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丁汉惊奇
诺丁汉我是知道的,我还记得2016年副市长David Trimble先生率团到访古脊椎所时,我跟他们聊起了英超的诺丁汉森林队和传说的绿林英雄罗宾汉。但我没想到诺丁汉离伯明翰这么近,我们乘坐的航班就降落在伯明翰,有车来接往诺丁汉,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看见司机穿着羽绒夹克,不禁让我们吃了一惊,温度有这么低?果然,下雨了,这是最正常的英国六月天气,气温只有12度,可不是要穿厚一点。
伯明翰是英国在人口与面积上仅次于伦敦第二大城市,地处英格兰地区的中心,交通发达,所以我们的国际航班到达这里也是正常的。不过,在机场并不能见到很多乘客,实际上,我们降落的下午时分似乎只有我们这个航班在等待领取行李,而且很快就办妥了。一查资料才知道,伯明翰人口228万,这在中国的城市中只能排到233位,比贵州安顺市的人口还少点,机场是这样清静的情况就可以理解了。从伯明翰到诺丁汉仅83公里,虽然大雨如注,我们的司机开得很小心,但一个小时也就到了。我们住在诺丁汉大学的果园宾馆,为这次展览投入大量心血的王琦博士已经在等着我们了。
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诺丁汉市政厅合作举办的“中国恐龙:从撼地巨人到飞羽精灵”将于明天揭幕,诺丁汉大学与沃莱顿公园是承办方,古脊椎所派来的技术团队几天前已经把所有由中国运来的展品布置就位。
第二天一早就被窗外的鸟鸣唤醒,下了一天一夜的雨已经停了。揭幕仪式在中午举行,所以我们还有时间到校园各处参观。诺丁汉大学建于1881年,到处都是参天树木环绕的苍翠草坪,显然许多大树的年龄远比学校古老。今天是大学的开放日,许多家长开车带着孩子到各个院系了解情况,为选择学校和专业做准备。我们也加入行列,我还在拜访考古系时意外地遇见了认识的同行,很高兴地聊了一阵。
诺丁汉大学古老的钟楼
中午前往大学的湖畔艺术中心,在这里有一个小型的引导性的展览。主办方非常感谢我们专程前来参加仪式,诺丁汉市政厅、诺丁汉大学、诺丁汉自然历史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主要官员都来了。仪式开始前我们不仅谈了一些展览的事,博物馆的负责人还兴奋地对我说,正是由于准备这个展览,他们对库房中收藏的化石进行了一遍梳理,结果令人意外地在早期藏品发现了一件相当完整的、尚未研究发表的鱼龙化石。
“从撼地巨人到飞羽精灵”中国恐龙展海报
首先进行剪彩仪式,最重要的客人不是各级官员,而是展览特意请来的代言人,英国著名的电视明星、BBC的Chris Packham。Packham生于 1961年,是一名博物学家、自然摄影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作家,他最为人熟知的电视节目是向孩子们介绍大自然的“真实荒野”以及BBC的“春天观察”。由于节目在英国家喻户晓,所以Packham在仪式上成为最受欢迎的人,大家争相与他合影,最好的背景就是来自中国的双嵴龙骨架。
著名自然主题电视节目主持人Chris Packham
剪彩之后,揭幕仪式是向前来的嘉宾介绍本次展览。首先是Trimble先生和副校长Karen Cox女士致辞,热情洋溢地赞扬了这次展览的准备工作。我在随后的发言中讲到,这次是古脊椎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英国举办的第一个大型展览,也是近20年来在英国举办的第一个全部以中国恐龙为主题的展览,展品中包括马门溪龙、中华盗龙、中华龙鸟、顾氏小盗龙、胡氏耀龙、五彩冠龙、奇翼龙、二连巨盗龙等中国的代表性恐龙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我也对诺丁汉市政厅的展览项目团队为此次展览付出的巨大努力表示感谢,他们精心策划了展览的每一个细节,在漂亮的沃莱顿庄园和湖畔艺术中心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完美展览,同时为大家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下午与诺丁汉大学的团队讨论在中英之间加强古生物领域合作的事宜,很有些碰撞的火花。随后我们前往沃莱顿公园,一进绿草如茵、树木苍翠的公园就感受到意外的惊喜:宽广林间空地上自由自在地游荡着大群的带多叉角的马鹿以及带掌状角的黇鹿。在这个两平方公里的公园,即过去的庄园中心矗立着像古堡一样的沃莱顿宅邸(Wollaton Hall),庄园和建筑的主人是当时的地主和煤矿主Francis Willoughby爵士,他在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1580年开始为自己的家族建造这栋美轮美奂的房屋。沃莱顿之名来自Willoughby拥有的Wollaton煤矿采坑,建筑材料则来自林肯郡的中侏罗世Ancaster鲕粒灰岩。宅邸在1588年完工,立刻就成为都铎式向文艺复兴式转变的典型建筑,而它最近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好莱坞影片《蝙蝠侠前传3·黑暗骑士崛起》中的韦恩庄园就取景于此。由于巨额的遗产税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Willoughby家族在1925年将整个庄园卖给诺丁汉市,沃莱顿宅邸被改建成诺丁汉自然历史博物馆,其外围建筑则成为诺丁汉工业博物馆。由此,诺丁汉自然历史博物馆拥有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自然博物馆馆址建筑。现在,仅在宅邸的餐厅、厨房和画室等房间里还保留着都铎风格的装饰和原来的陈设。
诺丁汉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马鹿标本
在这次展览中,最震撼的布置是陈列在三层楼高的中央大厅的马门溪龙,呈顶天立地的站姿,其头部仿佛要从顶层的花窗伸出去。下午面向好几百位公众的第二次展览揭幕仪式就在这个大厅举行,诺丁汉市的市长Michael Edwards先生带着他的纹章和绶带出席。我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到了我自己与马门溪龙的故事,因为模式种建设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constructus)的发现地点就在我的家乡,四川宜宾离县城4公里的地方。随后,我向市长赠送了古脊椎所的官方礼品——临河盗龙头骨的精美复制品,Edwards先生感到非常高兴。
背景上的马门溪龙
这次展览的其他展品也都异常精彩,给诺丁汉市民和英国公众带来了非同一般的惊奇,尤其是大量长羽毛恐龙的标本为鸟类的起源演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完全改变了大家通常对恐龙或庞大或凶猛的印象。实际上,诺丁汉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动物、植物、矿物和化石等标本中,最有名的就是鸟类标本,因此在这里举办与鸟类起源有关的恐龙展览就更加相得益彰。
展柜中栩栩如生的凤头䴙䴘一家
7月1日是中国恐龙展览正式对外开放的日子,上午我们到达沃莱顿公园时,发现已经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在博物馆前排起了长龙,宽广的草坪区域也开放给观众作为停车场。今天的仪式更加隆重,诺丁汉的郡长Glyn Jenkins先生和市长都身着盛装前来,市长还带着夫人和母亲一道参加。郡长和市长送给我的名片背面都印有他们身着标准礼服的照片,两人的礼服都在衣领和袖口上装饰着大片的蕾丝织物。在我的印象中,蕾丝是女装的专用品,所以很是奇怪为什么会用在如此庄重的男士礼服上。一问才知道,原来蕾丝是诺丁汉最有名的产品,领导人当然有义务展示和推广城市的特色,所以镶嵌在正式的礼服上。
博物馆前踊跃的英国观众
博物馆前的开阔地带已聚满了人群,旁边还有摇滚乐队伴奏,由人操作的双嵴龙模型在与孩子们互动玩耍。大家先轻松地聊了一阵,然后中国恐龙展览的开幕仪式举行。各位发言人站在博物馆门口的露台向草坪上密集的人群讲话,看着大家非常认真地倾听、充满热情地响应的场面,感到非常高兴。今天我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恐龙在英国的意义:世界上第一具恐龙化石由英国人曼特尔夫妇于1822在苏塞克斯郡发现,“恐龙”一词由理查德·欧文于1842年创造,阐述包括恐龙在内的生物演化理论的巨著《物种起源》由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当我讲完话下来,市长的母亲特别兴奋地对我说,她就是达尔文的老乡,对此感到深深的自豪。市长还回赠了礼物,是镶在画框中的沃莱顿公园风景照。他安排我们去参观诺丁汉的城堡和市政厅,但他有会议不能亲自陪同,就由副市长代劳。
与市长Michael Edwards先生在恐龙展厅合影
城堡在市内的一座小山顶上,西、南两面为40米高的悬崖,在古代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有利地形。在中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城堡,但在1831年被烧毁,1875年修缮后成为诺丁汉最大的博物馆对外开放。在二层的艺术展厅中,从匆匆浏览的一些古老油画作品里可以看到诺丁汉的旧貌。Trimble先生特别取得城堡的许可,带我们到楼顶观看诺丁汉的全景,而这里本来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甚感荣幸。尽管历史上是否真有罗宾汉这个人依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一点都不妨碍城堡前的罗宾汉铜像成为诺丁汉的标志。
城堡博物馆中的艺术画廊
俯瞰诺丁汉市区
与副市长David Trimble先生在罗宾汉雕像前
然后我们步行穿过街道,前往市政厅,一座带有高达61米穹顶的新巴罗克式雄伟建筑,环绕外立面的大理石柱非常壮观。在市政厅前广场上还有集市,往来的人群熙熙攘攘。进入市政厅,副市长一一介绍各个办公空间,里面金碧辉煌,但也向市民开放,当天就有新婚夫妇租用这里的大厅举行仪式。穹顶下绰号叫“小约翰”的报时钟重达10吨,其声音可以传送到十多公里以外。Trimble先生还让我们到市议会的会议室,坐在议长的座位上拍照。由于诺丁汉是英国主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所以在市议会中工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市政厅前的集市
下午回到博物馆,参观他们的藏品,库房由庄园原来的马厩改造而成。竟然有75万件标本,太震撼了,展出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藏品都保存得很好,就是空间太小,非常拥挤。博物馆的研究员兼管理员Adam Smith博士还特意给我看了哺乳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并且把他写的论文单行本赠送给我。再看众多的现生动物剥制标本,每一件都做得栩栩如生,冷冻后再密封保存使其不受虫害的侵袭。那些标准化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布景箱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箱内的每一件标本都保持着天然的鲜艳色彩。
哺乳动物剥制标本
随后,曾经到访古脊椎所的诺丁汉市文化局局长Ronald Inglis先生请我们共叙友情,大家聊得非常热烈,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合作。傍晚我们徒步穿过公园,虽然就位于城市之中,但葱绿的山岗很有英格兰的野趣。我们一直走到一座古老的哥特式石门出来,回到大学的宾馆。
短暂而愉快的诺丁汉之行结束了,在7月2日早晨8点乘车出发前往伦敦。走的是普通公路,相当于中国的国道。两旁是英格兰绿色的田野和森林,每一处土地都经过精心的料理,全是经久耐看的优美篇章。
上午到达剑桥,在城边的大草坪旁停下车,然后我们走路进去。一路熟悉的中世纪街景,来到薛知微地质博物馆,可星期天不开门。再到动物博物馆,也是大门紧闭。我们只好到剑河上坐了一会船,王琦为大家撑船,真是别样的体验。再去参观三一学院,在礼拜堂感受牛顿等人的伟大,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静静体会无数世纪以来不变的安详。最后回到薛知微博物馆的庭院,参观了另一侧的人种学博物馆。虽然人种学的博物馆看过很多,似乎展品也都很类似,但仍然有新的知识收获。
剑桥薛知微地质博物馆的大门
剑河上的野鸭
继续赶路前往伦敦,进城后行车速度就比较缓慢了,但很喜欢经久不变的古典街区。晚上在街上闲逛,走到纳尔逊雕像柱,再到泰晤士河方向,从大本钟下走过,看见恐怖袭击后大桥两侧的人行道都用沉重的铁铸件封锁。
7月3日是星期一,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约好了10点钟前去访问。我们近年来一直在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考察,发掘并研究新生代的脊椎动物化石。早期英国博物学家在印度工作时,也收集到一些来自西藏的化石,就保存在伦敦的博物馆,因此我利用这次的时间前来进行对比观察。博物馆门前早已排起参观者的长龙,但我只需要走员工通道。办好访问者的手续,藏品部的工作人员来接我进去,安排到库房内的办公室,西藏的材料已经摆放在那里。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哺乳动物化石藏品部
由于信息很清楚,因此藏品部事先查找了我需要的标本。一共有3个抽屉的材料,两个抽屉中装得满满的标本确实来自西藏,标注为更新世;另一个抽屉只有几件标本,它们来自台湾。西藏标本最早是1865年采集的,原始的标签上写明来自西藏的喜马拉雅地区,从化石保存的状况和残留的围岩看应该是来自札达。我进行了详细的观察,除了犀牛肢骨,还有真马、牛科等的材料。其中有一件藏羚羊的头骨,材料相当好,是在印度工作的英国著名博物学家Richard Lydekker描述的,标本据说来自靠近喜马拉雅山尼提山口的地方。
1839年,更早在印度工作的另一位英国著名博物学家Hugh Falconer在伦敦地质学会发表了一篇论文,报道了来自西藏新近纪地层的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并非是Falconer自己采集的,而是他从西藏来印度加尔各答做贸易的藏族商人身上佩戴的圣物中发现的。他鉴定出有几块犀牛的腿骨碎片,并认为与现代生活在印度的独角犀属于同一类型。藏族商人是从札达南面的尼提山口越过喜马拉雅山前往印度的,山口的海拔高度为5120米,Falconer由此推断自犀牛在青藏高原生活的几百万年以来,喜马拉雅山上升了2000多米。后来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些化石实际上来自尼提山口北面的西藏阿里地区札达盆地。更为特别的是,虽然中国人在古代就知道了埋藏在岩层中的动物骨骼化石,但认为那是“龙骨”,可以做中药,而Falconer发表的这个报告是研究中国脊椎动物化石的第一篇科学论文。
玛丽·安宁和海生爬行动物
长鼻类和鲸类演化的陈列
欧文和杨钟健等5位世界著名的恐龙专家
看完标本,我匆匆地参观了博物馆。一出库房就是海生爬行动物展示走廊,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里摩肩接踵,尤其是玛丽·安宁采集的海生爬行动物标本,吸引着许多孩子和家长。其实每一件展品都应该驻足下来仔细观赏,可惜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不过,哺乳动物部分我还是看得很仔细,标本都处理得很好,展板也有不少独特的视角。恐龙馆自然是热闹非凡,结尾部分有专门的展板介绍对恐龙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的5位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第一位就是欧文。杨钟健院士也荣列其中,马门溪龙被特别描绘在展板下方。在这里看到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和古脊椎所的奠基人杨老的音容笑貌,为我参加在诺丁汉的中国恐龙展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