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il反面教材☆凤雏先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abaoski 鸿鹄焉知燕雀之志? 人贵没有自知之明!

博文

【科学网】“培养”研究“死” 精选

已有 9584 次阅读 2011-4-25 18:03 |个人分类:科学网评|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评论, 反面教材

最近科学网上又在讨论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得说两句。
 
1、在国外一些一流大学(咱就说一流大学吧,野鸡大学就算了),如果一个教授招了研究生之后不管不顾,既不和研究生讨论问题,也不组织组会,任由其自生自灭,那么这是公认的失职行为,是教授没有尽到义务的表现。
 
对吧,“教授教授”,你既不“教”也不“授”,肯定是失职了。
 
可是在国内,我们圈子里却普遍把招了学生又放羊的行为美其名曰为“培养研究生独立自主做科研的能力”。
 
什么意思?就是说把你招进来,又不管你,这样能逼着你自己学习,自己摸索,让你不独立不行。独立或灭亡,你自己选吧。
 
所以,你知道,大陆的研究生教育水平比国外而言还是低不少,这种低不是指论文数,不是论文指影响因子和引用率,而是指人们普遍的水平和认识。
 
我们的水平普遍不够高,所以我们把研究生招进来,却没有能力指导,想不放羊都不行。我们的意识上不去,所以我们会给明显的失职行为起个无比好听的名字,自己骗自己,自己哄自己,自娱自乐,自己意淫。

2、“放养”,真的能培养研究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吗?告诉你一个我亲眼所见的事实:
 
我所见过的被放养的研究生中,百分之九十最后都没有学会独立的做科研,而是在毕业拿到学位后离开了学界,永远不再从事科研工作。
 
为什么?因为他们在读研究生这个科研入门的最关键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和教育,读了几年研究生,尽管最后不管采用何种手段都能整出几篇垃圾论文来毕业,但对如何做科研却是根本找不到北,完全没有入门。这样在他们毕业要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比起那些国外高校毕业的导师指导过的同龄人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完全没有竞争力。或者直白的说,没有单位愿意要他们。想不离开学界也不行。
 
就这样,独立没独立成,最后都灭亡了

3、中国的研究生没能在放养中独立,最后灭亡了,导师是不用负什么责任的。因为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国家比较流行的价值观是“自我负责制”。
 
通俗的理解:
 
如果说你怪自己的导师没有尽到职责,就总会有人反过来质问你:你今天埋怨你的导师,可谁让你选他了?活该!自己为自己负责吧。
 
就好像你一个大老爷们儿去医院看病,本来是感冒输液,结果输死了,临死时医院开的诊断书上却写着“闭经”。这是多么荒唐的事情?大老爷们儿,闭什么经?可更荒唐的是,周围却会有人质问你:谁让你去医院了?活该!自己为自己负责吧。(注意:这是真事儿。)
 
所以,我们强调的是“自己为自己负责”,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国度,就只能自己为自己负责,因为除了你自己,没人会为你负责。如果你受了什么委屈,那么你活该,谁让你生在这个国度了?
 
4、科学网的陈安老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当中国有了一亿研究生》如果他不是正话反说的话,那么对于他这篇文章的观点,我十分不同意
 
我认为当中国有了一亿研究生后,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非但不会上升,反而会下降得更厉害。理由很简单:
 
中国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或者说足够多的)具备能够指导研究生的水平的教授。
 
现在国内的情况是,研究生与导师的数量比例超负荷,导致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彻底被放养。如果将来招到1亿研究生,那么结果也很简单:这1亿研究生全部放羊,读研究生的几年全部上自习,没人管,没人问。最后考个试,炒个论文,拿个学位。
 
这样我们的研究生教育就变成了:颁发硕士与博士学位的成人自考教育
 
对吧,大家都是自学成才,只不过颁发的学位换成了硕士与博士而已。

如果有一天,中国大学的博士硕士教育都变成了学生自考自学的教育,那我想那一天就是中国所有研究生院的末日,因为不再会有傻孩子愿意读研究生了——既然在哪里都是自学,我为啥要去读研究生,在家自己学多好,还省得交学费呢。你说对不对呀?呀呀呀。

5、还“培养”研究“生”?呵呵,都给培养死了,哪里来的生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0147-437207.html

上一篇:【物理学习】部分中科院往届考研试题
下一篇:肖传国2011年4月24日武汉媒体见面会现场视频
收藏 IP: 110.232.42.*| 热度|

40 杨秀海 水迎波 汪梦雅 陈飞 刘波 郭桅 阎建民 马红孺 朱新亮 李宇斌 陈国文 王萌杰 佟冬 杨远帆 李学宽 赵凤光 刘全生 吕喆 刘建兴 钱磊 刘安金 逄焕东 杨月琴 文双春 李峰 王德华 唐小卿 张亮生 张水 张珍 曹贺贺 魏玉保 宋保业 zzjtcm mbb geowk 侯振宇 fqk6166 woody78 zhucele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