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印尼西爪哇海域发生6.7级地震:关注12月地震高潮

已有 2137 次阅读 2017-12-16 07: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潮汐组合, 地震高潮, 亚洲地震活跃期

印尼西爪哇海域发生6.7级地震 政府启动海啸预警

2017年12月16日 06:47 央视新闻

印尼西爪哇海域发生6.7级地震 政府启动海啸预警
16日5:00更新


  印尼气象和地质局12月16日凌晨发布了一个海啸预警,这个预警是在西爪哇海域发生了7.3级的地震后发布的。这次地震位于苏咖布密西南48公里。随后又发生了一次持续1分多钟的6.9级的地震。根据印尼减灾救灾局报道,地震造成达奚可马腊亚地区部分房屋倒塌。当地政府呼吁民众向高地转移。目前还没有接到人员伤亡的报告。  16日5:00更新  

  16日1:30更新

  当地时间12月15日晚11点47分,印尼西爪哇海域发生6.7级地震,雅加达市中心有明显震感,在日惹的居民也有感到震感,地震持续了大约2分钟左右,地震位于南纬8.16度,东经107.82度。(央视记者 贾建京)

责任编辑:张岩


http://news.sina.com.cn/w/zx/2017-12-16/doc-ifypsqka2156899.shtml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72017-12-16 00:47:56-7.70108.10100印尼爪哇岛
3.02017-12-15 20:39:1439.4479.1022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
3.92017-12-15 20:38:2135.14101.867青海黄南州泽库县
3.02017-12-15 03:11:1735.13101.897青海黄南州泽库县
4.92017-12-15 02:54:2535.13101.877青海黄南州泽库县
3.72017-12-14 17:48:3642.8284.5712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县
4.12017-12-13 07:17:3824.04122.4018台湾花莲县海域
6.22017-12-13 05:41:3230.8057.2510伊朗
6.02017-12-12 16:43:1830.7557.3010伊朗
5.52017-12-11 22:09:5835.0045.7510伊拉克
5.92017-12-11 18:50:01-20.85-173.6520汤加群岛
3.62017-12-11 07:35:4234.0978.358克什米尔
4.22017-12-11 06:58:5334.0978.5810克什米尔
3.92017-12-11 06:53:4034.0378.4610克什米尔
3.62017-12-11 05:37:0029.9294.996西藏林芝市巴宜区
3.62017-12-10 12:52:3541.7388.379新疆吐鲁番市托克逊县
2.72017-12-10 08:14:1233.25103.7520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5.92017-12-09 07:42:12-15.89-173.94150汤加群岛
6.42017-12-08 17:51:0610.00140.2020加罗林群岛地区
3.32017-12-08 13:02:0529.3698.725西藏昌都市芒康县
4.22017-12-08 10:51:1427.5186.256尼泊尔
6.52017-12-08 08:22:5310.05140.1520加罗林群岛地区
2.62017-12-07 21:07:5431.54100.487四川甘孜州炉霍县
5.22017-12-07 07:29:0535.6977.4687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4.32017-12-06 23:19:4930.5779.215印度
4.32017-12-04 16:59:4021.86121.2819台湾台东县海域
5.72017-12-04 08:08:05-32.82-178.7310克马德克群岛
3.82017-12-04 01:50:1239.1774.346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3.72017-12-04 01:45:3535.4777.807克什米尔地区
6.02017-12-03 19:19:04-0.45-80.2720厄瓜多尔
2.92017-12-03 05:10:1727.93101.4113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3.22017-12-02 06:18:0744.10120.7315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3.42017-12-02 01:31:3438.72104.7110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6.02017-12-01 10:49:57-6.21147.6010巴布亚新几内亚(更正)
6.12017-12-01 10:32:4630.7057.3510伊朗
6.52017-11-30 14:32:50-1.10-23.4210中大西洋海岭中部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13379306


201712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1038 次阅读2017-8-14 09:42

201712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1月、3-7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12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125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045124为月亮近地潮,123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1212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210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1219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0344度,1219为月亮远地潮,1218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1227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度,1226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1013.html

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值得特别关注:六次中占5次

已有 1176 次阅读 2016-8-1 06:56  

亚洲特大地震的高发形势值得特别关注:六次中占5

                              杨学祥


摘要:我们在2016613指出,全球8.5级以上地震第一个统计特征是,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明显的洲际差别:只发生在美洲和亚洲。美洲、亚洲与欧洲、非洲、澳洲的最大差别是具有高耸的山脉和广袤的山地冰川。

我们在2011年建立了地震和气候相互影响的地球物理模型,地震火山活动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具有普遍意义。气象学家忽视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全球变暖的最大危害是,与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互动,引发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4次,亚洲和美洲各发生2次。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7次,亚洲发生3次,美洲发生4次。

2000-201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发生6次,亚洲发生5次,美洲发生1次。

趋势对比表明,亚洲进入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美国地震的可能性也不能忽视。

关键词:特大地震活跃期;拉马德雷冷位相;冰川消长;海平面升降;地壳均衡

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26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79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9929.html

上一篇:12月15日拉尼娜指数快速进入下降区间:2017年12月16日早报
下一篇:流感发病较前一周增一倍多:关注流感流行六大特征
收藏 IP: 221.9.6.*|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