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暗物质与宇宙111-统一基本力

已有 50 次阅读 2024-9-2 19:12 |个人分类:暗物质与宇宙模型-第二版|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暗物质粒子由正反粒子构成,暗物质与正反粒子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解开现代物理与现代天文的唯一正确路径。

小结

(1)暗物质粒子完全透明,不遮挡或反射一丝丝光线。在没有可见物质时,更无法发现暗物质的存在。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在“真空”中可以生成电子对,并且电子对可以结合“湮灭消失”。也有大量研究表明暗物质与正反粒子相关,暗物质伴随着高能光子可以生成正反粒子。这表明正反粒子对结合为透明粒子,这种透明粒子可以电离为正反粒子。基本可以断定暗物质粒子是一种包含正反粒子的稳定粒子。在一定条件下,正反粒子结合释放能量形成能量极低且稳定的暗物质粒子,能量极低的稳定暗物质粒子吸收大量能量电离成正反粒子。

(2)场物质也是完全透明的,也不遮挡或反射一丝丝光线。在没有可见物质时,也无法发现场物质存在。目前,量子场论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场物质等价于真空。然而,物质和真空相互作用根本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空间作为施力物体更得不到任何物理学理论支撑,最后只能自欺欺人地用各种数学游戏将空间弯曲。采用纯粹的数学手段使弯曲空间成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这是现代物理学最大的失败。实际上,并不是正反粒子与所谓真空的相互转化,而是场态粒子与正反粒子的相互转化。将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以及对空间进行的各种扭曲仅仅是一种规则而已,而这种规则更说明了场是场物质形成的,绝不是空间或所谓空间弯曲所形成的。

(3)暗物质与场物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分布一致,而且表现出的各种物质特性也惊人的一致。根本无法找到暗物质与场物质的任何区别。两者都具有隐身特性,在没有可见物质时均无法被直接观测到。两者都是完全透明的,不反射或遮挡任何光线,即两者都是只能传递电磁波而无法反射电磁波。所有的实验和观测数据表明有且只有介质能改变光速和光线方向。光疏介质内光速快,光密介质内光速慢;暗物质稀疏的地方光速快,暗物质浓密的地方光速慢。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的差异能改变光线方向;暗物质的密度变化也可以改变光线方向。这已经由雷达回波延迟和引力透镜观测得到可靠验证。暗物质与场物质都与正反粒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基本可以断定两者的粒子都包含正反粒子。可以认定暗物质就是场物质,暗物质粒子就是场态粒子。暗物质粒子由正反粒子构成,是质量与电荷均对称的超对称粒子。

(4)麦克斯韦用有史以来最美公式统一了电和磁,也统一了光与电磁波,并较为精准地预测了电偶极子;赫兹用实验完美地验证了电偶极子,明确了电偶极子的电磁波产生机理与电磁波传递机制。空间到处散布着场态粒子,一个场态粒子包含一对正反粒子,是超对称粒子,也是完美的电偶极子。电偶极子是两个相距很近的等量异号点电荷组成的系统。电偶极子是典型的极性粒子,振荡能不断产生瞬时电偶极矩。电偶极子能够相互诱导振荡发射与接收电磁波,这在电磁波发射与天线接收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电偶极子的各种特性与暗物质及场物质完全契合。电偶极子既可以是电磁波的发射源,也可以是电磁波的接收器,还可以是电磁波的传播介质。振荡电偶极子能不断地传递电磁波。电偶极子只能是质量相等、电荷相等的超对称粒子,否则会反射电磁波而可见。

(5)真空极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间被极化了,而是空间散布的隐身场物质被极化了。真空中的各种量子场与正反粒子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使基态真空里,这些粒子也具有实实在在的物质特性。由正反粒子构成的场物质就是真空中的电解质,与外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极化。背景电磁场中产生电子-正电子的虚粒子对的过程,实际上并不是电子-正电子对的不断产生与湮灭,而是场物质与正负电子对不断相互转化。场物质能够被极化成电偶极子,这与麦克斯韦方程是完全一致的,并且得到了赫兹实验的验证,在电磁信号放射与接收中已经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说场物质包含正反粒子,能够被极化为电偶极子,也能够与正反粒子相互转化。

(6)电子偶素仅仅反映了正负电子对转化为暗物质粒子的过程。由于这个转化过程的热能转化过于激烈,同时产物却隐身了。这样人们往往只关注能量转化的激烈过程,却忽略了产生隐身的暗物质。这才使大家误认为电子偶素不稳定,但电子偶素并不是最终产物,仅仅是一个中间过程。因为只能观测到这个过程,却看不到最终产物,所以长期以来电子偶素一直被误认为是不稳定的产物。实际上,正负电子结合释放大量能量,生成能量极低且稳定的具有超对称结构的隐身场态粒子。正反粒子对产生与湮灭,本质上是可见物质与暗物质的不断相互转化过程,且伴随着巨大的电势能与电磁能相互转化。这为暗物质与场物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观测或捕捉暗物质与场物质提供可行方案,更为暗物质与场物质的理论研究提供有效手段,并为暗物质与场物质的理论应用开辟道路。

(7)一个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中包含一对正反粒子,是质量、电荷、分布和状态均对称的超对称粒子。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典型对称双星系统,更是完美的电偶极子。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典型的极性粒子,但整体为球型,形成类氢的球状云,通常情况下不显电性也不显磁性。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构成物质也是正负电子和正反质子,与可见物质没有任何本质区别。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与可见物质粒子的唯一区别是对称性,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因其对称性结构而处于隐身态,可见物质粒子因其非对称结构而处于显现态。

(8)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内的电荷、质量、运动、分布等往往处于良好的对称状态。然而,超对称的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仍是典型两极粒子,会形成瞬时电偶极矩。这种瞬时电偶极矩会不断诱导周围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产生振荡,因此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会产生自发对称性破缺。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因相互诱导振荡而相互作用,且同时存在引力与斥力,作用力随着间距增大而减小,随着间距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变化快而已。在宏观上,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间的作用力只能表现为粒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差值。

(9)暗物质与可见物质的成分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别就是两者粒子的对称性。暗物质由超对称粒子构成,而可见物质由对称性破缺粒子构成。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不断相互诱导振荡,两者间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作用力均随着间距增大而减小,随着间距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变化快而已。相对于半径极小的对称结构场态粒子,非对称结构的显态粒子内的每个质子或电子都是单极粒子,因此显态粒子对场态粒子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显态粒子的质量对称性破缺会诱导场态粒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密度提高而产生密度梯度分布;显态粒子的电荷分布对称性会诱导场态粒子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而产生规律极化;显态粒子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会诱导场态粒子内部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而产生规律偏转。

(10)显态粒子存在严重的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对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来说,显态粒子内的每个电子与质子都是单极粒子,因此对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具有显著的吸引力。显态粒子对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宏观作用力只表现为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差值。所有显态粒子均有使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升高的趋势。这种显态粒子对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吸引作用由近及远连续传递,但存在着球面衰减规律。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因引力存在而聚集在星系与星体周围,且存在一定密度梯度,因斥力存在而散布于整个宇宙。从大尺度上来看,暗物质的分布与引力场完全一致,引力场强度高的地方,暗物质密度就高。从小尺度来看,引力场强度高的地方暗物质密度也高,同样引起光线偏折与光速变化。而星际之间的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受到宇宙万物的共同作用,往往吸引力与排斥力相互平衡,基本上趋于均匀分布。在绘制暗物质分布图时,往往采用引力透镜等方法观测暗物质,只能观测到暗物质的密度梯度差值。星系与星体附近的暗物质密度梯度较大,因此容易被发现。而星际间的暗物质密度差值极小,因此很难被观测到。这也给学者们以错觉,认为暗物质只隐匿在星系之中。

(11)电场是由显态粒子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对称性破缺而规律极化产生的。由于显态粒子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电荷分布规律对称性破缺,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被极化,就形成恢复电荷对称性的势,这种势能够由近及远地传递,并伴随着球面衰减。可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极化来表示电场,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极化强度表示电场强度。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极化表示电场反映电场本质上是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规律极化,使暗物质与场物质得到合理统一。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极化强度计算结果能够准确反映电场强度。

(12)磁场是显态粒子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诱导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相应对称性破缺而发生粒子运动平面规律偏转产生的。由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内部正反粒子轨道偏转,就具有恢复其对称性的势。可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内部正反粒子轨道偏转来表示磁场,采用偏转率表示磁场强度。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内部正反粒子轨道偏转表示磁场反映磁场本质上是暗物质的规律变化,使暗物质与场物质得到合理统一。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内部正反粒子轨道偏转强度计算能够准确反映磁场强度。

(13)麦克斯韦所预言的电偶极子本质上是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计算方法完全一致。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一旦出现对称性破缺,就会产生恢复对称性的势。对称性破缺的势也会诱导其他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产生相应的对称性破缺,这种对称性破缺会依次诱导振荡而不断传递。电磁波是由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相互诱导振荡产生的,可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的振荡频率表示电磁波,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振荡率表示电磁波强度,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振荡频率区分电磁波的种类。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相互诱导振荡传递电磁波反映电磁场本质上是暗物质的规律变化,使暗物质与场物质得到合理统一。

(14)引力场是由显态粒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形成密度梯度变化产生的。由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使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提高,这种密度提高就产生了恢复均匀分布的势,这种势不断向外传递,形成球面衰减。万有引力始终指向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增加最大的方向。只要有显态粒子,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均会提高,因此宏观物质只表现为引力,不表现为斥力。采用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密度变化率表示引力场强度,这反映引力场本质上是暗物质的规律变化,使暗物质与场物质合理统一。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吸引强度计算能准确反映引力场强度。

(15)实体粒子包括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场物质由场态粒子构成,可见物质由显态粒子构成。只有超对称的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才能处于隐身态,这是由于垂直于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偶极方向辐射最强,平行偶极方向辐射为零。如果把振荡粒子视为偶极,则在反射光方向辐射为零。除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以外的其他任何非对称粒子一定处于显现态,这是由于粒子的对称性破缺可以使电磁波反射。现有理论体系将微观粒子的某种特性也当成是一种粒子,比如将粒子间的相互诱导振荡的电磁力也称为粒子,粒子间的电磁力并非实体粒子,可以认为是虚拟粒子。光子是最为典型的虚拟粒子,是微观层面粒子相互作用的电磁力,是宏观层面此起彼伏电磁波传递的能量。简而言之,光子是微观粒子的电磁力,是电磁波传递的能量。

(16)所有场都是显态粒子不同天然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相应的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电场是场态粒子相应的电荷分布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磁场是场态粒子相应的电荷运动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引力场是场态粒子质量分布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各种规律对称性破缺都是通过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传递的。场的空间连续性主要在于场态粒子的偶极矩不断发生变化,被诱导振荡后,偶极矩增加并积聚势能,这种要恢复原状的势又不断诱导其他粒子振荡。粒子间时时刻刻相互诱导振荡,形成不断传递能量的电磁波。所有场的传递都是通过粒子间交换光子传递电磁波实现的。在宏观层面或经典层面上,由于粒子的运动连续性而使这种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在时间上表现为连续性;同时场态粒子无所不在地散布于整个宇宙空间,由于粒子相互作用的连续性而使这种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在空间上表现为连续性。另外,场态粒子之间不断诱导振荡传递电磁波,使显态粒子的作用不断外延,也就形成了超距作用。场态粒子通过不断地交换光子将显态粒子的恢复对称性的各种势连续地传递无穷远。这样使各种场力可以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地传递至无穷远。粒子体现了离散性,而电磁波体现了连续性。

(17)很多研究人员将真空中散布的场态粒子各种特性都赋予真空,这就混淆了物质与空间的概念。这使量子场论研究陷入一个严重误区,经典场论仍是研究场物质的科学,而量子场论却成了研究净空的学科。因此,必须将其严格定义并予以区分,不能因为场态粒子的隐身而抛弃物质,使物理科学成为不研究物的科学。这是量子场论无法取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不知道空间散布着隐身的场态粒子,只能通过各种数学游戏将空间进行各种扭曲,再通过不同扭曲使空间具有不同的物质特性。对空间的各种扭曲看似一个有效的数学计算规则,但却蒙蔽了所有人的眼睛。用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规则展现场态粒子各种特性,不仅使量子场论晦涩难懂,而且更容易使其陷入交错复杂的迷宫。尤其是基态的空间具有动力学特性、粒子特性、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都无法得到合理解释,因为基态的空间无需进行各种空间的扭曲,就不应该具有任何物质特性。空间是连续的,然而场态粒子具有高度的离散性,如果认为这些物质性质是空间本身所具有的,那么就造成场态粒子的连续存在,各种物理量的计算必然趋于无穷大。因此量子场论曾被人称作是一个丑陋的理论,就不得不将空间进行离散化处理。这种采用重整化以避免无穷大的手段是一个有效的规则,通过空间切断的重整化规则有力证明真空场是场态粒子而非空间所产生的。量子场论的研究必须尽早回归到场物质研究的本位,必须明确显态粒子不同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产生规律的对称性破缺,并通过场态粒子不断交换光子将对称性破缺所具有的恢复对称性的势由近及远地连续传递。

(18)显态粒子的不同天然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产生相应的规律对称性破缺。场态粒子不同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相应恢复对称性的势就形成了不同的场。所有的场都是由同一种场态粒子形成的。不是场态粒子的不同决定场的不同,而是相同场态粒子的对称性破缺类型决定了场的类型。无论是哪一种场,都是通过粒子间交换光子传递的。由于粒子都同时吸收并释放电磁波,因此各种场都是只表现为粒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差值。不同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粒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差值有所不同,就让人误以为是不同的粒子形成并传递不同的场。所有场都是电磁场的复合场,宏观上只表现为电磁力的引力与斥力各种不同形式叠加后的差值。

(19)场态粒子的第一特性是隐身;隐身态是场态粒子最与众不同的特性!场态粒子之所以能够隐身,就是因其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显态粒子能够辐射电磁波,往往温度各异,辐射的电磁波很有辨识度,而且因其非对称结构而能反射电磁波,采用主动和被动手段都很容易观测显态粒子。场态粒子是结构单一的超对称粒子,很难储存能量,温度极低,其自身热辐射被当成了宇宙背景辐射,而且由于其对称结构只能传递而无法反射电磁波。要想观测场态粒子就必须破坏其对称性,只要场态粒子出现任何对称性破缺,就可以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观测。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可以相互转化,只要质量和电荷对称性恢复,就成为场态粒子;反之,只要质量或电荷对称性被破坏,就成为显态粒子。电场是由于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产生恢复对称性的势;磁场是由于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产生恢复对称性的势;引力场是由于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产生恢复对称性的势。场态粒子电离成正反粒子就意味着对称性全面破缺,正反粒子结合为场态粒子就意味着对称性全面恢复。只要场态粒子存在规律对称性破缺,就能形成稳定的场,就可以采用不同手段进行观测。最直观有效的手段是电离场态粒子成为正反粒子,全面破坏其对称性;或将正反粒子结合为场态粒子,使其对称性全面恢复而隐身。

(20)场态粒子的第二特性是自发对称性破缺;自发对称性破缺是场态粒子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场态粒子整体虽为球型,但毕竟是存在两极的极性粒子,时刻存在瞬时偶极,进而形成瞬时电偶极矩。场态粒子因瞬时偶极而相互诱导振荡。即使没有任何显态粒子,场态粒子之间的自发诱导振荡都在时时刻刻发生。这是真空零点能存在的根本原因,否则没有任何扭曲的基态空间根本不会有任何动力学特性、基本粒子特性、能量特性或温度特征。场态粒子自发对称性破缺能完美诠释真空零点能以及基态空间所具有的各种物质特性。自发对称性破缺不仅表现为场态粒子的内能,也必然因相互诱导而形成杂乱无章的光场。这种杂乱无章的光场就是场态粒子的自身热辐射,宏观上也会表现出通过交换光子而传递的电磁波。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就是场态粒子自发对称性破缺引起的电磁波,是唯一无法屏蔽的电磁波。

(21)场态粒子的第三特性是诱导对称性破缺;诱导对称性破缺是场态粒子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任何粒子都沉浸在环境粒子的海洋中。环境粒子包括显态粒子和场态粒子。显态粒子具有天然对称性破缺特性,超对称场态粒子具有自发对称性破缺特性。只要是对称性破缺的粒子就具有恢复对称性的势。天然对称性破缺的显态粒子就始终具有诱导环境粒子震荡的能力,这是所有可见物质不断释放电磁波的根本原因。由于环境粒子具有对称性破缺,时时刻刻诱导显态粒子产生震荡,这是所有可见物质时时刻刻吸收电磁波的根本原因。 超对称场态粒子也不断被对称性破缺的环境粒子诱导震荡,产生诱导对称性破缺。诱导对称性破缺的场态粒子继承了环境粒子的震荡频率与能量,同样也具有诱导环境粒子震荡的电势能。

(22)场态粒子的第四特性是规律对称性破缺;规律对称性破缺是场态粒子又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场态粒子自发对称性破缺形成杂乱无章的光场,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唯一无法屏蔽的电磁波。显态粒子某种特定对称性破缺会诱导场态粒子形成规律对称性破缺,不同规律对称性破缺形成不同的场。所有场都是由于显态粒子某种对称性破缺引起场态粒子产生相应规律对称性破缺,进而形成恢复对称性的势,就产生了显态粒子间超距传递的作用力。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的显态粒子,诱导场态粒子电荷分布规律对称性破缺,进而产生场态粒子电荷恢复对称分布的势,就形成了电场。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的显态粒子,诱导场态粒子内部正反粒子运动状态规律对称性破缺,进而产生场态粒子电荷恢复对称运动的势,就形成了磁场。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的显态粒子,诱导场态粒子质量规律对称性破缺而密度梯度分布,进而产生场态粒子密度恢复均匀分布的势,就形成了引力场。所有类型的场都是相同场态粒子规律性对称破缺产生的,不是每一种场对应一种粒子,而是一种场对应一种规律对称性破缺。

(23)量子场是显态粒子某种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相应规律对称性破缺而形成的各种恢复对称性的势。电场是显态粒子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规律极化而形成一种恢复电荷分布对称性的势。磁场是显态粒子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内部电荷轨道偏转而形成恢复电荷运动对称性的势。引力场是显态粒子质量分布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整体密度梯度分布而形成恢复密度均匀分布的势。各种恢复对称性的势意味着积聚了不同的势能,电场、磁场和引力场均是如此。各种势的变化通过粒子间相互交换光子产生此起彼伏的电磁波传递。各种势均积聚不同的势能,传递的过程中伴随着电势能与电磁能的相互转化。运动电荷属于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粒子,会产生磁场。无论静止电荷还是运动电荷,都属于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粒子,都会产生电场。这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电场变化同时伴随着磁场变化,磁场变化也伴随着电场变化。而可见物质积聚的势能通过改变这种势实现能量转化,最常见的是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

(24)暗物质是场物质,都是有正反粒子偶极子构成。作为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是隐态粒子,隐身是其最大特性。作为场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是其最大特性。场态粒子具有隐身特性、自发对称性破缺特性和规律对称性破缺特性。场态粒子因其超对称结构只能传递而不反射电磁波才隐身;因其自发对称性破缺的自身热运动而具有真空零点能,因其自身热辐射才形成唯一无法屏蔽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因其在显态粒子某种对称性破缺诱导下相应产生规律对称性破缺而形成不同的场。量子场论的研究必须走入正轨,把场态粒子而非所谓净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量子场是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形成的恢复对称性的势,并通过场态粒子诱导震荡形成的电磁波传递。这不仅实现了暗物质与场物质的统一,更实现了各种场的大统一。场物质只有一种,场物质粒子就是场态粒子,场态粒子不同规律对称性破缺对应不同的场。场态粒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根本无需进行量子化处理,直接研究场态粒子本身就可以了。明确场态粒子的这些特性,只要充分理解场态粒子的相互作用机理,就能清楚地掌握场的形成机理与传递机制。

(25)真空不是场物质,场态粒子才是真正的场物质。量子场论最初认为粒子可以凭空产生和消失,此前的物质守恒、电荷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均被打破。实际上,并不是粒子真的凭空产生或消失,而是场态粒子的对称性破缺与恢复的往复变化过程,也就是量子场论中场的基态和激发态往复变化的过程。否则量子场论就无法解释基态空间所具有的动力学特性、粒子特性、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而场态粒子具有隐身、自发对称性破缺和规律对称性破缺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性,只有场态粒子能够有效并准确地解释真空零点能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场态粒子因全面对称性全面破缺电离为显态粒子,而对称性全面恢复又形成场态粒子。粒子凭空产生和消失本质上是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的相互转化,是对称性全面破缺与全面恢复的两个极端状态的相互转化,仅仅是粒子存在状态的转化,同时伴随着电磁能与电势能的相互转化。物质没有创生,也没有消灭。实际上,场态粒子就是暗物质,是量子场论的物质基础。这使得量子场论不再研究虚无缥缈的真空,而是研究实实在在的场态粒子。使现代物理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会促进量子场论的飞速发展。

(26)粒子是场形成的因,场是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果。粒子是场的本源,场是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的表现形式,即本质是粒子,现象是场。无论场态粒子处于基态还是激发态,都具有动力学特性、粒子特性、能量特性和温度特征。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是根本,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超距传递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是场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传递,才显现出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超距作用的场。粒子是本源,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是诱因,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是超距传递条件,显态粒子相同天然对称性破缺的超距耦合作用是特点,场是一种现象。

(27)场是微观层面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的超距传递;场是宏观层面上远方显态粒子的天然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势通过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传递,形成宏观物质的超距作用力。微观层面的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场的概念建立了宏观整体超距作用有效联系。场不仅是宏观可见物质超距作用的桥梁,也是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相互联系的纽带。粒子和场是辩证统一的,只是有时候专注微观粒子本身,有时候专注其宏观场的特性。场宏观上表现为显态粒子的超距作用,这些超距作用是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的叠加,必然表现为粒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差值。粒子的各种对称性破缺能够叠加,各种场也能够叠加。最典型的是电磁场,其他场都是通过电磁场叠加而成。无论各种场怎样叠加,都是通过电磁波传递,只是电磁波通过不同形式的叠加,必然表现为各种对称性破缺叠加后的引力与斥力差值。

(28)经典场论描述了场无处不在的连续传递表现形式,量子场论描述了离散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而产生场的机理,以及通过相互诱导振荡交换光子而无处不在的连续传递机制。经典场论能够对场的现象进行较为精准描述,只知道极少观测数据的条件下,麦克斯韦能够较为精准地描述经典场,这是物理学最难突破的理论。笔者认为麦克斯韦是有史以来最聪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量子场论虽然没有真正发现场态粒子,但在经典场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空间的离散化处理,歪打正着地将场态粒子的各种特性都巧妙地赋予了真空,并认为不同对称性破缺是不同的粒子,这样使量子场论成为能够较为精准计算的现代物理科学。但这种本末倒置却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成果,更突显了麦克斯韦的伟大。目前,量子场论仍然没有找到场的本源,还是建立在现象描述的基础上。在经典场论的基础上进行离散化处理,仅仅是数学手段。直至今日,量子场论不知道粒子性的粒子相互作用机理,也不知道波动性的传递机制。通过将经典场理想化处理得到的量子场论只能算是改良版的现象场论,只是提高了经典场论的精度。量子场论必须完整描述场产生机理与传递机制,且结果与场的现象一致。场态粒子是离散的,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的诱导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连续的。量子场论需要明确其研究的对象量子就是场态粒子,并不是所谓的真空,否则永远都是现象描述。量子场论描述场的本质,阐明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形成场的作用机理以及粒子对称性破缺相互诱导产生电磁波的传递机制。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电磁力表现出粒子性,具有典型离散的量子特征;对称性破缺产生的电磁波表现出波动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具有典型的连续性。量子场以离散的粒子为研究对象,是场的本源描述;经典场论以连续的电磁波为研究对象,是场的现象描述。

(29)场态粒子具有高度的离散性,然而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形成的场却具有高度连续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场态粒子无所不在的存在,场态粒子因为引力而聚集在星系或星体周围,同时因为斥力而散布于整个宇宙空间,这是场无所不在且能传递无穷远的前提。二是由于粒子对称性破缺的相互诱导作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连续的。粒子对称性破缺的相互诱导表现出显著的粒子性,即具有高度离散性;粒子的对称性破缺相互诱导不断传递形成的电磁波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即具有高度的连续性。粒子间的相互诱导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连续的。电磁波是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将空间高度离散的粒子连成不断延伸的三维空间网。能观测到一条条场态粒子的细丝结构连接着宇宙空间里的所有星系。电磁波将所有离散性的粒子连接,形成了各种作用连续性的纽带,使场在整个空间里具有高度的连续性。场通过粒子间交换光子不断传递,宏观上必然表现为此起彼伏的电磁波。电磁波使离散化的场态粒子在时间与空间上都表现为连续性。粒子具有高度的离散性,电磁波却有效地连接了粒子。这种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粒子间的相互诱导作用。粒子间相互诱导振荡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且诱导相互作用的范围在空间上也是连续的。因此,经典场表现出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传递此起彼伏电磁波的连续性,这种离散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经典场与量子场的有机统一。场态粒子具有高度的离散性,但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势是连续的。这种连续性也体现在场态粒子因斥力散布于整个宇宙而无所不在的存在,场力传递无穷远。

(30)经典场论是场的现象描述,量子场论是场的本源描述。场的现象与场的本源是统一的,经典场论与量子场论是统一的。电磁波使离散的场态粒子的对称性破缺传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连续的,即光子将量子场连接为时间上与空间上都连续的经典场。经典场论描述了场无处不在的连续传递形式,量子场论描述了散布于整个空间的离散的场态粒子产生各种场的作用机理与传递机制。量子场论描述了场形成的因,经典场论描述了场表现的果。实际上,经典场论与量子场论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完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经典场论的现象描述与量子场论的本源描述是完全统一。

(31)场宏观上表现为可见物质的超距作用力,实际上是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进而产生场态粒子恢复对称性的势,这种势必然积聚的大量的势能。场态粒子的任何运动都会产生势的变化,这种势的变化必然产生势能的变化。场态粒子规律对称性破缺产生的各种势或积聚的势能都是通过粒子间相互诱导震荡形成的电磁波传递。场态粒子对称性破缺与对称性恢复带来了电势能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电势能与电磁能不断转化的电磁波传递。电磁波是场态粒子电势能和电磁能不断转化与传递过程。光子微观上表现为典型粒子性的粒子间直接作用电磁力,宏观上表现为典型波动性的电磁波所传递的能量。此起彼伏的电磁波传递且只传递能量,不传递物质,但同时电磁波能够通过诱导对称性破缺传递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电磁力是粒子对称性破缺形成恢复对称性的势所产生的,电磁波是诱导对称性破缺连续传递形成的。即,电磁波的粒子性传递电磁力;电磁波的波动性传递能量。电磁力既可以表现为宏观的超距力,即场力或长程力;也可以表现为微观粒子之间的直接作用力,即微观力或短程力。在微观层面上,电磁力是微观粒子相互诱导振荡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这里的微观粒子包括所有的场态粒子和显态粒子,相互作用的电磁力就是光子。这时的光子主要表现为粒子和粒子的直接作用,即短程力。短程力也是光子具有粒子性的根本原因。光子也可以在场态粒子之间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将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传递给远方的显态粒子,此时表现为不断的超距传递。光子不断超距传递的能量表现为波动性。也就是说,电磁力是微观层面的光子,宏观层面上的电磁力是所有粒子电磁力的传递与叠加,只表现为粒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差值。

(32)原子核外共用电子形成化学键,核内质子共用电子形成中子键。中子键能有效抵抗质子间强大的排斥力。核内质子共用的中子键电子不断在质子间振荡,因此将离中子键电子较近的质子称为中子,其本质上仍是质子。中子键电子不断振荡使中子和质子不断交换身份。只有质子和共用电子的中子键是不稳定的,往往在质子和共用电子之间锁定场态粒子。锁定场态粒子被高度极化,产生了显著的吸引力而抵抗质子间的强大排斥力。锁定场态粒子同时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在平衡位置吸引力和排斥力平衡。当大于或小于平衡间距时,分别表现为吸引力与排斥力,这就形成典型的渐近自由与禁闭现象。从本质上看,强相互作用并不是基本力,而是电磁力的复合力,本质上仍是电磁力。

(33)核内质子共用电子形成中子键,中子键电子在质子间不断振荡而使中子和质子身份不断交替。中子键电子与质子间的锁定场态粒子极化程度随着距离的变化而改变。随着中子键电子与质子的距离减小,锁定场态粒子的极化程度显著提高;随着中子键电子与质子的距离增大,锁定场态粒子的极化程度显著就低。在某种条件下,一旦中子键电子距离质子过大,极化程度降低到能使锁定场态粒子的正负电子位置交换,这样瞬间产生强大的排斥力,进而就失去了质子间强大斥力的抵抗,裂变在所难免。因此锁定场态粒子也存在一定概率变成半锁定场态粒子,最终随着裂变的发生,成为自由场态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场态粒子、半锁定场态粒子和锁定场态粒子可以相互转化。从本质上看,弱相互作用也不是基本力,而是电磁力的复合力,本质上仍是电磁力。

(34)场态粒子因其超对称结构而形成典型的对称双星系统。场态粒子半径极小,且为电中性。场态粒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因其超对称结构而使引力和斥力平衡。当没有显态粒子时,场态粒子均匀分布。显态粒子是天然质量对称性破缺粒子,如氢原子是典型的恒星-行星系统。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随着距离增大引力和斥力均减小,随着距离减小引力和斥力均增大,只是斥力的变化速度大而已。由于显态粒子天然质量对称性破缺,质量较大粒子相对静止,而质量较小粒子绕着质量较大粒子运动。对于半径极小的场态粒子而言,原子核相当于永久偶极,一个个不停绕核运动的电子相当于瞬时偶极。永久偶极和瞬时偶极对场态粒子有显著的诱导力,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密度提高后,引力和斥力才能达到一个平衡。显态粒子因天然质量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密度升高,在向外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球面衰减,衰减与同心球面面积成正比,因此存在密度梯度。存在密度梯度的场态粒子存在恢复均匀分布的势。两个超距存在的显态粒子,均会使场态粒子密度升高,且均因球面衰减而存在密度梯度。所有的宏观力、长程力或超距力均表现为粒子间各种作用力的叠加,必然表现为引力和斥力的差值。双向密度梯度存在的场态粒子具有恢复均匀分布的势。此时,引力和斥力的差值只表现为引力而不表现为斥力。由于恢复对称性的势,引力均只指向密度升高最大的方向。这也更好地诠释了万有引力的超距作用,更完美地解释了万有引力只有引力没有斥力的根本原因。万有引力是场态粒子因密度梯度产生电磁力的引力与斥力差值,不是基本力而是电磁力的复合力,本质上仍是电磁力。

(35)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则有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但从本质来看,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偶极间的作用力,只是有瞬时偶极与永久偶极的区别。范德华力是偶极-偶极作用力,实质上是电磁力复合力。电磁力能够进行各种形势的叠加,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只有电磁力(光子)是基本力,其他任何力都是电磁力不同形式叠加后的复合力,均为电磁力叠加后的引力与斥力的差值。即任何力都是通过光子传递,宏观上表现为光子不同形式的叠加。

(36)一切微观粒子之间的直接作用力都是通过交换光子实现,都是微观力或短程力。任何对称性破缺粒子均会诱导环境粒子震荡,产生电磁力并交换能量。粒子间相互诱导震荡的直接作用电磁力就是短程力,这是产生粒子性的根本原因。从本质上看,短程力就是光子,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均随着粒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距离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变化快而已。短程力作用范围极小,一旦超出范围就会消失。显态粒子均会由于各种原因使粒子间距加大而失去短程相互作用。

(37)短程力是微观力,是微观粒子间的直接作用,本质上就是光子。粒子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即为交换光子。粒子间的短程力均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没有例外。短程力均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的变化速度快而已。可以通过分离物质与压缩物质验证微观粒子的短程力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38)短程力的作用范围极其有限,显态粒子均会由于各种原因使粒子间距加大而失去短程相互作用。然而显态粒子在各种场力的作用下能够传递无穷远。场态粒子的数量远远大于显态粒子,又因其超对称结构与极小半径,没有任何方法将一个场态粒子孤立,因此场态粒子的短程力始终不会失效。短程力在粒子间不断传递形成电磁波,将粒子对称性破缺向外传递形成长程力。没有显态粒子的吸收与反射,电磁波会在场态粒子里传递无穷远。由于对称性破缺,粒子间的电磁力表现出显著的粒子性,通过场态粒子的传递,对称性破缺被逐渐向外传递。粒子相互诱导震荡传递能量形成电磁波表现出显著的波动性,粒子对称性破缺具有的势能被传递无限远。场态粒子的瞬时偶极自发诱导的对称性破缺会形成杂乱无章的光场。显态粒子天然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产生相应的规律性对称性破缺形成稳定的场。场态粒子的规律电荷分布对称性破缺形成稳定电场;场态粒子规律的电荷运动对称性破缺形成稳定磁场;场态粒子规律的密度分布对称性破缺形成稳定的引力场。这些场都是通过场态粒子诱导振荡的相互作用交换光子形成的电磁波所传递。因此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超距力,所谓的超距力都是通过场态粒子交换光子间接传递的长程力。只是场态粒子处于隐身状态,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被发现,因此被误认为是超距力。

(39)所有的长程力都是宏观力,无论是电场力、磁场力还是万有引力,都显得是超距作用。实际是微观层面上是通过场态粒子相互诱导振荡交换光子而传递显态粒子的某种对称性破缺。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距作用,都是通过场态粒子传递的对称性破缺而形成的稳定的势。长程力,或者称之为宏观力或超距力,单一时刻表现为所有粒子短程力的传递与叠加,因此无法同时表现出引力和斥力,而是只表现为引力与斥力叠加后的差值,没有任何例外。

(40)电磁力是粒子对称性破缺形成恢复对称性的势所产生的,电磁波是诱导对称性破缺连续传递形成的。电磁波的粒子性传递电磁力;电磁波的波动性传递能量。微观层面上,光子是电磁力,电磁力是光子。只有光子或电磁力是基本力,其他任何力都是电磁力的复合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分别是中子键与锁定场态粒子、半锁定场态粒子传递的电磁力。由于中子键电子的振荡,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只是弱相互作用力不仅交换光子,也交换粒子,进而使锁定场态粒子成为半锁定场态粒子。显态粒子因天然质量对称性破缺,诱导场态粒子密度升高,在向外传递的过程中存在球面衰减,衰减与同心球面面积成正比,因此存在密度梯度。密度梯度的场态粒子恢复均匀分布的势形成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存在规律密度梯度的场态粒子的电磁力的引力和斥力的差值。是电磁力的复合力,本质上仍是电磁力。只有电磁力是基本力,包括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等任何的其他力都不是基本力,都是电磁力的复合力。可以用电磁力统一世间所有的力。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全书下载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uj1rIXC74H0gUlBw2lrgA?pwd=vw8s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超精简版PPT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p5A-LzBygGHRKEq31GpCw?pwd=73dq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458-1449292.html

上一篇:暗物质与宇宙110-电磁力统一基本力
下一篇:暗物质与宇宙112-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模型自洽性验证-引言
收藏 IP: 175.162.10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3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