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中青报的报道:科研领域,“70后”将成被“抛弃”一代?文章说:“60后”年富力强,“80后”后生可畏,“70后”遭遇前后夹击。也拜读了王德华先生的“希望不要再制造新的浮躁环境”。出生于1975年,博士毕业4年的我是非常典型的“70后”,虽然还没有感受到“80后”的冲击,但是也确实感觉到了“70后”的处境艰难。当然我要特别说明的是“70后”并不准确,而是72-78年这个期间的出生的科研人员(当然这个时间鉴定也不一定准确,大致是这个时间段)。
六十年代出生的科研人员,在他们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时间正是国家处于严重的人才断层期,去哦记得我本科一年级的时候,我们那个时候是个小系,只有两个教授,年级都是60多了,下面的副教授大多数在30岁左右,人才断层可见一斑。用王德华先生的话说就是“在特殊的发展和历史时期,就有了所谓的破格提拔、破格晋升的政策,这些做法的出发点无非就是希望有用之才能早些成长起来”。这样的力度很大,使得现在的教授绝大多数都比较年轻。
看看我们学院现在的教授的年龄与职称分布就知道了。一个国家重点科学专业,共有18人,其中教授11人,平均年龄47岁,其中40岁以下的3个,很多都在37岁左右就上了教授。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人才“倒三角”型。现在学校实行的定岗制度,就是一个专业总共的教授的数目要控制,那么这样一来后面的“70后”想上教授就很难了。而这些教授们基本上都是博士生导师,按照规定他们要在65岁退休,所以他们平均还要领导实验室18年左右。18年过去了之后,72-78年左右出生的研究人员的年龄是多少呢?49-55岁了。所以说“70后”很难出头的。
这怎么说就有点不公平,因为以前学校要促进学科发展,对学科进行培育,首先就是要把学科的人才职称搞上去,因为教授的数量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哇。而现在各个学校都把教授的指标卡的很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