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学者为国服务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在
“海智计划”全称为“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它是中国科协2004年启动的一项旨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广泛联系国内外科技组织和专家优势的海外人才行动计划。座谈会上,周光召院士即席回答了海外学者的提问。在回答有学者提出的应加强前瞻性科技问题研究以解决目前国内还存在的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时,周光召对建议表示首肯后同时指出:“中国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不是单纯依靠科技就能解决的。有的问题需要从文化等更深层次上予以解决。比如,前年11月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事件,就不完全是一个科技问题,它更多地是一个管理问题,工作责任心的问题,或者是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问题。”
周光召院士告诫海外学者,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事情的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他强调:“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过头,做过头了就会走向反面。比如,我们过去太强调集体的作用,忽视个人的作用,导致了时下个人主义至上。”对于海外学者提出的许多意见,周光召予以了充分肯定和理解,他同时也希望海外学者多了解国情,站在爱护祖国、关心祖国发展的角度多提好的建设性的意见。他还风趣地说:“其实,现在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实际上最初也是采纳了‘海归’们提出的意见。比如说,现在中国名牌大学百分之五六十以上的校长都是‘海归’派,对SCI的膜拜不就是他们弄出来的吗?鼓吹中国应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不也是哈佛学派的‘高见’吗?”
周光召院士认为,海外学者对国内的学术生态建设能起积极的作用。他说:“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许多不利于科学研究的消极东西,如对权威的敬畏和崇拜,不习惯学术争论等。”他举例说:“在国内,一个学术会议如果有院士参加,并且院士只要一发言,其他学者一般就不再说别的了,更不会说反对的意见。”
“我们的学术争鸣气氛还很不浓,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他寄语海外学者:“而你们在这方面的顾虑就少多了。希望你们中的人回国以后,能形成一种新的学术氛围,积极影响国内的学术环境,甚至影响上一代的海归学者。” 周光召语重心长地补充道:“你们回国后可千万不能很快也被同化了。那样的话,可就太糟糕了。”
座谈会结束时,周光召院士满怀激情地对在座海外科技团体负责人说道:“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崛起的伟大历史时期,海外学者只要你们把握机会,认真思考,团结一心,关心祖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协主办,北京市科协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会期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5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