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无痕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esonlee 南京大学 行政管理 开朗、自信—呵呵,就是我

博文

重回校园——我的大学

已有 4265 次阅读 2008-10-22 02:13 |个人分类:未分类| 大学, 南京大学, 重返校园

很久没有大学校园里的感受了,从大学毕业算起,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但是对于大学生活的向往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三年里,只要有可能的情况下,我会尽可能地选择和校园靠得近一些。毕业伊始,有机会到团省委学联工作,和学校校园的距离更近了一层,以前只能和一所学校接触,现在可以同时和很多所大学交往,生活中充满了情趣。后来,在诸多选择中,我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和文化、校园走得最近的一个单位——出版社——这恐怕也是一份不想放弃梦想的心在作怪。一个人最难的是能够有机会作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是非常兴奋的。如今,经过了三年的磨砺,四次考试,终于有机会再次进入大学,特别是心中景仰、向往的大学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幸福。

南京大学,从今年研究生复试前开始,我就开始在这里面看书,以前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在很多学校的自习教室中待过——南京工业大学、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但是最最喜欢的还是南京大学。我喜欢那些有着参天古树,有着古老的校舍的大学,在这些大学中徜徉,会让人变得深沉,在这种学校中读书,会让知识变得厚重,知识会更容易的和文化走近。当然喜欢南大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了参加复试可能,就说明已经离这所学校不远了,我应该提早的接触未来的母校的洗礼了。

也许这样写,会让那些原本出身于这类名校的学生见笑,仿佛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自己眼中的奇妙在别人看来就是极其平淡的事情,但是只有知道得之不易的人才会更加珍惜所得。对于这一点我是有体会的,我故乡的家距离青岛海洋大学并不远,但是直到大学地录取通知书拿到前,我才鼓起勇气走进那所园子的,因为中学读得并不好,所以一直觉得大学离自己很远,敬畏往往就起源于神秘,原先心中一直对于大学校园是有很大的憧憬的,那里应该有树,像个花园;那里应该有一个湖,很多学生会在湖边看书、讨论;那里应该有大师,一些也许其貌不扬的糟老头竟是学富五车的泰斗……后来发现这种大学在现实中少之又少,不过,等我进入自己的大学校园之后,以前对大学的期望倒成了自己努力的原动力。

对于南京大学也是有类似的体会地。记得第一次来到南京大学,还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学生会办了一份杂志,我们希望给这份杂志拉一些赞助,母校江苏大学坐落在镇江,距离南京六七十公里,但经济并不比南京这样发达,听说南京有几家书店比较有名,其中还有几家考研书店,应该和校园市场比较契合,于是就到南京来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到南京。

赞助拉的算是比较顺利,经过一上午的走访,我们走访了先锋书店还有几家书店,出来的时候天已经下起毛毛小雨。

先锋书店就在南大的门口,出了书店没几步就看到南京大学的牌子了,作为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这所百年老校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也一直是无数学子魂牵梦萦的地方,无心插柳走到了这个地方自然不愿错过。大学生最喜欢谈的,也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大学,走近这所大学如果不进去走走才是往来一次南京呢,就这样我们走进南京大学。

母校江苏大学和南京大学为同一个母体,都是从中央大学一脉传承下来的,建国后院系调整分了家,照此说来,南京大学还是我们的母体,而这种先天的血缘关系让我对这所大学更是多了几分亲切感。

我说了,我很喜欢那种有古老校舍,有参天古树的校园,在这种校园中行走,你会感觉是在和历史对话,你会觉得自己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楼房树木,而是历史的见证和岁月的痕迹,这种感觉很好。建国后,江苏大学从废墟上拔地而起,有的是现代的楼房,有的是偌大的校园,但似乎缺少了传统名校的气质,而这一点在南大校园中倒形成了很好的对比。

我喜欢大门口宽阔的林荫道,修葺整齐的法国梧桐敞开怀抱招手四面宾客,树与树彼此也在空中牵手;我喜欢校园中四处可见的古老的校舍楼房,雕梁画栋,青砖灰瓦,沉淀出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深邃,特别是当我们走到南京大学标志性建筑——北大楼的时候,雄伟峻拔的钟塔型建筑在爬满的藤蔓的映衬下显得更是庄严端庄,在蒙蒙小雨中,像一位长者俯瞰着我们,霎时间我发现自己竟然在一个建筑物下被显现的肤躁和浅薄。今天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是要彰显出什么特别的东西,这就是最原本的南京大学给我的印象,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什么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我要说,如果这栋楼是人,我真的已经深深地被她吸引了。

古人说,喜好也就能够显示出人的性情,君子喜欢梅兰竹菊,人说品味高雅,小人留恋饮酒作乐,那叫玩物丧志,如果这样,我喜欢上了这所学校是不是也算攀附风雅、自做多情?不过,即使这样我也心甘了,如果真心爱她,就要为她付出一切,从那之后,我倒果真埋下了一个要上名校的心愿,就是这个心愿让我一直走到今天。

前一周,当朋友的贺电打来,当自己从网上获知被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之后,我知道这个埋藏很久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我为之高兴,不过,经历了四年的时间,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油然的兴奋和激动,一切好像来得应当,一切也好像来得太迟。

为了实现自己考研的梦想,我为之奋斗了四年,从人民大学的财政金融学院,到北京大学的政府管理学院,再到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间经历的痛苦与挫折自然无需多说,其中还不乏报送、留校的机会和良好工作岗位的诱惑,这些对于经历过考研的人都会有点同感,何况又是四年的反复,我在打趣自己,就好像范进中举的辛酸,但是辛酸毕竟换来了甜蜜,如此,这种艰苦也是值得的。

 

记得听杨振宁先生的演讲,他把自己的人生画了一个圈,从物理始到物理终,从中国来,兜了个大圈子又回到了中国,于是他说:“人的一生就像一个圈,往往当你走了一大圈的时候发现又回到了起点”。细细想想果然很有道理,自己这转了一圈,依然回到了原初的那个地方,仿佛冥冥中南京大学果真就是自己的归宿,这样想来竟然心里变得更加平和和惬意了。不过,我愿意添加一点补充的是,经过了这一个圈的轮回,终点于起点已经绝非等同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已经不同, 好像泰戈尔的那首诗“天空即使没有痕迹,但我已飞过”,一直是我心中给自己留下的寄语,飞翔和痕迹没有必然的关联,一只展翅高翔的雄鹰只会把目光盯在远方,而身后的痕迹绝不是他炫耀的资本,只有经过了事情才能明白结果的含义,个中体会并非每个人都会感受的。

这两天,我又把南大校园给重新走了一遍,只不过的是这次已经不是以一名过客的身份来走了,看着自己美丽的校园,徜徉在这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归宿感和自豪感渐渐升起,于是提笔写下这篇也许不是随笔,但是感想的东西送给自己,送给四年来自己的求学生活,也送给其他像我一样在寻猛的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590-203155.html

上一篇:跨越历史和未来的记忆——评《马可波罗神游之旅》
下一篇:大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