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美国为什么拿沙特开刀:两个石油生产大国的恩怨

已有 3750 次阅读 2016-9-29 16: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美国, 911, 沙特, 关系转变

 美国为什么拿沙特开刀:两个石油生产大国的恩怨

                               杨学祥

 

沙特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的长期盟友

 

美国对中东国家关系分四个级:

1、第一级以色列,生死关第系,铁杆盟友,一句话没有美国和北约,以色列国就不会出现。

2、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联酋,这些国家需要美国罩着防原教旨主义派(伊朗、阿富汗等把古兰经作为国家法律的伊斯兰极端派系)的侵害。

3、埃及、也门等一般国家,关系一般。

4、伊朗、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伊斯兰哈马斯、叙利亚,被美国视为敌人的国家和组织。

美国控制沙特的石油,但还是给沙特人很多美元,不过,要求沙特必须将大部分钱在美国投资,于是沙特富翁很有钱,不过资产都在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沙特富翁的资产就会缩水。

当然,由于沙特很有钱,所以沙特人福利特别好,属于全国人民都不用干活,就生活的很滋润的那种,不过沙特没什么产业,因为美国人控制着它们,沙特人只能在美国发展产业

也就是,沙特人赚得钱,除了养活国内的懒汉外,就是帮美国人发展国民经济。

 

两个都是石油生产大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沙特是美国长期盟友,两个都是石油生产大国,之前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合作讲究的是利益,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近期的国际油价大幅动荡,导致沙美战略利益的分歧不断升级,使得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致使两国关系剑拔弩张。

  此前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维也纳会议宣布不减产,进一步加速了油价的下跌。沙特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维持OPEC的市场份额以应对来自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竞争。

  尽管遭到部分OPEC成员国的反对,但是沙特笃定油价持续下跌会压垮美国石油行业,导致一些美国油企不得不退出油市。近日并且OPEC秘书长巴尔金都称,9月底的阿尔及利亚会议属非正式会议,只进行磋商,不会作出决定。此番讲话令市场对OPEC冻产前景已不抱太大希望,美国指望冻产协议制衡沙特的机会恐怕要落空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油价暴跌。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大国,不顾供应严重过剩导致的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大肆增加产量,以低价抢占世界市场,以强硬手段已经开始对美国原油生产商们造成负面影响:后者的开采、油井建设和信贷资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美国原油产量大大降低,甚至一度停止生产,虽然这对中东等国也造成了一定损伤,但他们占据市场份额的目的基本达到。

 

美国质疑沙特在911恐怖袭击中扮演支持者的角色

 

极端主义是导致美国-沙特矛盾的更深层次问题。当前美国-沙特外交争执直接起因是美国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和社会公众质疑沙特在911恐怖袭击中扮演的角色,沙特政府威胁要抛售美元资产,起因正是美国国会酝酿通过法案,允许美国法庭判定沙特政府对911恐怖袭击有责任。此事关系美国本土安全,因此注定要吸引美国公众更大的关注。

2002年美国国会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有一些证据表明,当时生活在美国的部分沙特官员可能参与了这起恐怖袭击。911事件部分遇难者家庭认为,这起恐怖袭击的背后有部分沙特官员的资金支持,他们在美国发起诉讼,希望追究沙特皇室、银行、慈善机构部分相关人员的责任。

美国众议院周三以348-77的投票推翻奥巴马对沙特诉讼法案的否决,参议院稍早以97-1的投票推翻了总统的否决,众议院的投票标志着国会首次推翻总统奥巴马的否决令。这项立法是沙特与西方关系潜在发生巨变的一部分。

沙特官员曾表示,如果S.2040法案生效,他们将卖出总额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沙特同样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之一。

 

相关资料

美国摊上大事了沙特要抛售7500亿美债

20160929 11:23东方财富网

  美国众议院周三以348-77的投票推翻奥巴马对沙特诉讼法案的否决,参议院稍早以97-1的投票推翻了总统的否决,众议院的投票标志着国会首次推翻总统奥巴马的否决令。这项立法是沙特与西方关系潜在发生巨变的一部分。

  参议院的记录显示,奥巴马任内的否决从未被推翻。

  国会为何会有这么大权力,下面做一个小科普:

 

  美国三权分立示意图

 

  接下来,华尔街情报将详细阐述这件事情起因,以及后果为什么这么严重。

 

  起因

 

  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否决了允许911受害者起诉沙特政府的法案。

 

  奥巴马否决了一项将打破主权豁免的法案。该法案规定,如果原告在美国遭受外国政府支持的恐怖主义的伤害,可以对外国政府提起诉讼;而主权豁免原则则保护外国政府不受起诉。

  2002年美国国会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有一些证据表明,当时生活在美国的部分沙特官员可能参与了这起恐怖袭击。911事件部分遇难者家庭认为,这起恐怖袭击的背后有部分沙特官员的资金支持,他们在美国发起诉讼,希望追究沙特皇室、银行、慈善机构部分相关人员的责任。

  白宫发言人Josh Earnest表示,即使国会可能推翻总统否决,但总统仍将行使否决权,而且有些国会议员并不赞同这项法案。

 

  两位总统候选人均不支持奥巴马

 

  特朗普称奥巴马否决沙特9/11法案是可耻的。

 

  雅虎新闻报道,希拉里若当选总统,将签署9/11诉讼法案。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竞选团队的发言人Jesse Lehrich在推特发送的声明中表示,克林顿继续支持参议员Chuck Schumer及其国会同僚“确保9/11受害者家属及其他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能够将责任人绳之以法”。

 

  美国摊上事了

 

  沙特官员曾表示,如果S.2040法案生效,他们将卖出总额75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沙特同样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之一。

 

  说沙特政府发出的威胁只是“又一个沙特阿拉伯和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的信号”,就像是说一位邻居威胁炸掉你家房子只是“又一个你与邻居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的信号”。如果上述议案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并成为法律,实际上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将从沙特的朋友和伙伴变成敌人。

  目前,美国国债遭受全球抛售。

  中流砥柱减持美国国债,创下前所未见的纪录。

  根据美联储的官方国债托管数据,中国、日本等美债持有者连续三个季度减持美国国债,创下最长连续减持纪录。过去三个月央行的减持速度加快,与美国债券收益率近期回弹走势一致。

  一旦沙特采取行动,这个势头会给美国融资带来严重的后果。鉴于美国正面临财政赤字、这个赤字将导致公共债务负担未来10年扩大10万亿美元,因此海外需求对继续限制美国融资成本上升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美联储不断暗示升息即将来临之际。

http://bond.eastmoney.com/news/1325,20160929669077479.html

 

沙特“反目成仇“美国陷入石油危机世界经济需中国援手

慧眼财经网 2016-09-20 23:29:52 阅读(0) 评论(0) ..

  众所周知,在国际油市内,沙特一直扮演着调节油市均衡的“弹性产油国”角色,这意味着这个中东产油大国会在油价上涨时通过生产更多石油来稳定油价,反之亦然。但是,在一场势如破竹的页岩革命让美国石油产出如坐上火箭一般大幅度攀升之后,这种情况已经开始转变。

  沙特是美国长期盟友,两个都是石油生产大国,之前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合作讲究的是利益,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近期的国际油价大幅动荡,导致沙美战略利益的分歧不断升级,使得双方无法达成共识。致使两国关系剑拔弩张。

  此前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维也纳会议宣布不减产,进一步加速了油价的下跌。沙特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维持OPEC的市场份额以应对来自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竞争。

  尽管遭到部分OPEC成员国的反对,但是沙特笃定油价持续下跌会压垮美国石油行业,导致一些美国油企不得不退出油市。近日并且OPEC秘书长巴尔金都称,9月底的阿尔及利亚会议属非正式会议,只进行磋商,不会作出决定。此番讲话令市场对OPEC冻产前景已不抱太大希望,美国指望冻产协议制衡沙特的机会恐怕要落空了。

  在过去的两年里,油价暴跌。以沙特为首的中东产油大国,不顾供应严重过剩导致的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大肆增加产量,以低价抢占世界市场,以强硬手段已经开始对美国原油生产商们造成负面影响:后者的开采、油井建设和信贷资金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导致美国原油产量大大降低,甚至一度停止生产,虽然这对中东等国也造成了一定损伤,但他们占据市场份额的目的基本达到。

  沙特如今对中国非常友好,虽说近日有些小么擦,沙特你就好就收,我们也不会怪罪于你,希望你站对立场,中国自然也不会眼睁睁的让你这个好朋友在原油市场上被其他国家蚕食原油市场份额,该伸出援手的时候中国绝对会拉朋友一把。近期低迷的油价不仅对传统产油国俄罗斯、委内瑞拉及伊朗等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创,而且还对美国这个“新兴”产油国也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美国“页岩革命”命悬一线。

  纵观世界经济热潮,再论中国经济展望。解读市场动态、剖析世界金融、分享投资技巧、给与最新的行情分析、助你捕捉站在金融前沿。众所周知,石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命脉,美国将会承受最为严重的冲击,而中东的石油又将让全球更加依赖,加重全球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如果不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石油需求量,油价波动必定会对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危机。

http://business.sohu.com/20160920/n468815260.shtml

 

美国与沙特关系何去何从

 

20160427 05:59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东方财富网

 

摘要

美国与沙特的关系确实恶化到了多年未见的地步,在沙特政府威胁要抛售自己持有的数千亿美元美国资产之后,奥巴马赴沙特的外交“告别”之旅非但未能制造热络气氛挽回几分,反而通过一系列细节向世人进一步凸显了两国之间的冷淡:萨勒曼国王没有去接机,沙特电视台没有播放奥巴马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领导人的合影。

  美国与沙特的关系确实恶化到了多年未见的地步,在沙特政府威胁要抛售自己持有的数千亿美元美国资产之后,奥巴马赴沙特的外交“告别”之旅非但未能制造热络气氛挽回几分,反而通过一系列细节向世人进一步凸显了两国之间的冷淡:萨勒曼国王没有去接机,沙特电视台没有播放奥巴马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领导人的合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沙特关系走到今天这样冷淡的地步,是多方面因素长期发展所致,在我看来并不意外。沙特与伊朗的竞争关系在可预见的未来难以缓解,但从自身利益出发,美国不可能长期耗费大量资源维持与伊朗的紧张关系,从而给他视为竞争对手的中俄创造把持伊朗市场的机会,因此必然要求沙特与伊朗改善关系,“找到一种有效方式共享这个地区,建立起某种冷和平”(奥巴马接受《大西洋》杂志采访时话语)。二战之后,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布局本来是以色列、埃及、伊朗、土耳其、沙特五国,其中伊朗的分量长期远远重于沙特,只是由于伊朗伊斯兰革命,沙特在美国中东战略布局方才空前凸显。因此,对于美国而言,与伊朗改善关系并要求沙特与伊朗和解,只不过是在一定程度上返回伊朗伊斯兰革命前那种更平衡、更有利于自己“四两拨千斤”的局面;问题是沙特已经习惯了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自己分量空前加重的地位,要接受与教派宿敌分享影响力的安排,显然不会乐意。即使沙特内部有人主张接受这一安排,即使沙特权势集团最终不得不接受这种主张,也注定要经历一番波折。

  与对伊朗关系和中东区域格局安排相比,极端主义是导致美国-沙特矛盾的更深层次问题。当前美国-沙特外交争执直接起因是美国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和社会公众质疑沙特在911恐怖袭击中扮演的角色,沙特政府威胁要抛售美元资产,起因正是美国国会酝酿通过法案,允许美国法庭判定沙特政府对911恐怖袭击有责任。此事关系美国本土安全,因此注定要吸引美国公众更大的关注。

  近些年,沙特等富裕海湾石油输出国对外传播推广伊斯兰教投入过大,在美欧等西方国家政府、社会招致了越来越多的警惕乃至警告,以至于皮尤中心2014217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沙特阿拉伯以57%的比例被美国受调查者列为最不喜欢的国家,德国副总理也罕见地公开抨击沙特对外输出宗教极端主义。在这种环境下,10多年前美国官方能够比较轻易地封闭相关调查报告中涉及沙特的不利内容,现在则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那么,美国与沙特的矛盾是否会发展到沙特全面抛售美元资产的地步?不会。之所以不会,不是因为美国承受不起这样的“撒手锏”,而是因为此举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对沙特自己的伤害都远远超过对美国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很可能是毁灭性的。沙特假如全面抛售其官方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基本上等于美国-沙特关系决裂;但美国和沙特在双方关系中的地位是高度不平衡的,对于沙特政权而言,对美关系是其最重要对外关系;对于美国,情况远远不是如此,而且美国对沙特的依赖性还在日益降低;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全面抛售美元资产对沙特自身的伤害远远大于对美国的伤害。

  从1970年代起,美国自身在经济上对沙特的需求主要是在两个方面:沙特向美国提供稳定可靠的石油供给;沙特石油美元回流支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在第一点上,美国长期对沙特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的表现并不满意,1982625刊发的《对黎巴嫩问题摇摆不定》一文就曾如此评价:“一些人还毫不隐晦说,美国的长远利益取决于阿拉伯人及其石油,这种想法比较有价值,但是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在分配石油方面,什么时候帮过我们的忙?”正是这方面的不满意和其它原因,对21世纪初美国的“页岩革命”发挥了强大的激励作用,推动美国基本实现了能源独立,美国前财长萨默斯甚至将油气出口视为未来数年美国经济的一大增长点。

  在第二点上,沙特实际上在1980年代就被推上了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其后总体上是在走下坡路。1982年沙特人均收入1.6万美元,超过同年美国人均收入;是年沙特海外投资与存款为1616亿美元,一度号称“超级金融大国”;沙特里亚尔和伊朗里亚尔在19787月至198012月之间取代了特别提款权定值货币篮子中南非兰特和丹麦克朗的地位。现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并无沙特里亚尔,而东亚外汇储备从1980年代起就已经取代石油美元成为美元货币霸权地位的最大外部支持者,其后地位总体上日益上升。如果说,在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初期,美国非常需要沙特等国石油美元回流以支持美元霸权,现在就不是这样了。

  同时,沙特能够抛售的官方美元资产也远远没有某些传言渲染的7500亿美元那么多。沙特外汇储备在20148月达到了7460亿美元的高峰,但在2014年下半年油价雪崩以来,沙特的外汇储备已经大量消耗于填补财政赤字,仅去年一年就消耗千亿美元之多。根据沙特央行数据,2015年底,沙特外汇储备6355亿美元,比20148月的高峰下降了15%。鉴于沙特2016年财政预算赤字高达3262亿里亚尔(870亿美元),而且这个预算是基于油价每桶50美元制定的,实际上近4个月来油价明显低于50美元,沙特在军事等方面的开支又超出预计,可以判断,目前的沙特外汇储备最多只有6000亿美元上下,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非美元货币资产。这样算来,沙特能够抛售的美元储备资产最多也就是五千亿美元上下。即使在美元比较疲软时,这样规模的抛售也不足以造成美元崩盘;现在和未来数年总体上美元走强,其它市场的波动正驱使全世界的市场参与者们逃向美元,争购美元资产,沙特的抛售恰恰有助于满足其它市场参与者的需求。

  不仅如此,倘若沙特全面抛售美元资产,那么它会发现自己没有其它合适的市场可以配置自己的全部海外资产,在可预见的未来,其它任何一个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流动性都不足以与美国市场匹敌。掌握沙特实权的现任国王萨勒曼之子、王储继承人兼第二副首相、国防大臣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试图推进沙特经济全面转型,他在425公布的《沙特王国愿景》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全世界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最终目标资产额为2万余亿美元,而且重点是向非石油资产拓展;如果与美国市场断绝关系,所有这些愿景都只能是泡影。

  对沙特更不利的是,其它阿拉伯国家、中东区域内其它主要国家或多或少都希望看到沙特与美国交恶,带动本国在美国外交战略中地位上升,甚至取代沙特在美国中东外交战略中的地位。这些国家当着沙特的面可能会就美国-沙特矛盾说些顺耳之言,但实际考虑未必如此。就是面对中国,其它阿拉伯国家朝野也有很多人抱怨中国对沙特关注过多,对其它阿拉伯国家关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倘若山姆大叔真的要考虑抛弃沙特,并不缺少可供其选择的替代国家,沙特决策层对此恐怕也是心知肚明。

  美国与沙特矛盾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就经济而言,美沙矛盾意味着国际市场油价将继续承压,因为沙特会为打压老对手伊朗而拒绝冻产,甚至进一步扩充产能;倘若沙特真个大规模抛售美元资产,收购这些资产也符合中国自身利益和美国利益。就政治军事而言,我们对美沙矛盾只应扮演安静的旁观者,绝不能幻想在美沙矛盾中横插一杠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主要经济利益和国家命脉在于东部和海路,不在西路,中东并非我国核心利益所在,又是各类矛盾错综复杂之地,我国没有必要在如此远离中国的区域过度卷入矛盾漩涡。与中国相反,西亚北非与欧洲毗邻,历史紧密交织,美欧不可能对这一区域撒手,即使是最近在《美国利益》双月刊上发文主张在大中东地区与中俄合作的布热津斯基,也认为如果美国从中东离开,就会面临失去欧洲的风险。有鉴于此,我们没有理由在遥远的中东与美国翻脸。

  回顾历史,美国-沙特关系可能是一门不幸福的婚姻,但现在还没到离婚之时,现在也未必就是美国-沙特矛盾的历史最高峰。1973年阿拉伯国家对美石油禁运期间,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曾经向英国大使克罗默勋爵谈论对沙特动武的问题,国务卿基辛格也暗示了这种可能,令时任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担忧不已;但最后结果是翌年(1974)成立了美国-沙特“防务合作混合委员会”,美国为沙特制定实施了沙特全面军事现代化的计划,对沙特军售几乎直线上升:1973年为11.58亿美元,1974年为20.66亿美元,198045.66亿美元,19731980年合计340亿美元(包括一部分预付款)把原来弱小的沙特军队改造成了一支装备高度现代化、美国化的军队。直到现在,美国与沙特军事合作关系依然牢固,20151020,美国国务院批准向沙特出售4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重型武装濒海战斗舰,金额112.5亿美元,是改进型濒海战斗舰第一次对美国之外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别国还是不必插足为好。

(责任编辑:DF155)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1,2016042761857932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5808.html

上一篇:2016年11月潮汐组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下一篇:末日灾难的周期性:超级火山加盟超级灾害链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