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wei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weijian

博文

从“害鸟”到“补品”-黄胸鹀

已有 3741 次阅读 2021-12-24 09:03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黄胸鹀(学名:Emberiza aureola)属小型鸣禽,体长14-15cm,有2个亚种。额、头顶、头侧、颏及上喉均黑,翕及尾上覆羽栗褐;上体余部栗色;中覆羽白色,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尾下覆羽几纯白;下体余部鲜黄色。 

  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则喜成群,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最多达3500只-7000只。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分布于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等地;越冬于欧洲中部、南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和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等地。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黄胸鹀(俗称“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

  在广东省的一些人的口中,禾花雀又被称为“天上人参”,被认为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从清代开始,广东的文献中就有将禾花雀作为食物的记录。但以前人们捕食的数量不大,直到上世纪90年代,食用禾花雀一度成风,很快广东本地的禾花雀就供不应求了。”鸟贩将其催肥闷死后,装箱运往南方,在那里,它们会出现在餐桌上,成为人们口中的大补的“天上人参”。

  1997年,国家林业局(现为国家林草局)向广东省政府发了一封函件,商请取缔三水市的“禾花雀美食节”活动。

      本照片来源于我朋友:广西大学黄钧教授2021年11月03日拍摄于广西大学校园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32081-1317929.html

上一篇:“建筑高手”-中华攀雀
下一篇:郊野小精灵—北红尾鸲
收藏 IP: 159.226.163.*| 热度|

11 张叔勇 王启云 刘炜 杨卫东 李学宽 范振英 李东风 郑永军 杨正瓴 徐长庆 张晓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