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载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66696&do=blog&id=1244175
樊登在一次讲课中说:“人最可怕的不是现在的工资少,收入低,人生最可怕的,是再过十年 ,你一点进步没有。”
一个人什么时候会止步不前?就是当一个人因为害怕失败,而停止冒险和犯错的时候。
所谓进步就是突破以往的界限,从舒适区跨入陌生的领域,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结交新朋友。
这个过程有时候充满乐趣,但更多的时候可能是挑战和压力,甚至不得不面对很多失败。
据神经科学研究,有一部分人是天生具有冒险基因的人,对于这些人来说,冒险,尝试新事物是一种本能乐趣,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未知和可能的失败是令人厌恶和恐惧的。
所以很多人宁愿呆在并不舒适的舒适区,温水煮青蛙,即使坐以待毙也不愿意走出去,寻找新的机会。
为什么多数人不愿意冒险, 惧怕失败呢?
因为在多数人心中有一个错误的假设——优秀的人不会也不应该失败。
如果自己失败了,那就证明自己不够优秀,会被人嘲笑,因此引发羞耻感,所以干脆就不行动了,这样至少保全了面子。
事实上,和多数人的直觉相反的是,那些成功者所犯的错误,遭遇的失败比你想象的还多。
“跨界王”马斯克的启示:你所追求的正确,是你成长最大的障碍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被称为“硅谷钢铁侠”,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他所从事的业务都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涉足的领域很多:探索太空火星计划,豪华电动车特斯拉,研究新能源的太阳能公司,地下高铁等项目等等,每一项都是最困难,最具开创性的领域,是名副其实的“跨界王”。
马斯克的人生和事业,现在看起来风光无限,顺风顺水,但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他遭遇的失败超过多数人的想象。
当年,埃隆·马斯克在一片反对和质疑中,决定开发可回收火箭。
尽管公司加班加点,计划还是不断延期,终于有了产品,进入试验阶段。
2006年3月25日9点30分,猎鹰一号火箭进行了第一次发射。结果是——火箭爆炸。
2007年3月20日1时10分,经过一年的休整和改进,猎鹰一号迎来了第二次发射。结果呢?继续爆炸。
2008年8月2日23时34分,经过一年半的休整和改进,猎鹰一号终于迎来了关键性的第三次发射。
这次火箭不但炸了,而且还是带着美国国防部和NASA的3枚卫星,以及208名在生前曾希望死后遗骸能进入太空的客户的骨灰,其中包括曾经出演科幻剧《星际迷航》的美国知名演员詹姆斯·杜汉和阿波罗7号飞船的宇航员戈登·库珀的骨灰。
如果是你,会不会觉得太丢人?在媒体面前说的那么自信,牛皮吹的那么大,结果搞了三次,都失败了,这不是狠狠的扇自己的耳光吗?
“跨界王”马斯克的启示:你所追求的正确,是你成长最大的障碍
这些还只是马斯克要承受的一部分,那一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马斯克的特斯拉和SpaceX都急需资金,却找不到钱,面临资金链断裂。
你以为这就够糟了吗?
事实上并没有,这一年的6月,马斯克的妻子贾斯汀跟他在离了婚。
那一年马斯克被记者和前妻在媒体上羞辱、嘲笑, 耗尽毕生心血的公司处于倒闭的边缘,马克思自己的人生也于处于即将崩溃的边缘。
难道埃隆马斯克真的是超人,对这些失败和打击丝毫没有感觉吗?
不是的,他同样有恐惧和压力。
那段时间,马斯克经常半夜做噩梦,然后在尖叫中醒来。但是,和大多数人不同的是,马斯克坚持了下来,他继续努力工作,最终迎来了转机。
2008年9月28日下午,SpaceX团队把“猎鹰1号”第四次推上了发射台,火箭整流罩在发射后大约3分钟时打开并落回地面。最终,在9分钟的旅途过后,“猎鹰1号”按计划停止工作,世界上第一枚私人建造的火箭完成了升空壮举,进入轨道。
SpaceX公司终于有了资质拿下NASA的太空发射合同,这一年,特斯拉的Roadster跑车终于面世。
你看,即使像马斯克这样的天才人物,一样会遭遇失败,承受巨大的压力。
不同的是,马斯克不会认为失败是不可接受的,认为失败是丢人的,面对失败,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工作,直到最后成功。
无论是马云、史玉柱、巴菲特、乔布斯,那些最终取得成功的人 ,都经历过无数次挫折,都是在错误和失败中成长起来的。
“跨界王”马斯克的启示:你所追求的正确,是你成长最大的障碍
脑科学家谢伯让在1999年做了一个实验,他想了解“天才的起源”,也就是创意是如何产生的。他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比如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非常愿意失败,他们失败的次数远远超过普通人,一次次失败之后,他们还是愿意不断挑战,不断尝试,直至最后获得成功。
为什么有些人愿意迎接挑战,无惧失败,有些人则因循守旧,对失败充满恐惧呢?
因为给他们秉持的是两种思维模式。
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 。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持续成长,个人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所有的错误和失败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机会,他们关注做所的事情,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明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是一样的,失败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他们会努力证明自己行还是不行,他们会极度在意外界现在的评价。
这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人,在行动上有什么区别呢?
德韦克教授为此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实验对象把分成“成长型”和“固定型”两类,然后观察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真实反应。
在香港大学,老师上课都是用英语的,但有些学生入学的时候英语并不流利,所以他们应该尽快提高英语水平。
德韦克教授调查了两类学生们参加“英语提高课程”的意愿,统计显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非常踊跃参加,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却反应不积极。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所以不愿意参加原本对自己很重要课程。为了在短时间内看上去显得聪明,他们宁可拿自己的前程去冒险,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
像马斯克一样的成功者大多都秉持成长型思维,他们愿意接受冒险和挑战,不害怕失败,他们知道自己要想进步,犯错在所难免,也坚信自己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好。
他们不太在意外界对他们的评价,也不太在乎暂时错误和失败,他们不会因此觉得难堪或者丢脸,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的是自己所做的事情,关心的是自己的成长。
正如乔布斯在一次采访中说:“我是那种只在乎成功,不在乎对错的人,无论原来的想法多么顽固,只要反驳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实,五分钟内我就会改变观点。我就是这样,不怕犯错,我经常承认错误,这没有什么大不了。”
“跨界王”马斯克的启示:你所追求的正确,是你成长最大的障碍
据我观察,生活中秉持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少数,多数人内心秉持的还是固定型思维。
因此多数人想要表现自己的优秀,就要确保自己的正确,而要确保自己的正确,就不能允许自己犯错或者失败,因为那意味着自己不行。
所以他们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不愿意突破自己的能力圈,也不愿意承认错误,不接受批评。
因为追求“正确”,而停止了冒险和犯错,可能证明了自己的“正确”,却失去了进步和发展的机会,最终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怀特黑德说:“畏惧错误即是毁灭进步。”
生活中,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惧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最可悲的是无所作为的平庸。
马云常常说一句话:“人不会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但却常常因为没有做过一些事过而后悔。”
调整自己的底层思维观念,秉持成长型思维,不断地去突破自己的的界限,把所有的失败看成自己的挑战,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丰富的价值。
最后送上一段刘强东的话与大家共勉:
“我不知道怎么成功,我也不知道怎么教你们成功。但是如果你真想成功,那么不用恐惧,不用迷茫,你只需要每天能够坚持,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永不停止,那么你的梦想终究能够实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