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成龙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gatcl 博客主题:超深盆地调水增雨,改变气候改善生态,造福中华造福全人类。

博文

(修改稿)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正相关,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负相关

已有 3444 次阅读 2021-12-18 22:04 |个人分类:反驳质疑|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正相关,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负相关

 

如果变量 A 和 B 高度正相关或者高度负相关,那么,只有以下种可能性

①A 导致 B,就是说,A 是因 B 是果这属于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

②B 导致 A,就是说,B 是因 A 是果这也属于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

③A 导致 B,还有 B 导致 A,这就是说 A 和 B 互为因果这也属于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

④C 导致 A 和 B,就是说,C 是因,A 和 B 都是果,这属于一因二果的因果关系C  A 是直接的因果关系,C  B也是直接的因果关系。A 和 B通过共同的原因C产生了某种联系,A 和 B之间是果与果的关系,它俩之间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实际生活中,还可以有一因三果、一因四果、一因五果等等一因多果的因果关系

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这属于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的因果关系。

小样本引起的巧合没有因果关系,不是以上5种因果关系中的任何一种。

除以上六种情况以外,还有其它情况吗?有的话,请您举例说明参与讨论。

 

黑格尔说过并且伟人引用过:“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界也是如此,人的审美取向多半来自大自然的精密安排。”

除样本很少引起的巧合以外,两个变量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正相关,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负相关高相关都是因果作用的结果是哪一种因果关系?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您赞成这样的观点看法吗?


1上一篇博文1条评论有以下内容“相关性比较复杂.如, 柳树落叶与梧桐树落叶的时段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在这个例子中,柳树落叶与梧桐树落叶是毫无联系的二件事,表面上没有任何因果关系,但实际上这是以上第种情况是一个一因二果的因果关系,产生它俩的共同原因是季节变化。季节变化是因,柳树落叶与梧桐树落叶都是果。柳树落叶与梧桐树落叶的关系是果与果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共同的原因(即季节变化) 是它俩产生联系的中间人。间接的因果关系也可以用于推理预测,例如,柳树开始落叶了,那么梧桐树也要开始落叶了;柳树落叶大约完成了30%、50%、80%,那么梧桐树落叶大约也完成了30%、50%、80%;柳树落叶结束了,那么梧桐树落叶也要结束了(没有考虑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不知道这两种树的落叶是否存在时间差)。


2上一篇博文2条评论有以下内容“假设C是一支股票的价格,A是持有这支股票的甲的对应收益,B是持有这支股票的乙的对应收益,当这支股票的价格变化时,A和B也由此而同步变化,可能出现A与B之间有高的相关,但是,A和B其实没有关系(甲和乙根本就不认识)。”

在这个例子中,甲和乙不认识,甲持股的对应收益 A 与乙持股的对应收益 B 表面上没有任何联系,A和B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实际上这是以上第种情况这也是一个一因二果的因果关系。甲和乙都持有相同的股票,该股票的价格C是因,甲持股的对应收益A 和乙持股的对应收益 B  都是果。虽然甲和乙不认识,但甲和乙都是股东,持有相同的股票,这就使他俩产生了某种联系(同甘共苦,股票上涨同甘,股票下跌共苦)。

在这个一因二果的因果关系中,C是因,A 和B 都是果,A 和B 之间的关系是果与果的关系,是间接的因果关系,共同的原因(即股标价格C) 是它俩产生联系的中间人。这个间接的因果关系也可以用于推理预测,例如,甲的收益A上涨了20%、50%、80%,那么,乙的收益B按理也上涨了20%、50%、80%; 甲的收益A下跌了10%、40%、70%,那么,乙的收益B按理也下跌了10%、40%、70%。

以上例1和例2都说明,变量A和B高相关,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联系,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但通过共同的原因C就产生了某种联系,就构成了一因多果的因果关系,A 和 B之间就构成了间接的因果关系,这两个间接的因果关系也能用于推理预测。

 

3上一篇博文2条评论10楼有以下内容“例如,A是一名大学生每月从他父母手中得到生活费,C是这名大学生父母的月收入,B是另一名大学生每月从她父母手中得到生活费,D是这名大学生父母的月收入,A和B很容易出现高相关的情况,但是,A和B是两名学生各自独立消费的钱数,即没有关系。而这两名学生家长的月收入,也是没有关系的。”

这种情况可以表述为 C → A 和 D → B ,A和B很容易出现高相关。如果把A和B高相关强相关看作为一件事情、一种结果,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以上第种情况可能就是多种原因导致了A和B的高相关,或者说,可能就是多种原因导致了A和B高相关这样的结果,这就是说,这种情况可能涉及多因一果的问题(含两因一果、三因一果、四因一果等)。理由如下

假设:⑴正常情况下,A每月从父母那里得到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B每月从父母那里也得到2000元左右的生活费;⑵ 每年9月开学要交10000元的学费,还有正常的生活费开支,因此,4年大学期间每当遇到9月,A都从父母那里得到10000+2000=12000元左右的开支费用;4年大学期间每当遇到9月,B也要交学费,也要有正常的生活费开支,B也从父母那里得到10000+2000=12000元左右的开支费用。如果大学本科4年48个月的开支情况都符合以上两条假设,那么,A和B确实很容易出现高相关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因一果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大学生每个月的正常生活费用都2000元左右,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生每当遇到9月都要交学费。这两个原因导致了A和B的高相关。您赞成以上两因一果的分析吗?以上是两因一果的情况,如果是三因一果、四因一果的情况,那就更加复杂。

 

在以上实例中,以上分析把它归类于二因一果(多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导致以上情况发生有二个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大学生每个月的正常生活费用都2000元左右,另一个原因是大学生每当遇到9月都要交学费。如果把一名大学生每月从他父母手中得到生活费A当做一件事,另一名大学生每月从她父母手中得到生活费B当做另外一件事,那么,以上情况就是二因二果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多因多果的因果关系。

在以上实例中,以上分析把它归类于二因一果(多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如果把AB的消费习惯和大笔开销(交学费)基本相同看作为一个原因,也就是把以上两个原因合并为一个原因,那么,以上实例就变成了一因一果,那就要归类于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如果把AB的消费习惯和大笔开销基本相同当作共同的原因CA和B都是共同原因C导致的结果,即C → A 和 C → B那么,以上实例就要归类于一因二果的因果关系。

以上分析说明,例3所述的事情可以归类于二因一果、二因二果,也可以归类于一因一果、一因二果。由此可知,站在不同的角度,同一个实例可以有不同的因果归类。

 

总的来说,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除小样本引起的巧合以外,两个变量之间应该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正相关,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负相关。高相关(强相关)的背后,要么隐藏着一因一果的因果关系(详见以上①至第③种情况),要么隐藏着一因多果的因果关系(详见以上④种情况),要么隐藏着多因一果或者多因多果的因果关系(详见以上种情况)。您赞成这样的观点看法吗?

 

 

科学技术哲学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两个变量之间应该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正相关,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负相关这可能属于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畴,科学技术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要自觉接受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绝对不能拒绝科学技术哲学的指导

如果找到了某个高度正相关或高度负相关,那就要深入研究,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力争找到某个因果关系,尽力破解相关背后隐藏的物理定律或作用机理有些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比较明显,简单的观察分析就能发现;但有些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比较隐蔽,若隐若现藏得比较深,简单的观察分析很难发现,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发现,相关研究就是这样的工具,大数据领军人物周涛教授的认识是相关性分析是寻找因果关系的利器”。在高度相关、密切相关基础上,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可能是发现若隐若现的因果关系的捷径。找到了某个高度相关、密切相关以后,就此停步不前,那就过于消极了如果不再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寻找因果关系,那就有错失良机的可能,那样的话,相关研究的结论不能作为推理预测的依据,不能指导实践,相关研究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附件:上一篇博文的标题:请教一个可能很简单、也可能很复杂的问题

网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id=1308196

 

预印本下载网址:https://preprint.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9e867dc24ad3017dc29ce418000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1317147.html

上一篇: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正相关,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高度负相关
下一篇:[转载]饶毅:为什么海内外华人不做冒险的科学研究?
收藏 IP: 113.76.170.*| 热度|

15 李宏翰 尤明庆 李毅伟 杨正瓴 宁利中 伍赛特 葛维亚 苏保霞 刘秀梅 魏焱明 晏成和 杜占池 池德龙 曲江文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