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素食动物恐怖吃肉记:牛吃兔、马杀鸡、松鼠吃小鸟……

已有 2630 次阅读 2019-5-24 15:01 |个人分类:海洋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素食动物恐怖吃肉记:牛吃兔、马杀鸡、松鼠吃小鸟……

SME 环境问题观察 2019-05-24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SME科技故事


坊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兔子的恐怖故事。

女大学生在宿舍养了一只蹦蹦跳跳、爱吃胡萝卜的可爱兔子。


偶然一次,外卖里的炸鸡被兔子偷吃了,这给兔子打开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门。

它从此只愿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长得肥大彪悍。


后来主人为了让它变回原本纯良的小兔子,每天只喂食蔬菜。

结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绝食”死亡了。

 

一种爱吃肉的北极兔,体型硕大


兔子为肉疯狂的行径令人琢磨不透。

即使是人类,恐怕也没有如此强的迷恋。


一反素食常态,炸鸡比胡萝卜诱人的肉食法则难道在兔子中也通用?

其实除了兔子之外,一些其他素食动物也常常出现吃肉的传闻。


 

在印度,一头名叫拉尔的奶牛偏爱吃小鸡。


一只出生没多久的小鸡在晃悠,转眼就被拉尔逮住。

它一口拦下小鸡,直接吞食而下,留下逐渐减弱的鸡叫声和旁人诧异的目光。


这只奶牛创造下一个月吃48只鸡的骇人记录。

 

无独有偶,另一只叼着兔子的牛


在人们眼中形象良好的鹿,有被虎豹追食的悲情,也有捕食兔子的一面。

还有的和人生活较近的鹿,竟也养成了如出一辙的吃牛扒习惯。


体型巨大凶狠,却也归为素食动物范畴的河马,也不时被捕捉到啃食斑马的凶残画面。


马似乎也和牛有着相似的喜好,它偶尔也对鸡下狠口,戏称“马杀鸡”。

 

爱吃牛扒的鹿


松鼠吃鸟


兔子吃炸鸡、牛吃活鸡、鹿吃兔子、松鼠吃鸟……

素食动物食肉的行为一度被认为是动物的一种异食癖。


相当于人类长时间对某些物质产生不寻常的食欲。

比如有人吃泥土、纸屑、肥皂,甚至衍生出一些恶癖。


但人们发现,即使是人工养殖且没有明显疾病的素食动物,也表现出了吃肉的习性。

 

鹿吃兔子


这些现象罕见,却也是自然本身的真实写照。


“素食动物”这个称号只是人类赋予它们的一种区分方式。

但它们却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人们,它们并不严格呆在这个领域内。


这个名称没有限制住它们的天性,“素食动物”该吃肉时还是会吃肉。

 


大熊猫吃竹子的萌态吸引无数粉丝。

它99%的食物都来自于竹子,但它其实也不只是吃素的。


呆萌熊猫也曾被爆出吃山羊的“丑闻”。

在四川乐山,就有人曾目睹一只野生大熊猫在荒山野林袭击了一只山羊,并美滋滋地吃了起来。


20分钟的掠食过程,眼前这只和动物园里慵懒温顺的形象格格不入。

 

熊猫吃山羊的新闻报道图


虽然大熊猫一天中除了睡觉就是在吃竹子,但它还不属于素食动物的范畴。


大熊猫其实是一种处于肉食动物向素食动物过度的杂食动物阶段。


在两百万年前,它的祖先可是实实在在的肉食动物。

即使到了现在,它们仍然保留着一些肉食动物的遗传痕迹。

 


别看如今的大熊猫基本只吃竹子,看似饮食单一,但它们吸收的营养成分可未必输给肉食动物。


最近的一项研究就分析了大熊猫全竹饮食的营养成分。

它们虽然爱吃竹子,消化道本身却并没有消化竹子的能力。


这时候派上用场的,则是它们消化道中几十种大量相应的肠道微生物。

这些肠道微生物不仅帮助分解植物,还能从中高效地汲取蛋白。

 


经过消化道中肠道微生物的分解吸收,它们同样能获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而它们的能量至少50%来自于蛋白质,39%来自碳水化合物和13%来自脂肪。

这种能量比例与野生猫、狼都差不多。


为了保证营养组成均衡,对于食物竹子也就需要严格挑选了。

于是它们总是选择蛋白质最多而纤维最少的竹子物种和组织。

 


研究还发现,大熊猫仍然保留有200万年前肉食动物祖先的一种特殊消化道。

在这里面,它们的一些肠道微生物更适合消化肉类,而不是素食。


根据这个新发现,有人甚至质疑,大熊猫濒临灭绝的困境也许是由改变为吃竹子习性造成的。


当然,这部分的研究还在完善当中,人类对大熊猫的拯救正在进行。

 


不只是大熊猫,脊椎动物中的素食者对于食物的消化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虽然它们能好好利用纤维素等大分子糖类,但也都是在消化道微生物的协助下才能完成。


而像人类这样的杂食动物,却往往无法消化大分子糖类等物质。

因此纤维素只能在肠道中游历一趟,起到蠕动肠道的作用再排出。


从这方面来看,素食动物似乎又比杂食动物更强一些。

 

一些高纤维素食品


但即使这些素食动物也能吃肉,却不能像杂食或肉食动物这般大口吃肉的爽快。


经过漫长的演化,素食动物代谢脂肪的能力已经维持在很弱的水平。

这方面是远不及肉食动物的。


要是它们长期吃肉,则会出现心血管问题。

这和人类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物质的情况倒有着相似之处。

 

人体脂肪代谢过程


吃肉显然比吃素的能量补充效率更高。


大约15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原本靠吃谷物、果实等素食为生。

而从那时起,他们逐渐开始吃肉。


后来学会用火之后,经过烹煮的熟肉更加美味,也更激发了人类对肉类的追求。

研究者认为,人类脑容量的扩增与开始吃肉密不可分。


既然如此,一些曾经吃肉的动物为何走上了吃素的演化道路?

 


大概250万年前,地球气候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随着雨水减少,大部分雨林变成了树木繁茂的草原。


许多高质量植物大量减少,这就意味着素食动物的食物竞争越来越严峻。

于是,一些植食性动物转变食物来源,开始吃起肉来。

 


原本毫不相干的物种,突然转向对较弱物种的攻击和捕食。

自然界便开展了重新洗牌的混乱格局。


凶猛强悍的物种当然能轻易捕获猎物,智慧的人类也没有输。


有的物种占据上风,自然也有物种被强势碾压,一部分动物再难吃到肉。

为了维持生存,它们只好沦落至吃素的境地。

 


而地球气候的稳定,也让经过改变的生态格局逐渐趋于稳定。

基于生存,各物种用新的饮食习惯来适应自然,也形成了自然选择的结果。


所以如今的一些素食动物,本质上是因为能力太弱而吃不到肉。

这样一来,它们只好占据食物链二级消费者的生态位,靠吃植物为生。

这至少还能保证它们不会被残酷的自然法则所淘汰。


 

演化至此,其实大部分经历自然选择的素食动物还是具有吃肉的能力。


素食动物的概念中,只是它们大部分的食物来源于植物。

而吃肉,也是它们一种正常的进食行为。


所以再看到兔子、马这些素食动物一反常态啃食肉食,不必太过惊讶。


蚜虫

 

要说如今自然界中真正只吃素的,是少之又少。

也就只有无脊椎动物中像蚜虫之类的,小型又口器高度特化的动物。

它们不是不想吃肉,而是演化得已经无法消化肉了。


而广义上能吃肉的素食动物,难保有一天也演化成如此。

彼时,在食物链上人类的竞争者又少了一些。

 

*参考资料

Nie Yonggang, Wei Fuwen, Zhou Wenliang et al. GiantPandas Are Macronutritional Carnivores[J]. Current Biology, 2019.05.02.

Giant pandas' guts not suited to bamboo[J]. BBC Earth,2015.05.19.

Jackson Landers. Bambi Ate Thumper[J]. Slate,2012.11.16.

Colin Schultz. This Poor Chicken Got Eaten by aCow[J]. Smithsonian, 2014.04.15.

Marta Zaraska. How Humans Became Meat Eaters[J]. TheAtlantic, 2016.02.19.

食草动物不吃肉为什么也会长肌肉呢[J]?科普中国, 2017.12.06.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721-1180935.html

上一篇:[转载]渠敬东:探寻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以《金翼》的社会学研究为例
下一篇:[转载]黄晖:还大海一个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 12: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