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产物,NFT(Non-fungible token,一种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非同质化权证”)技术能标记数字资产,使数字资产具备其所属证明,是元宇宙确定数字资产所属权的方式,被视为元宇宙世界的基础建设。国际上,近两年NFT已成为一种金融衍生品和投资领域的“新贵”。据Chainalysis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其市场规模已达440亿美元,且活跃买家和卖家的数量持续增长,古驰、路易威登、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时尚一线品牌、各大博物馆和中国的阿里、腾讯、小红书、B站等企业都纷纷投身NFT领域。但2022年4月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起的《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倡议》虽然明确了NFT作为非同质化通证的定义,肯定了其在丰富数字经济模式、促进文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指出了NFT数字艺术金融化的风险来源。我国目前尚禁止虚拟代币炒作,国内的NFT作品虽有数字藏品的收藏价值,但还不能进行二次交易。对此,不少人认为这份倡议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监管的态度和走向,对相关领域的发展不宜过于乐观,但仍有不少业内人士人坚持NFT数字艺术需要金融化。
那么,NFT数字艺术究竟是否可以成为金融衍生品?对此的判断不仅需要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更需要对NFT本质的深刻探寻。近期,在由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举办的第一届线上辩论赛上,8位辩手和众嘉宾就该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院长范勇表示,希望由此开启关于未知领域的大讨论,用互相启迪的思考开拓没有边界的未来。
正方:发展价值网络是务实的策略
在正方辩论中,圣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风尚画院加密藏品创始人孟晓峰指出,目前全球正处于由Web2.0向Web3.0进化变革的大时代。在Web2.0中,人们使用TCP/IP协议所构建的信息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无成本复制;在Web3.0中,则依靠区块链技术构建出价值网络。当资产上链之后,价值只能转移而不能复制。发展价值网络是务实的策略。
Music Girl Media创始人、前软件开发工程师黎佳圆认为,NFT的技术方案更符合IP运营。首先,它确定了作品、资产的所有权,并且所有相关商业开发的数据也与所有权相挂钩。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可以运用作品抵押操作等金融衍生品的方式,向粉丝社区筹集资金来开发更多作品。同时,由于创作者收获的是精准的粉丝群体,因而可以将作品的收益分派给这个粉丝社区,最终可以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我循环的经济体,实现粉丝社区的共同富裕。
策展人顾振清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建立的信任体系,未来的金融网络不再需要银行或大厂的“背书”,也可以使每个参与者形成共识,达成一种新的信任机制。加密艺术之所以受到艺术家的欢迎,正是因为加密艺术带有一些金融衍生品的特征,艺术家在创业初期可能面临的资金困难可被加密艺术以独特的众筹方式所磨平。不能因为存在庞氏骗局、洗钱、逃税的风险漏洞,就因噎废食、全盘否定区块链技术。他建议重新打造一个基于数据的财务体系,重构一种跨疆域的数字支付系统,使个人可以拥有不变的数据主权。
策展人刘禹彤介绍,2020年至今的新冠疫情,使得艺术品交易总体形势发展停滞,但NFT数字艺术市场的发展趋势依然激进,总量增长超过500%。佳士得、苏富比、菲利普斯等大型拍卖行也迅速意识到并接纳NFT的价值,积极发展下沉式拍卖市场。在中国国内,政府鼓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5A级景区进行NFT艺术品打造,对戏剧、剪纸、石雕等艺术形式进行IP再创造以传承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作品,加之线上旅游、数字门票等景区游玩的新载体,这些都有利于NFT数字艺术的金融化。
反方:NFT数字艺术尚无法满足形成金融衍生品所需要素
反方辩论中,Jier Art集珥艺术创始人Keren Zhou提出,眼下各国政策和国际法的知识结构分布不均、NFT数字艺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对金融市场安全的高风险及可靠估值系统的无法建立,都使NFT数字艺术无法满足形成金融衍生品所需的要素。许多加密集团实体缺乏稳健的操作、强有力的治理和完善的风险管理;而加密资产产生的生态系统在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监管框架之下,又使得协调工作更具挑战性。
泰康人寿总公司信托顾问胡天翼对此的态度是:同意艺术品金融化,但不赞同艺术品可以进行衍生品化。他指出,金融衍生品存在的真正原因是要在不确定中去寻找确定性。衍生品存在的前提,一是市场能实现一个稳定可期的未来预期价格,二是这种价格不会被人为影响,或操纵价格的代价极为巨大。为了满足这些衍生品存在的前提,需要有足够大的、包含了整个产业链的广义、公开市场,同时,存在足够多的博弈来实现稳定的价格。而在他看来,当下的艺术品市场并不满足存在这种天然的、足够大的市场和足够多的交易。
华力必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术品鉴证备案中心经理、FGA珠宝鉴定师王秋玥也表示,艺术品无法实现金融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无法公开定价、价格的公平性令人存疑。例如在传统艺术品金融市场上,鸡缸杯曾拍出2.8亿,但如果想通过鸡缸杯进行抵质押操作,银行却并不买账。她认为,如果作品无法流通,它的金融效应就无从说起。区块链技术解决了版权溯源的问题,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但这并没有为它本身的金融属性做任何加持。
中国社科院金融学硕士孙国立认为,NFT数字资产看似拥有信用,但当它脱离代码,就无法保证信用。目前看来,NFT数字艺术无法进行一个长期未来的定价,也就无法进行衍生品化的操作。无论是从远期合约、期权期货,还是从互换的层面上,都没有看到这样成熟的产品出现,即便有相关尝试,目前看来基本上也还没有很成熟的案例出现。此外,矿工能够控制谁先进行交易、谁先进行交割的特权其实破坏了自由市场。
评委嘉宾:可接纳NFT数字艺术的金融化,但不应炒作它
辩论赛评委嘉宾、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部总监、艺术学理论博士马学东介绍,国外已经出现了NFT的质押业务,但在他看来,国内目前的产品还未达到真正Web3.0的形态。他表示自己并不反对艺术品金融化,但担心在国内的情况下,这样具有创新性的事物可能将艺术变成被人利用的载体。“目前网络上充斥的大量数字艺术产品,其实并不具有太多的艺术价值。”
评委嘉宾、新媒体艺术家、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林俊廷介绍自己已进行数字创作20余年,但截至目前尚未发布NFT作品,是因为对技术、艺术、金融三者的结合仍然抱有疑虑。“技术是服务于想法的,但目前很多NFT艺术家还未掌握相关的技法,服务于想法也就无从谈起;而拥有技术的人,却不是艺术家。从面向未来的角度,我们应当接纳NFT数字艺术的金融化,但不应该从一开始就炒作它,而是应该更多看到它的可能性,回归艺术的初衷。”他表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