目称为基石计划(Keystone Project, KSP). 2000626东京以南约150kmMiyake岛发生群震. 627,又开始火山活动地震活动见文献[1].

1所示可以看出, 7 月和8月的地震活动较多在此之后, “基石网络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地震活动于20009月基本停止. 2000626915期间馆山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2.5厘米/三浦相对于鹿岛的移动速率是1.5厘米/这与过去3年的平均运动速率(1.4厘米/月和1.3厘米/)相比是相当大的吉野泰造等人把这个现象解释为伊豆岛的岩脉侵入估计模型计算得到的岩脉参数是20km, 3 ~ 15km, 张开5m. 根据该参数模型计算得到位移场馆山和三浦站的位移分别是5厘米3厘米[1].

我们在文献[2][3]中对强潮汐已下了定义通过2000年强潮汐天文条件与日本Miyake岛地震火山活动对比我们发现在月平均尺度上强潮汐天文条件与地震火山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1). 其原因在于当月内的潮汐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大最大的潮汐差引起地壳强烈震动,强烈震动贯穿最大潮差的始终.由表1可以看到最强潮汐在7230但在图1中这两天只是两个地震高峰的起始点月球远地点的潮汐最小值却对应地震最高峰这是特殊天象组合期本身意义不大的原因也是最大潮汐差起作用的证据.

 

. 1  2000年强潮汐天文条件及Miyake岛地震火山活动

Table 1. The astronomical condition in 2000 and activities ofearthquakes and volcanoes at Miyakejima

近   地   点   时   间    日   食   月  食      潮  汐               极端事件

 年   月  日   时   农历日  月  日   月  日    弱R   强Q              

2000  4  9     6.1   5                           R          La Nina事件末期

2000  5  6    17.2   3                                  Q   强潮汐天文条件初期

2000  6  3    21.4   2                                 QQ   6月26日Miyake岛发生群震

6月27日Miyake岛发生火山活动

2000  7  2     6.3   1      07-01    07-16           Q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7 30   15.7    29*    07-31                     QQQ   地震活动最强时期

2000  8 27   21.9    28*                                 Q   8月△LOD极小值,地震活动较强时期

2000  9 24   16.4    27                          R           9月Miyake岛地震活动基本停止

注:29*28*表示当月没有30.

   


2000Miyake岛地震火山活动

 

三、2015年为什么强震多发?

 

是根据张家诚等人的公元前426年至公元1980年全球8级以上地震目录编绘的[14]。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05-1906年、1923-1925年、1941-1942年、1959-1960年、1977-1979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在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896-1897年、1913-1914年、1931-1932年、1949-1951年、1968-1970年,地球平均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8级以上地震高潮也有相应的约9年变化周期:1897- 1906- 1914- 1923- 1932-1941- 1950- 1960- 1971- 1978年。应该说明的是,1960522智利南部发生9.5级地震,释放能量相当于8.5级地震的30倍。因此,在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59-1960年地震活动也很强烈。这是地震与地球扁率变化和自转速度变化相对应的原因,也是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7]


2  1896-19788级以上地震分布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我们预测在此期间全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

事实上,2015年已经发生8级以上地震3次,超过常年平均值的一倍,余下的时间仍有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

 

2 20158级以上地震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 纬度(°经度(°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8.2   2015-09-1706:54:31      -31.6       -71.6       20    智利中部沿岸近海

8.0   2015-05-3019:23:02      27.9 140.5      69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8.1   2015-04-2514:11:26      28.2 84.7 20    尼泊尔

http://www.ceic.ac.cn/speedsearch?time=6&&page=24

 

参考文献

 

1.       吉野泰造国森裕生,胜尾双叶,.2000年夏季用基石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地球物理学报, 2002, 45(增刊): 151-156

2.       杨学祥陈震,乔淇源. 2002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西北地震学报,2002242):190-192.

3.       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56-61

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5.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海平面震荡与地震的关系研究世界地质, 2004, 23(4): 407-410.

6.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7.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8.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9.       曾佐勋,刘根深,李献瑞,贺赤诚,杨学祥,杨冬红。鲁甸地震(Ms6.5)临震预测、中期预测及中地壳流变结构。地球科学。2014,3912):1751-176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276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9593.html

上一篇:4月17日拉尼娜指数进入谷值:2018年4月18日早报
下一篇:4月17日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8年4月18日午报
收藏 IP: 119.51.64.*|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6: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