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说过不再在自己博客上帖网友的书评,但这次要破例一回,YC老师写了书评不知道往哪里贴,考虑到她过去一年在我博客上抢沙发板凳的辛苦,我就让她贴我博客上以示尊重吧,希望大伙不要喷我。
当然,我希望大家不要喷我,并不是因为我怕别人喷,而是因为我觉得那对你们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浪费。
说实话我自己从来不怕跟人吵架,大言不惭的讲,在现实生活中跟我吵架能赢的人不多,准确的说到目前为止我只见过一个,他的名字叫黄磊,是我在中山大学时同一年级但不同专业的同学,是我当初打辩论赛时的辩友(或者说对手),也是200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的场上二辩。黄磊是很恐怖的一个人,当年我们都怕他,不知道这小子现在在做什么。
跑题了?
下面是来自YC的书评:
读Neil的《“玩”进科学院》,是在和Neil聊过之后。
我和Neil素不相识,只是我比较喜欢看他的博客,原因很诡异,就是因为我从他的博客中能体会到kidding and serious,sometimes kidding, and sometimes serious。Neil出书,我觉得很正常,人家是名人嘛!他文章写得好,自然应该出书,而我鼓起勇气要到一本,心底是高兴的,看来虽然我一直匿名,Neil也没有觉得我猥琐。趁着这次上北京,我找到了科学院物理所,拿到了这本正在热卖的书,上面还有吴宝俊Neil的签名。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他的长相,Neil的字真的很难看,虽然他总是自称长得难看,我看其目的就是想掩盖他的字难看这个事实。
虽然Neil的照片天天高悬于科学网上,真的见到他本人,我还是吃了一惊。相比于他那些犀利的时评、事评、时事评,不码字的他,真的很和谐。他就是一个男研究生(以下简称男生),和其他的男生没有区别。Neil爱写博客,也爱说话,即使面对我这样素不相识的人,也是张牙舞爪地一顿狂说。所以,和Neil聊天,是一件轻松的事。我看到了书中第12页照片中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生公寓G楼”,还在书中多次提到的“物科餐厅”吃了一顿饭,希望这两座建筑物今后能因为某种很诡异的原因而名扬四海。值得一提的是,和Neil在物科餐厅吃的那顿饭,也很难忘。我本是喝红酒的小资女人,而和中科院男生吃饭,我很惬意地灌了满肚子的可乐,Neil举着那一大瓶可乐,频频为我添进杯中,豪爽地说:喝!再喝!
铺垫太多了,现在进入主题,也让我们一起进入Neil的奋斗史。从以前Neil的自我宣传中,我知道《“玩”进科学院》是一本励志的书。但是始料未及的是,我竟然在书中感觉到了共鸣。“我的前途”是作者描述自己从几乎毕不了业的大学毕业生,历经两年北漂的艰辛,终于考入中科院的经历。我喜欢作者虽然坎坷但并非痛心疾首的诉说,也许是因为Neil还年轻吧,年轻时即使遇到很大的挫折,往往也是容易走向积极的。我的共鸣来源于我硕士毕业到读博前在珠海6年多的经历。我们都有摔倒、受苦的时候,但显然,Neil是个有责任感的人,至少比我有责任感,我从来不会想到把这样的经历写出来,鼓励许许多多因为挫折而迷茫的年轻人,让他们看到希望。而Neil做到了。本段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关于考研这一部分的描写,不仅在精神上给了有同样梦想的人希望,而且为他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包括住宿、自习教室、复习教材甚至食堂饭菜的信息。这就是看这本书的价值了,想在北京考研的北漂们,你们懂的。
“给Yale教授当翻译”,是本书我最喜爱的部分。也许那些英语特牛的人对作者这一部分的文字会觉得不屑,但是许许多多像我这种英语水平和Neil一样,属于在国内自学成才的人来说,会有深深的共鸣。Neil在去玩三国杀的路上,接到导师的电话,让他第二天去机场接两个老外,Neil的反应是“差点没把手机扔了”。我何尝不是,见到老外就发憷,听到老外说英语就恨。我恨啊,恨不得我不会讲中文,只会讲英语。所以,我对Neil的反应太理解了。但是,Neil逐渐克服了害怕的心理,最终和两个教授用英语打成一片,互赠了礼物,并接受了女教授的亲吻。如果你还对自己的英语不够自信的话,看了这一部分文字,相信你一定会和Neil现在的感觉一样:别说是美国教授的英语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英语,我都能搞定!你瞧,我也信心倍增了呢,刚刚我的博茨瓦纳留学生给我打电话,要和导师我make an appointment,我在愣了足足有30秒之后,很镇定自若地说:OK, I’ll be at the office after 1 o’clock tomorrow afternoon.我会英语我怕谁!
《“玩”进科学院》还有其它三部分:少年时代那些事,做科学家的梦,将“玩”进行到底。恕我不一一共鸣了。值得一提的是,92页的那首诗,让我几乎落泪:“我怀疑自己,一生注定错过,那张无邪笑脸。满心惆怅的人,止不住回头,猛然间发现,许多话来不及兑现,一切都已改变。”
生活一地鸡毛,我们奋勇向前,猛然回首,我只希望自己,不曾后悔。
这篇书评本来到此可以含着眼泪结束了,但是我还是要讲一件由这本书引起的很诡异的事。在从北京回来的飞机上,我找到座位安顿好之后,就翻出《“玩”进科学院》来看。一个中年男人要越过我的座位,坐到我右边的座位上,他坐下后,忽然对我微笑了一下。这相当诡异,因为素不相识的中国人在飞机上通常是不会相互微笑的,莫非是我的魅力?Anyway,出于礼貌,我还是嫣然地回了他一笑。飞机起飞后,他看着我拿的Neil的书,说:“你是科学院的?”我说我不是。他说他是科学院的,上海生科院。然后我们从这本书开始聊起,聊了一会中国教育,逐渐引申开去,原来他是个大海龟呢!从事的是一个很新的行业,“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这次到北京是和北京大学签合同,负责北京大学所有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问题(我后来在网上搜过该信息,确实是真的)。他说到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这个行业人才的难得和发展,让我不再年轻的心几乎要重新鼓起来了。我们一路谈着,从机场出来,打同一辆taxi回家。我直到下车,才想起自己还有一摊子使命呢,甩甩头不再去想再次奋斗的可能。
扯远了,但还是与Neil的书有关。
我的书评微不足道,但还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看这本作者用心、眼泪和笑容写成的书。在我们看过那么多油滑世故的文字之后,看看这本带着青涩文笔的文字,你会发现,我们的思想可以逐渐成熟,但能保存一些青涩的梦想,是多么庆幸的事。我还知道,或者说猜想,Neil有一个志向,就是能有更大的话语权,用写博客的方式,为我们争取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好的科研环境而呼吁。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Neil的博客,因为那同时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的环境。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