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振 东
看到科学网发布的消息:
《科学》2004年一篇论文被撤销 |
论文涉及糖基化研究;被引92次;实验结果无法重复 |
(此消息见文后所附),联想到我国也有实验结果无法重复的类似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主任陈佳洱院士,2006年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陈佳洱,我国物理学的发展与挑战,光明日报, 2006-12-28.)中指出: 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内,发表的文章中实验的可重复率,国际上通常是90%,据说我们只有30%到40%。说明工作做得还不深不透,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浮躁情绪!从量的扩展到质的升华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我们只有遵循科学的规律才能跨越到先进的彼岸。
正确的实验,显然应是可以重复的,能够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但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却正在影响着科学实验工作的进行。怎样提高我们发表文章中实验的可重复率,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尽管我们发表的文章中实验的可重复率并不很高,但还少见国内的期刋将无法重复实验结果的文章予以撤销。我国的学术期刊应当向《科学》学习,重视己发表的文章中实验的可重复率,将无法重复实验结果的文章予以撤销。
美国一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刊登撤稿声明,宣布将他们2004年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高被引论文撤销。这篇论文描述了一种新型蛋白质糖基化方法,通讯作者为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Peter Schultz。论文作者称他们无法重复实验结果,记录了原初实验细节的实验室笔记也不知所踪。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家、未参加这项研究的Lai-Xi Wang说:“很不幸,他们无法重复。他们的方法为糖蛋白类的制备开启了新途径,在这一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此外,Schultz另一篇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ACS)上的相关联论文近日也被撤销,这篇论文比《科学》的那篇论文晚发表了将近9个月。Schultz对此表示:“这两篇论文是在同一时间提交的,不过两本期刊的处理过程不一样,所以发表的时间不同。”根据ISI,这篇《科学》论文已被引92次,JACS论文已被引37次。 Schultz说,他和其团队“将继续研究以理解与糖基化氨基酸掺入相关的困难所在”。同时,他们将继续向世界上许多实验室寄送掺入了大量其他改良氨基酸的试剂。(科学网 梅进/编译)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