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列车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xz1963 快乐地生活,愉快地工作,为健康加油,为快乐加油,我为你加油!

博文

我国油脂与植物蛋白的开拓者王尔惠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已有 988 次阅读 2024-10-28 21:29 |个人分类:人生阅历|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国油脂与植物蛋白的开拓者

王尔惠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10月25日晚上,突然接到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离休干部、我国油脂与植物蛋白的开拓者王尔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不幸逝世的消息。

王尔惠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油脂工程技术人员,在我国油脂与植物蛋白行业一干就是60多年。三天前他还朋友圈与油脂界的朋友们聊专业上的事情,他的逝世使我国油脂行业失去了一位长者、学者和榜样!

c0769d873b2f75c8d13443afcefbf43.jpg

一、学习和工作经历

王尔惠,男,汉族,1928年9月(农历8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中共党员,离休;

1946年考入省立扬州中学学习,1948年底苏北地区解放,一群进步学生离校前去华东革命大学学习,王尔惠当时留在江都县文教局参加革命工作;

1950年春,国家内部动员青年进高校深造,受时任江都县文教局吴局长的支持和鼓励,在南京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高考,以优异成绩被南京工学院(原中央大学)食品工业系501班录取;

1953年全班同学响应国家建设的号召,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上海油脂一厂参加技术工作(这里原是国民政府经济委下的中国植物油脂总公司上海总部);

1955年12月经轻工业部设计组抽调去郑州油脂化学厂搞工程扩大规模设计工作;

1956年10月在北京轻工业部油脂设计院从事技术工作;

1957年在大连做了苯水分离的研究试验,参加人员:王尔惠,过祥鳌和大连厂一同志;

1958年在轻工业部油脂设计院建议选用200型榨油机为主机,当年组织生产了500台,为日后推广制油机械化的第一战役;

1958年在轻工业部油脂设计院与食品设计院合并成立食品工业设计院,同年10月轻工业部组建轻工业科学研究设计总院,下设食品工业研究所,他从原食品工业设计院并入食品工业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

1960年5月至10月在粮食部粮食设计院从事油脂工程技术工作(地址北京报国寺内);

1960年10月至1965年12月在粮食部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从事油脂工程技术工作(地址北京百万庄大街11号);

1963年底至1965年在粮食部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援外设计组从事油脂工程技术工作;

1966年1月至1972年5月在粮食部无锡粮食科学研究设计所工作;

1972年6月-1980年1月在粮食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油脂研究室从事技术工作;

1980年1月在粮食部科学研究院油脂室工作,先后任油脂室主任、主任工程师,直至1992年离休。

王尔惠先生先后取得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称,从1991年7月1日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24年10月25日12时46分王尔惠先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去世,享年97岁。

二、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

王尔惠教授级高工先后从事油脂制取工艺、剥壳设备的科学研究,从事油料加工和植物蛋白质的科学研究,以及油料油脂综合利用的研究,完成了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和创新性专利成果。弹指一挥间,97岁高龄的王尔惠先生从事油脂专业技术工作60年,成果颇丰,业绩惊人。

1、从事油脂行业基础性工作

1.1 编写《螺旋榨油机压榨花生仁操作法》和《粮食工程设计手册》

1953年底,刚刚参加工作的王尔惠先生就主持编写了《螺旋榨油机压榨花生仁操作法》,1954年轻工业部在大连召开的第一届油脂工作会议,确定《螺旋榨油机压榨花生仁操作法》,并在全国推广;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一心钻研技术工作的王尔惠先生与胡仁初、陈宜拱等三人却编写了国内首部《粮食工程设计手册》,后来由顾尧臣教授级高工组织付印成书。

1.2 参与全国油脂设备选定型标准化工作

1959年王尔惠先生在北京参与进行60吨/日棉籽压榨油厂工艺设计工作(定型设计),其中的清理、脱绒、剥壳、预处理、榨油、炼油、肥皂、糠醛等的设计,为我国油脂设备选定型标准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78年开始,在谢锡怡、王尔惠等选定型工作小组去福建、广东、广西三省区调研基础上编写“全国制油设备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方案,1979218-32日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制油设备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制油设备选型、定型、标准化方案”和“制油设备选型、定型、标准化工作计划”;选定了食用植物油加工厂所需的清理设备,剥壳、分离设备,破碎、轧坯设备,蒸炒设备,压榨和浸出设备,过滤和精炼设备共56175台,1979年在西安开会通过。

2、郑州油脂化学厂的扩建与新建

1955年12月王尔惠先生从上海由轻工业部抽调到郑州油脂化学厂参加轻工业设计组的工作,当时的郑州油脂化学厂是解放后国内建设的第一座全机械化的棉籽压榨油厂,全套设备从美国进口,郑州这个项目是国家“一五”计划项目,是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生产规模日处理棉籽200吨,清理、脱绒、剥壳、预处理、压榨、炼油,当时曾计划扩建到600吨/日的规模,后来上面决定项目停止。这套设备在解放初期由上海油脂一厂刘曾达副总工程师从香港追回;

三十年后的1984年,王尔惠先生主持粮食部粮食科学研究设计院油脂室工作期间,接受厂方的委托,组织并见证了郑州油脂化学厂60000吨/年大豆综合利用工程的设计工作(在谢锡怡总工程师的指导下,由陈建国、杨万生任项目总负责人,浸出车间工艺设计为陈浩良、设备设计为郑成烈,建筑等项工程设计由粮科院土建室承接),此项目于1986年底建成投产。

3、善于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王尔惠先生在60年的科研设计工作中,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工作的首要方法。

1954年夏,王尔惠先生就去安徽芜湖油厂、南京镇江油厂进行调研,并写出了首份调研报告;

1960年11月与粮食部蒋万芳同志一起到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进行粮食调研工作;

1961-1962年与胡仁初工程师进行了向日葵籽剥壳工艺设备调查、橡胶籽剥壳调研;

1980年赴日本油料蛋白资源利用技术考察;

1983年赴美国进行大豆蛋白质利用考察;

1985年赴意大利CMB公司进行人造奶油工厂生产线的实际考察;

1986年赴英德进行食品专用油脂设备考察;

1991年赴前苏联进行油脂精炼技术和大豆蛋白质研究情况考察。

4、向日葵籽剥壳机的研究与试验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1962开始了向日葵籽透平式剥壳机、壳仁分离机的原始设计工作,向日葵籽透平式剥壳机样机由北京市粮机厂制成后,在粮食部粮食科学研究院组织了初步测试,进行了一些结构性调整;

同期,由郑成烈先生设计了仿苏式壳仁分离机,在北京东郊组织测试后运往四平植物油厂进行生产性测试;

在测试阶段由张肖增先生进行壳仁分离机的创新设计,配套剥壳机组成新的生产线;

1965-1968年王尔惠先生和张肖增先生一起在四平植物油厂连续进行生产测试长期运行,取得实际效果,于1968年写成研究报告。

此项目由粮食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1978年上报国家科委,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获奖者王尔惠、张肖增两位同志。

5、棉籽预处理剥壳设备的研究及探索

我国现代油脂工业起步是以棉籽为代表的,棉籽的预处理工段是比较麻烦的。从1959年开始,王尔惠先生就参与进行60吨/日棉籽压榨油厂工艺设计工作(定型设计),其中的清理、脱绒、剥壳、预处理、榨油、炼油等的设计。

棉籽剥壳机和籽壳分离机是棉籽制油中的关键设备,是推广小中型棉籽榨油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1963年开始的棉籽剥壳机和籽壳分离机的设计,主要是直径350*600棉籽刀板剥壳机的设计、测试和1500籽壳分离机设计与测试,本项目是由谢锡怡先生负责,具体设计人员为:萧国椿先生主要设计刀板剥壳机,由上海粮食机械厂制造;张肖增先生主要设计籽壳分离机,由北京粮食机械厂制造;后一并运到上海光明油脂厂测试,刀板剥壳机再运到浙江省慈溪县浒山棉籽油厂进行连续生产测试,王尔惠与萧国椿先生先后经过三年时间(1963-1965年)艰苦工作,终于写成测试报告,特别是对带绒棉籽的剥壳试验和测试,在当时是一种艰难的工作。

对于棉籽加工中的两个重要单机设备的研究和测试,为在西安进行援建北也门萨那油厂、陕西兴平油脂厂棉籽加工工艺和设备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创造了良好条件。

6、主持50吨/日油脂连续精炼项目

1979-1987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粮食部下达的“50吨/日大豆油连续精炼脱色脱臭的研制”课题,与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张崇伟、徐建中、王郁新、刘学沛等,以及北京市油脂公司李志伟总工程师、浦宏娣同志和北京南苑植物油厂刘鹏程厂长、刘作民厂长等进行全套设计、安装和调试工作。

北京南苑植物油厂中试车间设计工作按计划比较顺利进行着,北京市油脂公司进行了离心机引进工作,设备由北京化工机械厂制造。

本项目是我国自行研发、自行设计、自已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全连续化大豆油精炼的样板工程,在我国油脂科学研究、工艺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和工程调试等历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在当时标志着我国油脂精炼技术、油脂精炼装备和国产精炼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外发达国家水平。这个项目特点是:喷流脱臭即汽态下脱臭与一般脱臭形式不同。

本项目1979年11月在北京进行可行性研究,1980年完成粮食部科技司立项,1980年5月开始设计,1983年全部安装完毕,1984-1987年完成调试、生产运行,并通过了商业部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1988年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主持并参与了油脂工程的援外工作

1962-1965年在北京进行马里巴马科棉籽油厂15吨/日的设计、几内亚丁基索花生油厂部分设备设计;

1972-1975年在西安进行援外项目,北也门萨那油厂200型螺旋榨油机生产线及脱绒剥壳系列装备及现场调试,参与了罗马尼亚100吨/日大豆浸出项目、康斯坦丁100吨/日葵花籽浸出项目部分设备图纸审查工作;

1976-1978年,在西安主持北也门30吨/日棉籽预榨浸出油厂的工程设计(王尔惠、徐建中)。

8、主持并参与了多项油脂工程的设计工作

从1953年参加工作开始到1992年光荣离休,王尔惠先生先后进行了国内外大小多项油厂工程的设计工作,先后设计了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蓖麻油、米糠油等不同品种的油脂工程和油脂加工厂,对油脂工厂的预处理工段、压榨、浸出、精炼、综合利用等都能自如设计,对食品专用油脂(人造奶油、起酥油、代可可脂等)和油料蛋白(大豆蛋白)等,都有曾参与一些工作,例如郑州油脂化学厂大豆蛋白质项目生产线引进咨询、参与座谈,与1988年参与大连中日合资油厂可行性研究会议。创新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设计业绩:

1957年在北京参加大连、蛟河考察时于大连油厂,主要做了苯水分离器的研究工作,河北滦县40吨/日花生油厂的设计工作,任项目负责人,参与人员郑海宦、罗运霞;与同事许大伦一起为北京南苑油厂设计风力分选箱;

1958-1959年,在北京主持进行60吨/日棉籽压榨油厂工程设计,参与人员王尔惠、许大伦、钟济汝;50吨/日蓖麻籽压榨油厂工程设计,参与人员王尔惠、汪涛;青岛小港150吨/日碱炼油工程设计;并参与了广州炼油厂部分设计工段,主持人杨国柱、参加人汪涛;目前,蓖麻油厂生产78000吨液压机专用高压传压介质油,用于国防工业用油;

1970年在无锡为湖南韶山设计小型(1吨/日)米糠压榨油厂,在南京江苏省粮食局推广浸出法生产领导小组王尔惠、周永祥、陈宜拱、焦国宏任组长,一年期内在江苏省内建有23座浸出油厂(浸出车间)试车投产工作,这是我国油脂工业发展的第二战役;

1976-1978年,在西安主持设计陕西兴平油厂30吨/日棉籽预榨浸出油厂的工程设计,参与者刘德波、邱奕洲、余东成、谭秀芳,参与吉林四平植物油厂浸出车间的部分设计;

1979-1987年,在北京组织了郑州油脂化学厂60000吨/年大豆浸出厂的工程设计,主要负责人陈建国,杨万生,谢锡怡总工程师指导;主持九江油脂化学厂1000吨/年代可可脂(棉籽油为原料)工程设计,参加人员有陈钦玉、杨书民、张海玲、赵芳芳、于海治、刘铁军、刘红;四平油脂厂18000吨/年食品专用油脂工程设计,参加人员毛京海、谷柏、程享华、于海治、刘铁军、刘红。

三、出国考察与学术交流

1、1980年由粮食部组织“赴日本油料蛋白资源利用技术考察团”,成员由甄湧、林昌瑞、王尔惠、郑成烈和刘海棠等组成,于5月28日至6月17日在东京、大阪、神户三地区进行,参观访问了东京农业大学、日本蛋白协会、味之素中央研究所、联合综合研究所、不二油脂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以及昭和产业、日清制油、房总、不二制油等13个工厂和两个超市等,重点与日方就米糠油的压榨、浸出、精炼、综合利用,以及大豆蛋白质组织结构、理论、生产技术等进行了考察与参观,回国后写成考察报告。

2、1983年8月参加中美第二届大豆科学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大豆油精炼技术”,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此次会议在中国长春市举行。

3、1983年9月21日至10月17日,赴美国进行大豆蛋白质利用考察,由刘祖荫、王尔惠、沈则培和翻译马丹菲组成,访问了美国伊利诺依大学、堪萨斯烘培学院、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南方蛋白质研究中心和生产工厂等13处,参观了大豆蛋白质生产制取与利用技术,回国后写成“大豆蛋白质技术”考察报告。

4、1985年4 月底随九江油脂化学厂对意大利CMB公司进行了访问,由李汉民、陈雨、俞伯平、王尔惠、石建勇、刘铁军、高健等人组成,先后访问了CMB总部、罗马大豆油脂化工厂、都灵人造奶油工厂生产线等进行了实际考察。1987年底九江油脂化学厂建成投产,1988年时任商业部科学研究设计院寿祖庚院长、总工席德清回访了九江油脂化学厂,得到厂方的高度评价。

5、赴英国和前西德进行设备考察,由四平厂徐厂长、王尔惠、朱融琨和翻译组成,1986年初四平油脂化工厂委托进行18000吨/年食品专用油脂工程项目设计工作,10月4日赴英国伦敦罗斯-唐斯公司和前西德杜塞尔多夫克奇非尔公司进行生产工艺、设备的考察,并参观了有300年历史的伦敦椰子榨油厂。

6、1991年4月底由王院长、樊铁、王尔惠、余工主、杨万生等组成赴苏访问考察团,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全苏油脂研究院、菀豆基因研究所、葵花籽油厂等进行访问,并向苏方介绍了油脂精炼技术和大豆蛋白质研究情况。在此前的1990年10月,苏方曾来哈尔滨、北京南苑植物油厂访问参观了“50吨/日油脂连续精炼”新炼油装置。

7、积极参加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学会工作,1981年在无锡参加油脂情报会议,1988年在成都、1990年在武汉参加油脂学会年会。

四、获奖与荣誉

1、向日葵籽剥壳榨油工艺及设备研究,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2、50吨/日大豆油连续精炼工艺设备研究,1988年4月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3、50吨/日大豆油连续精炼工艺设备研究,1988年4月获商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4、50吨/日大豆油连续精炼工艺设备研究,1989年7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五星奖章一枚;

5、王尔惠,张崇伟.喷流型脱臭器,1989年4月7日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89101947.2;

6、1991年10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从1991年7月1日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五、担任的社会职务

王尔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于1985年10月被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推选为理事;

1990年被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推选为顾问;

1986年被《中国油脂》、《粮油食品科技》等学术刊物聘任为编委。

六、专著与学术论文

王尔惠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生善于积累、勤于思考、笔耕不辍、著作颇丰,他最早于1953年底起草的《螺旋榨油机压榨花生仁操作法》被传为行业佳话,最早公开发表的论文是在1962年的《化学世界》上,最新出版的文集则是2018年10月7日印制的《油脂工作六十年回顾》。在他的许多专著中《大豆蛋白质生产新技术》一书,在我国油脂与植物蛋白行业被广泛传颂。

1、王尔惠.螺旋榨油机压榨花生仁操作法,1953年,上海;

2、王尔惠.苏联精炼棉籽混合油提高精炼率的新技术,化学世界,1962;

3、胡仁初,王尔惠,陈宜拱编写.粮食工程设计手册,1966年,北京,后由粮科院工艺室顾尧臣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印刷;

4、王尔惠.科学技术成果报告0026“向日葵籽剥壳榨油工艺和设备”,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1972年6月于西安;

5、王尔惠.202预榨机研究报告,1975年6月于西安(代写),后发表于油脂工业,1976年第1期;

6、王尔惠.援建阿拉伯也门共和国萨那(棉籽)榨油厂情况介绍,油脂工业,1976年第1期:17-91;

7、王尔惠等.赴日油脂技术考察报告,油脂科技,1981年;

8、王尔惠.大豆油的精炼技术,第二届中美大豆科学讨论会论文集,1983年于吉林长春;

9、王尔惠.50吨/日大豆油连续精炼脱色脱臭工艺设备研究报告,1987年于北京;

10、王尔惠编.大豆蛋白质生产新技术,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9年9月,后又再版;

11、王尔惠.立式蒸炒锅技术参数的确定与推导,中国粮油学报,2002年第3期;

12、王郑平,王尔惠著.《油脂新工艺新设备开发与生产技术研究》,2008年9月28日于北京;

13、王尔惠著.《风云集》,2008年10月28日于北京;

14、王尔惠著.《油脂工程集》,2009年12月于北京;

15、王尔惠著.《油脂工作六十年回顾》,2018年10月7日于北京。

王尔惠老先生的逝世,我国油脂界失去了一位长者,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

王老千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79-1457405.html

上一篇:初识艾思奇
下一篇:哭王老
收藏 IP: 222.90.130.*| 热度|

2 朱爱军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