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是力学教师,由于学校的力学教研室隶属于机械学院,自己将研究方向的一部分放在汽车的动力学方面,算是车辆方面半路出家的研究人员,但很少参加汽车方面的学术会议。这几天是自己第一次参加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活动,对中国这个汽车制造大国的汽车技术研发水平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除了汽车技术,中国车辆技术的另一面是轨道车辆技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是高铁。同样是车辆技术,同样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可走了不同的两条道路。一个成为中国的名片,总理为之推销;另一个还在高喊自主创新、创立自主品牌。
在学术报告分会场,一位企业的研发部门负责人作了一款车辆底盘结构的研发过程的邀请报告。报告人在报告中给人的印象是充满自信和成就感。报告结束后,与报告人进行比较详细的交谈,随着交谈了深入,报告人的态度渐渐发生变化,变得局促不安,许多研发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研发技术的落后问题暴露出来。他们的研究方法基本处于高校硕士生的水平,对研发对象先作大量的简化,利用商业软件建模进行优化。特别是提到他们对车辆底盘性能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性能作为任务分配至不同的设计人员来负责,这种管理方法让人不可思议,整个底盘是耦合系统,性能之间相互影响,如果分解违反博弈论思想。这与我了解的高铁技术研发过程相差太大了。
学术报告中另一个问题是,很少见到新的理论和方法在车辆技术研究中,许多论文仍是重复过去的工作,仅仅只是对象略有变化。
第三问题是,许多企业的技术部门仍掌握在国外专家的手中,中国专家难以进入核心技术的研发过程。
第四个问题,有位汽车研究院的院长在大会上仍提及降低汽车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在这种理念下可以想象其技术研发的投入不可能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