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ping

博文

在美国生活的一大困境是不能看中医 精选

已有 12393 次阅读 2014-4-12 04: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中医, 美国

在美国生活的一大困境是不能看中医

 

蒋继平

2014411

 

美国社会虽然科技发达,医疗系统先进完整,但是,它的医疗体系几乎被西医垄断,中医在美国的影响和市场占有率很低。

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 1美国的大型健康保险公司一般不把从事中医的医生作为医疗保险的合伙人,因而,到中医那里看病的病人,即使买了健康保险,也不能由保险公司付款,所有费用都必须自己付。这样的话,几乎没有病人愿意到中医师那里看病。 2在美国的中国人的人口数量相对很低,除了几个华人集聚的大城市外,美国各地的华人数量一般不多,这就造成了了解和希望看中医的客户数量的有限性。而美国人对中医的了解不多,他们更相信现代西医的科学性和对仪器设备检测的依赖性,因而,美国人一般只看西医。所以,在美国看中医的病人很少。没有足够的客户,生意不会好到那里去的。因而,中医一直热闹不起来。3一些中医虽然精通业务,但是,可能存在着语言上沟通的困难。这也是业务受挫的原因之一。

我在美国生活了将近30年,虽然觉得美国的许多方面还是不错的,但是,不能看中医恰是生活中的一大缺憾。

我不能看中医的原因主要是医疗费用的报销问题。这在上面已经提到。我们公司买的健康保险不包含中医一项。所以,看中医必须自己掏腰包。这对于我已经付了大笔健康保险的人来说,是不现实的选择。

事实上,在本市的社交圈子中,有三位中医师是熟人和朋友,他们都有自己的诊所。在举行家庭宴会时,他们也可能是嘉宾。但是,我不会选择到他们的诊所看病。道理上面已经说明白了。

美国的西医虽然很科学,设备也很先进,医生素质也很高,可是,它仍然不能解决许多疑难病症,尤其是那些病因不明的,或者非病原生物和外伤引起的病变,看西医的效果不佳。而中医在这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

说到中医和西医的互补作用,我在这里简单地说明一下中西医的不同点。

非常简单地来说,西医的特点是:运用科学的知识,应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采用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的检测手段,从微观层面具体地了解病因,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的治疗方案来治病救人。西医对由病原生物,器脏明显的病变,如肿瘤,和外伤引起的病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一些慢性病和非致病微生物引起的病痛,或者病因不明的病通常没有适当的对策。

与此相反,中医一般不是依赖物理化学的科学检测,而是凭经验,通过交谈,观察,触摸等手段,从整体上了解病因,通过药物,针灸和推拿等手段来治病救人。中医对一些病因不明的病痛通常比西医有效。

现在让我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我告许医生(西医),我头晕,心慌,左臂发麻。医生把我立即送进急诊室,在医院中对我进行了一些列的物理化学检测,包括几乎所有涉及到心脑的高级仪器设备的检测,和血液,尿液的化验。在医院的24小时,一共抽了五次血液,每次4个试管,进行了CT, X 光,放射性胸腔透视,心脏心电图和体能测试等一系列物理和化学的检测。结果,除了血压偏高外,一切正常。因而,医生找不出任何病因,就当成高血压来治疗。医生就给我降血压的药物做为唯一的治疗方案和措施。服药治疗中,我的情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而花去的医疗费用将近3 万美元。后来,我把我的处境通过电邮告许我在中国的大哥。他在一家中药店担任药剂师。他根据我的情况诊断为颈椎炎。他推断这是由我的职业引起的,也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和显微镜引起的。他建议我用热敷和按摩来治疗这个毛病。我半信半疑地按照他的说法去做了一段时间,结果明显地改善了我的病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3132-784110.html

上一篇:私有制在发现和利用人才上的优势浅析
下一篇:美国未来10 年最热门的10大职业和年薪简介
收藏 IP: 74.118.233.*| 热度|

37 郑永军 武夷山 李健 陈小润 秦逸人 陈楷翰 李鑫 林中祥 贾伟 唐凌峰 苏光松 王鹏军 刘庆宽 戴德昌 王号 王永林 王春艳 杨顺楷 韦玉程 郑小康 冯珞 刘淼 姚小鸥 王志平 陆俊茜 JIANHUN anran123 biofans tuner eastHL aliala yunmu rosejump ymytm lan6603 forumkx anonymit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