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旦意识到分形的重大意义,人们才发现,分形在世界上无处不在。 近在眼前的人体,其自身的各种器官就有相应的分形结构。远在天边的浮云,则在一个较大的尺度范围内有维数为1.35的边界。英国的海岸线是1.25维的分形,而众多山川地形的表面更是2.2维的分形曲面。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分形理论大大打开了各学科的眼界,逐渐渗透到物理、化学、地质、地理、生物、医学、冶金等科学领域。科学家们则从这门新兴的分形理论中获得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认识和新进展:物理中的湍流与相变,化学中的高分子链、催化剂表面、凝胶,天文学中的星团分布、宇宙大尺度结构,地学中的渗流、地貌演化,地理中的河流与水系,医学中的人体组织结构,材料的损伤断裂等等。 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大放异彩,分形更是在经济学和人文科学的领域里攻城伐地。经济学家用混沌理论预测经济的未来和股市的走势。在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中,很多地方都呈现出自相似性,这就是社会分形。作家用一部微缩作品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就是一个社会分形元,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描述了清朝时期的社会分形。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从数学上来看,分形大多数是用非线性迭代法产生的。分形几何的创始人曼德勃罗曾经留下了迄今为止最奇异、魔幻的几何图形--曼德勃罗集。曼德勃罗集被称为“上帝的指纹”和“魔鬼的聚合物”。它就是由简单的非线性迭代所描述: Z(n+1)=Z(n)^2+C,这里Z和C都是复数。 曼德勃罗集(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由曼德勃罗集出发,分形也为艺术家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基于分形的原理,各种别出心裁的建筑设计更是层出不穷。分形几何理论的建立深深地影响了建筑学的发展,拓展了建筑形式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分形也深入到音乐和绘画中的创作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空间。 分形,俨然是宇宙中的天使,为万物奠定秩序和生机;而混沌,犹如黑暗中的魔鬼,为世界带来混乱和挑战。是什么力量,让世界在永恒的时间里同时趋于混乱和秩序?是什么力量,让魔鬼和天使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原来,混沌呈现出的无规行为或无秩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只有深入到它的内心,才能发现其深刻的规律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混沌一词在中文里最早出现于盘古开天劈地的传说之中,在《圣经》中也是指代天地初开时的空虚模糊。 西方世界自牛顿创立三大定律一来,一度相信世界的本质是确定性的结果。这种机械宇宙论发展到极致,更是被数学家拉普拉斯高傲地宣称:只要知道宇宙某一刻全部物质的状态,我们就能完全知晓宇宙的过去和未来。然而,牛顿的理论虽然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仍然在计算太阳系所有行星的运动时无能为力,甚至在预测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命运时都遭遇到巨大的理论挫折。这个困扰牛顿的难题,也被后世称为三体问题而声名大噪。 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曾经为三体问题殚精竭虑。即使对问题做出极大的简化,三体问题仍然复杂得让人望而生畏。他曾经失望地表达三体问题的计算难度远远超过想象。人们如此关心三体问题的结局,一方面是出于挑战难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怀。如果牛顿理论是确定无疑的,那么三体问题的解答将给出人类所处的这个星球最后的命运归属。 庞加莱(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尽管庞加莱未能解决三体问题,但是他却意外地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太阳系长期的轨道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初始条件非常小的变化,会导致之后的运动产生巨大的改变。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一个简化的大气对流模型时,发现这些解以不规则、甚至是随机的方式震荡。初值的极小波动会引起解的剧烈变化。这种奇异的现象后来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描述:一只巴西热带雨林中的蝴蝶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蝴蝶效应”。 洛伦茨用三个变量、三个方程描述了系统的运动,用三维空间来画出三变量系统的轨迹。点的轨迹永远不相交,它永远地在打圈子,表现出一种无穷尽的复杂性。图像一直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既不重复自己,又不跑到纸外。轨迹形成了一个奇怪而明确的图案,像三维空间的一对旋涡,又像一对蝴蝶的翅膀。这就是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蝴蝶吸引子”。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蝴蝶吸引子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神奇现象之一,然而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适当命名这一大类问题的方法。1975年,华人科学家李天岩和其博士生导师约克才在其论文中为这种离散动力系统所呈现出的奇异特性命名为“混沌”。自此,混沌终于现身,它打开了现代动力系统研究的大门。科学家终于凌厉地突破自牛顿时代以来一直统治着科学的线性的、还原论的思维方式。 正是混沌魔鬼的现身,让长期的天气预报成为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天气的实际测量总是存在误差,然而哪怕在小数点后面100位的数字变动了一点,天气预报的结果都可能会大相径庭。太阳系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也让预测人类的终极命运成为永恒的未知。事实上,人们最多只能预测太阳系未来1000年的动力学行为。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非线性系统,由于混沌造成了无法跨越的困难,也因此,混沌被视为自然科学中的魔鬼,阻扰着人们对真理的终极认知。 奇妙的是,混沌的魔鬼只是披着表面的任性,它的内心同样遵循着秩序。美妙的蝴蝶吸引子,提供了混沌从无序迈向有序的铁证。它是链接混沌和分形的桥梁。吸引子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无穷结构的分形。数学家发现洛伦茨吸引子的分形维数,在2.06左右。 天使和魔鬼,原本就是一家人。 (未完待续) 下集预告:混沌与分形(五):混沌和分形的未来 往期传送门: 参考文献: 1. 《数学的故事》,伊恩.斯图尔特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2. 《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伊里亚·普里戈金、斯唐热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 《复杂》,米歇尔.沃尔德罗普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4. 《蝴蝶效应之谜》,张天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