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圈泳”是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利高津对“自组织”概念所作的一个形象化的比喻。自组织是一个复杂又令人费解的概念,它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无序到达有序的方式之一。为了解释自组织这一现象,普利高津用圈泳给出了一个有趣且形象的比喻。在一个游泳池中,游泳的人许多。但是,每个人都选择自己泳程最长的方向游泳,结果可想而知,游不了多远就会与他人相撞,于是,泳者不得不再次选择方向。当大部分人都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向游泳时,泳池整体的无序与混乱便显现出来。这时,有几个“聪明人”沿着泳池的边缘游泳,虽然也与别人发生相撞,但是泳程似乎比其他人更长一些。随着他们的坚持,带动了另外的一些人参与他们的队伍,于是,乱游的人少了,泳池的无序改变了许多。直到最后的一批人发现,只有跟着圈泳的大队伍一起行动才能游的痛快。于是,全体游泳者都以圈泳的方式行动,系统由一种无组织状态变成一种有组织状态,无序变为有序,泳池功能达到最佳。
圈泳的比喻告诉我们,自组织是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各元素或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过程,是系统从均匀、简单、平衡态转变为一个有序、复杂、非平衡态的过程,是一种系统有序程度提高的过程,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动态过程。
首先,从平衡到失衡是系统复杂程度提高的一次升华。若将个体的人看作一个系统,则这一系统始终处在不断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中。在信息开放的条件下,随着接受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个体出现的混乱和无序程度就会就会越来越高,人也就会极其容易地失去平衡状态。这种失衡的状态是个体的人从简单到复杂过程的一个飞跃,是大脑不断地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和疑惑的过程,是个体的人从简单第均衡向纷呈复杂的失衡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人会不断被各种矛盾所缠绕,被各样问题所困扰,被无数个没有答案的信息所烦扰。同时,也正是这些矛盾、问题和没有答案的信息激活了个体的思维“神经元”,使得人在从简单的平衡态到复杂的失衡态的转变过程中得到一次洗礼,一次升华。
第二,失衡状态下,自组织是系统自身能力的具体反映。当失衡程度非常高时,个体的人无论是作为生物系统还是复杂的社会系统,都会向圈泳的过程那样,寻找哪怕是很小的局部的有序,并通过局部的有序影响整体的无序。这是一在漫漫黑暗中探索光明的过程,是一整理纷杂信息、处理矛盾和内心纠葛的过程,也是一充满希望和等待的过程。如果我们有能力理顺局部的一点点头绪,微弱的有序性便会显现出来,就像是圈泳者出现,有序的过程就会开始一样。随着问题一个一个得到解决,“圈泳”的有序程度自觉地得到提高,整体的协调能力和有序性得到增强。个体系统便会从原来混乱的失衡状态接近为有组织的平衡态,无序变为有序,人的能力在展现的同时也得到提高。
当然,个体的自组织过程依赖于人对信息的理解和解析能力,依赖于人的基本素养和善或恶的本性。也就是说,个体的能力决定了人从失衡到新的平衡过程中有序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有些人会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而有些人则会陷入新的混乱甚至导致“死寂”一般的结局。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