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雾霾扩大至17个省区市:被忽视的警告得到验证

已有 2815 次阅读 2016-12-20 10:0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预测检验,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雾霾高潮

中国雾霾扩大至17个省区市:被忽视的警告得到验证

                                                                    杨学祥

 

中国雾霾扩大至17个省区市多趟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关闭

20161220星期二 03:30 AM来自/联合早报

Sina Weibo  Email

 

(北京综合讯)中国今年入冬以来最严重的雾霾,昨天进一步扩大至17个省区市,多地机场航班延误,高速公路受阻。河北石家庄昨天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甚至破表,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100倍。

综合路透社、新华社等报道,石家庄昨午1时的PM2.5浓度飙升到了每立方米1000微克,超出世卫组织不超过10微克的标准。

除石家庄外,中国北方主要位于河北及河南的多座城市,昨天的PM2.5浓度峰值也都超过了每立方米500微克。北京与天津的PM2.5浓度则分别达到每立方米212微克与334微克。

这轮雾霾造成多趟航班延误及多条高速公路关闭。例如,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昨天截至中午就有59班航班延误,181班被取消。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则因能见度达不到起降标准,出港与进港航班分别延误2314架次。大连国际机场也同受大雾影响,取消航班95班,延误33班。

天津市气象和环保部门指出,受静风、高湿气象条件影响,污染气团昨天在天津市停滞,空气质量以六级严重污染为主。此外,昨夜至明天(21日)是此轮雾霾天气最为严重的时段,天津市大部分地区这段期间将出现能见度不足一公里的大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

另据交通运输部消息,北京、天津、河北、吉林、江苏、山东、河南境内高速公路局部路段因大雾而关闭。

http://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161220-704013

 

鄂中西部多地遭遇重度雾霾污染空气将持续三四天

随州要闻楚天金报 [微博] 2016-12-19 10:55 

 

受本次全国大范围重污染过程影响,从昨日凌晨起,我省中、西部地区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截至1821时,武汉城区处于“轻度污染”。

16日开始,京津冀和华东部分地区出现新一轮的雾霾天气。这轮雾霾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受此影响,18日凌晨开始,襄阳、宜昌两地持续重污染,截至1815时,襄阳和宜昌两地空气质量指数分别是229219,均属重度污染。十堰也曾多个时段处于重度污染。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与气象台会商分析,预计未来24小时我省重污染天气将继续,中部和西部地区除神农架外,大部分城市以轻度和中度污染为主,襄阳、宜昌则持续重度污染。

20日,受降水影响,全省重污染天气将会有所缓解,到21日还会反弹。

考虑此次重污染天气将会持续3天至4天,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建议,宜昌、襄阳根据我省应急响应预案启动相应应急措施,十堰、随州、恩施等地区需加强管控,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长时间中度或重度污染天气。(湖北日报记者王理略、通讯员丁青青)

 

未来三天雨雨雨

 

连续晴好天气将告一段落,未来三天我省开启阴雨模式,武汉也有小雨,不过气温较平稳,不会出现大幅降温。

今天全省将转为多云的天气,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14℃—17。由于扩散条件差,前期污染物累计量大,雾霾天气还会持续。(记者李晓璐)

 

相关报道:江城今明两天小雨出行或不便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据预报,今明两天,武汉市有小雨,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昨日,武汉市晴天到多云,持续轻度雾霾,气温继续上升,午后最高气温升至16.7。今明两天,尽管我市为阴雨天气,但气温变化不是很明显,日温差不是太大。阴雨天气对今日早高峰出行可能会有影响,提醒开车出门的市民朋友们提前做好准备。

具体预报:今日白天阴天转短时小雨,局部有霾,气温7℃—14,偏东风23级;今晚到明日白天阴天有小雨,气温10℃—14,偏北风23级;明晚到后天白天晴天到多云,气温8℃—11,偏北风3级。(记者章鸽通讯员刘增一)

http://hb.qq.com/a/20161219/017151.htm

 

被忽视的警告:关注12月潮汐组合和雾霾高潮

 

我们在20161018指出:

20163-6月和9-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61-2月,20157-8月为弱潮汐时期。201612月是强潮汐时期第四个月。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2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2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8324.html 

 

2015-2016年严重雾霾继续: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我们在20151018指出,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是导致我国雾霾高发的天文背景,201512月至20161月为弱潮汐时期,增强我国的季节性雾霾。2015年厄尔尼诺和高温干旱是雾霾高发的气象条件。2015-2016年雾霾高发不可避免,减轻雾霾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我们在20144月撰文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是原因之一。当月亮在南(北)纬28.6度(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高潮区在12小时后从南(北)纬28.6度向北(南)纬28.6度震荡一次,大气和海洋的南北震荡将产生巨大的能量交换并搅动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降低气温。这是以18.6年为周期的潮汐南北震荡作用比其他周期的潮汐东西震荡作用更显著的原因。太阳在南北回归线时也会产生潮汐南北震荡运动。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可能导致中国干旱和全球高温(杨冬红等,2008)。

月亮赤纬角变化还会产生27.3天和13.6天的大气潮和海洋潮南北震荡幅度变化周期,对形成雾霾的静稳天气有重要影响(Li G Q, 2005)。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12月初的雾霾波及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雾霾天数均创下历史纪录。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达到52年来的峰值。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2013年雾霾高发,并将在今后三年持续高发。52年前,1959-1960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导致前一周期的雾霾高发。

根据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日月大潮的叠加可计算得出,每年11月至次年1月的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的形成,每年2-4月的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每年5-7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雾霾发生,每年8-10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雾霾发生,潮汐组合类型转化的周期为6个月。这个半年周期是固定的,每年都是这样(杨冬红等,2007a)。与雾霾季节性相叠加,雾霾频发期是每年的1月和12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9003.html

201612月雾霾高发正在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8704.html

 

参考文献

1. Li Guoqing. 27.3-day and13.6-dayatmospheric 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 Adv.Atmos.Sci. 2005, 22: 359-374.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913.html

上一篇:12月20日早报:拉尼娜指数25日前后进入谷值
下一篇:被忽视的雾霾高潮:雾霾最严重时段来袭!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王洪吉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