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ning001 xuning@sdjzu.edu.cn 学习辅导,教学探索,学习动力,就业辅导

博文

对全球变暖预测差异的理解

已有 4469 次阅读 2010-1-29 18:27 |个人分类:论坛|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近期看到几篇讨论全球变暖问题的争论性博文,有些文章将科学家们对大气污染、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的预测给予了断章取义的评论,并且有意识地将科学家们的工作政治化、民族化。稍稍具有一点预测知识的人都应该清楚,只要预测,结论都是可能性的,尤其是对于气候变化这样的复杂系统,人类还没有完全了解其物理化学过程,预测的可能性水平也许就会更低。例如,天气预报,现在的技术使得人类对5天(大约是空气绕地球走一圈的时间)以内的天气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报,但要想预报更长的时间的天气变化很难,预测6个月以上的天气变化根本不可能,除非计算平均值。因此,预测,尤其是基于因果模型的预测,出现差异性和不同的结论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如果我们非要将科学家们的预测结论和民族尊严、国家利益以及什么无聊的主义之争结合起来,未免显得狭隘和无知。本文引用《南方周末》2010年1月14日E26版的部分内容,试图说明预测的差异性,并谈一点个人感受。
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杰夫·奈特(Jeff Knight)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全球变暖在过去的十年里发生了停顿。尽管科学家对于全球变暖停顿的确切原因持不同的理解,但共同的看法是,没有一种自然的力量能够对抗长时间的温室气体带来的变暖,全球变暖仍是一个大趋势。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其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正在以超过世界其它地区的速度退缩。美国宇航局(NASA)的大气科学家威廉姆·劳(Willam Lau)也通过分析指出“喜马拉雅地区的变暖速度比全球变暖的速度快5倍还多。”他通过数值分析发现亚洲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炭吸收太阳辐射成为冰雪融化的主因。但是,印度的冰川学家Raina通过他自己的研究认为喜马拉雅地区的冰川加速融化的观点是一种错误的印象,这种错误的印象是基于对少数冰川的研究。尽管争论在持续,但是过量的化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层中加速冰雪融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2007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预测表明,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近1米,但也有方法各异的模型研究得出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相差甚远,从几厘米到2米不等。研究气候模型的科学家们从卫星数据中发现,温暖的年份云量较少,因此,他们认为由于全球变暖导致了云的消散,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较为强烈的全球变暖。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C)的冰川科学家艾瑞克·瑞格诺则认为,我们不会轻易地就阻止海平面上升,但是它不会来的很快,他说,面对海平面上升,“我们不需要往山上跑,走路就行了”。尽管如此,瑞格诺仍然认为“现实超出预测”,“世界上每个地方的冰川都在快速融化,我们认为永恒不变的冰盖,尤其是在南极洲,已经要让海平面在2100年上升1米”。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科学家们在不懈地寻找着答案。对于气候系统我们知之甚少,对于气候变化带来的冲击,有很多情况人类还没有充分地理解它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因此,科学家们在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后果时会出现不同的,有时是相左的结论,这些结论的差异实际上是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对全球变暖极其冲击难以准确预测,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不确定性刺激鼓励了无知、盲目和狭隘。科学家们在认真地分析他们的模型和结论的时候,更多地考虑的是人类所面临的难题和命运,而不会是将国家利益和民族之争置于其上。道理很简单,科学的方法产生的结论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家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每个人都须为可能的后果承担责任。每个团体也都应为维护地球的和谐生态做出些贡献。
尽管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气候学家格兰杰·摩根(Granger Morgan)还是归纳了当前气候变化的三条基本认知结论。(1)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或地面上的植物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层中,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2)由于二氧化碳能够吸收热量,所以,过多的二氧化碳会使气温上升,最终导致气候变化,这也是确定的。至于气温会上升多少,速度多快以及类似问题中的细节则存在不确定性。(3)为了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排放量必须大幅度削减,这个事实是确定无疑的。但是减排的速度要多快,程度要多大才能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稳定,这其中存在不确定性。

确定无疑的结论让我们意识到人类对于地球和地球上与我们共同生存的生物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意识到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要为我们的后代和未来留下一个怎样的环境。而不确定性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未来,也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团体的利益凌驾于人类共同命运之上,不采取任何维护地球、保护生物的行动绝非明智的选择。



环境问题思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1429-291218.html

上一篇:关于部分同学留言的回复
下一篇:赠无人
收藏 IP: .*| 热度|

2 唐常杰 李刚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