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JUlijiang 分享以科学家为对象的研究论文

博文

我们要不要持久稳定地合作?

已有 3597 次阅读 2018-6-22 17: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说明:本博客与微信公众号“林墨”同步更新,所有内容均为原创,可授权转载请扫码关注“林墨”公众号

2.png

跨学科的学术合作越持久,研究成果的水平越高,但同学科的合作似乎不需要太持久太稳定。 


步一 / Indiana University


1.jpg

注: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如果每年能发表一篇论文,你将超过99%的科研工作者

 

2014年发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论文使用了 1996-2011年Scopus数据库的所有作者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这15年内能保持每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仅占所有作者的1%。结果显示,这些研究者的被引量和h指数——不论在哪个学科——相对于其他作者来说明显高很多。这项研究指出了科学家职业生涯的发文持久性、稳定性的重要意义[1]。

 

如何合作算持久?

 

与文献[1]类似,今年在JASIST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项度量科学合作持久性的指标[2]。对于两位作者构成的作者对,他们在连续N年中的每年都可能合作或不合作。例如在下图中,每个数字表示了每个“合作者对”在该年合作发表论文的数量。在这N年内他们没有发表论文的年份(即下图中“0”的个数)越多,表明他们科学合作的持久性相对越差(例如在2001-2010年间,A1与A2有5年未发表合作论文,而A5与A6有6年,说明A5和A6持久性可能较差)。同时,这些“0”越连续地排列,说明他们越有可能中断了合作,而非因发表时滞或研究遇到困难等问题造成的发文中断。例如,尽管A3和A4有5个“0”,A5和A6也有5个“0”,但后者的“0”更为连续,因此其持久性可能更差。


2.png

注:图片来自参考文献 



如何合作算稳定?

 

类似于文献[2],Scientometrics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度量科学合作稳定性(stability)的指标[3]。该指标考虑了两位作者每年合作发文次数的波动性,例如下图中的左、中两图代表了高稳定性,而右图则代表了低稳定性。稳定性高的作者对,这一指标的值更大。科学合作稳定性这一指标的值域为0到1。


3.png

注:图片来源于参考文献[3]

 

要不要持久、稳定地合作?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不过,文献[2]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科学合作之中,并非越持久越“吃香”(篇均被引量高)。实际上,中等程度的持久性与高篇均被引量更相关,这说明太高或太低的持久性都可能不利于业绩的提高。

 

研究还发现,对于跨学科合作的作者,较持久的合作才能有更高质量的产出[2],这从实证层面上肯定了跨学科合作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有好的产出的结论。而对于长期在大团队中合作的两位作者,较高的持久性则较难产生被引量高的科学论文[2]。而从稳定性上看,研究发现了类似于持久性的结论,即中等程度稳定性的指标和高篇均被引量更相关[3]。

 

3.png

[1] Ioannidis, J.P.A., Boyack, K.W., & Klavans, R. (2014). Estimates of the continuously publishing core in thescientific workforce. PLoS One, 9(7), e101698.

[2] Bu, Y., Ding, Y., Liang, X., & Murray, D. S. (2018). Understanding persistent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SIST),69(3), 438-448.

[3] Bu, Y., Murray, D. S., Ding, Y., Huang,Y., & Zhao, Y. (2018). Measuring the stability of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Scientometrics, 114(2), 463-47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92012-1120352.html

上一篇:h指数在一年之内飙至94的神人到底是谁?
下一篇:如果将科学计量指标放进元素周期表......
收藏 IP: 115.199.1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