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瞧电商“进村”了 |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见习记者 秦志伟 郭爽
曾经,农业与电子商务离得很远,农村与网购离得很远,农民与网店离得也很远。如今,这些已成为过去式。
今年以来,县域的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面的引爆期。县域是农业领域最前沿,也是最高效的单位。涉农的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多半在最基础的县域里面,进一步说是在农村。
县域电子商务的蓬勃生机,正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推进。
近日,有关专家在出席全国县域农业经济发展论坛时表示,无论是联想还是淘宝,他们的产业布局会从最基础的县和村上作战略性调整。
对此,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指出,电子商务由城及乡,其实就是国家电子商务主流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势不可挡
马云荣登纽交所第二天便告知天下,他只做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农村电商。
10月,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据悉,在未来三至五年内,阿里巴巴将投资100亿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农村淘宝店)。马云曾表示,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是阿里巴巴下一步要突破的市场。
我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应用发展到了从城市向乡村自然拓展的阶段。“通过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电子商务应用由城市向农村蔓延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中蕴藏的电子商务潜能也必然越来越多地被激发出来。”汪向东对记者说。
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了新动力。阿里巴巴发布的《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电子商务百佳县有一半跟国家统计局评选的经济百强县重合,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得比较好的县,大多也是传统经济强县。
但目前,县域经济仍是以县域品牌和地域品牌为主,或以旅游资源为品牌,或是以历史传承、沉淀来发展经济,但发展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却是寥寥无几。
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也曾谈到,在中国,整个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只有9%,还有91%的空间去拓展。
他认为,在城镇,大概三分之一的人口在用电子商务,但农村里只有9%,这对于阿里巴巴来说是一个机会,不仅要把他们的消费能力提升,而且要把他们的制造能力也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县级政府意识到电商的重要性,着力推进村镇电商的发展,加上县域地区网购消费人群的爆发性增长,县域地区有望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商务最火热的增长极。”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叶朋说,“县域经济也将更深更快地融入全球大市场,网上完全有可能诞生几个全球性的县域品牌。”
“与早年农民自发上网开店不同,如今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样式已经多元化。”汪向东告诉记者,其中不少县级政府在产业规划、市场引导、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电子商务,能够把蒙阴的一些产业做出很好的串联,尤其是我们的特色农业和商业、运输业,能作一个有机的整合。”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副县长李玉国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今年我接触电子商务后发现,像我们蒙阴县这个地方,有资源,有山水,但是我们打造品牌、推广形象、提高产品的价格很有欠缺。”
充当纽带
目前,大部分人的最直接的电商体验就是“网购”,穿戴设备、电子产品等的网购已屡见不鲜。但是,迄今为止,敢于尝试生鲜、冻品、鲜菜等网购的人却是不多。原因何在呢?
“因为现在农产品的产和销之间仍然存在很大的矛盾。”天津市静海县常务副县长程奕对记者说。
她指出,农民有很好的品种、很好的技术,但种出来卖给谁?产品卖不出去,就会与农民产生矛盾,而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荷兰、法国、日本也都出现过。
汪向东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认为,判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成败得失,一定要回到农民是否具有订单权和定价权上。
但是如何实现农产品的规模化经营?移动互联时代,网络又会给农产品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和机遇?
“在售卖产品之前,如果生产者通过电商能了解收购的价格和出售的价格,这会避免价格所产生的误差。”程奕说,“这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信息上的对称。”
通过信息可以知道产品价格,但农民又如何决定该卖苹果还是卖大闸蟹呢?
“需要政府做的就是教会农民如何用互联网读取信息,通过电商的平台发现数据,去了解应该生产什么。”程奕表示,电商真正让农民在市场的资源配置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县域经济的支撑不仅仅是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这么狭隘,走进农村的电商的贡献也远不止于此。
“电商还可以推动当地的企业转型升级。”浙江省上虞区供销社副书记钟百富表示,上虞过去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去推销产品,企业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企业很多产品积压。最近几年通过电子商务,商家需要什么企业生产什么,把企业聚集起来,通过电子商务快速地把商品送到商家手里。
“对于提升区域的形象,电子商务见效快且好用。”李玉国介绍,通过电商平台,不但好产品卖出去了,区域形象也提升起来了。
钟百富介绍,电商还促进了农业、旅游业、商贸业与地方发展的融合,以农业带动旅游业,用旅游业促进商贸服务业。
“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促进很大,其平台实际上也真正推动了三大产业的发展。”钟百富说。
消费者亦是监督者
“互联网是开放的、分享的,电商使消费者成了监督者,也成了信息的传播者。”程奕说,劣币驱逐良币,劣币使用低成本、打价格战,导致好的产品反而被市场驱除。
程奕指出,通过电商或多元化的销售模式,由消费者自己监督、评价和传播,可以抵御恶性竞争。
程奕表示,农产品如果没有真正的质量保障,没有一致性的产品,消费者不满意就会给出差评,这虽会导致产品滞销,但也会促进产品优化。同时,出售价格过高于收购价格,通过网络,农民也会得到信息。电商无形中便也成了消费和监督的平台。
“今天的电子商务为以前在交易中间的弱势一方赋予了新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它为消费者赋能,为竞争者赋能。”汪向东说。
程奕介绍,还有一个平台可以利用,那就是与技术部门合作,告诉农民如何生产出标准化、合格的、满足标准的产品,使这些产品能够达到持续的品质,进而让消费者满意,“这是政府要做的。”
“咨询平台做好很有必要,生产者可以拿到最好的信息,通过合作,政府技术部门再为其提供新技术、新品种,进而保证质量。”程奕说。
“市场主体要选好平台,网络营销很重要,但是产业为本,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来说话,要成立协会抱团发展。”汪向东认为,网商是我国农村上下几千年从没有过的一个主体,担负着推动农村转型的历史的重任。
短评
“细胞+基因”改变结构
■汪向东
涉农电子商务助力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作用,可归结为改变了结构,赋能于“细胞”,转变着“基因”。
改变了结构:电子商务助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的作用,不仅限于农村经济社会活动的表层,而且改变了农村的深层结构。自农村改革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农户分散的小生产如何对接大市场的关键问题上,一直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农户要么直接对接市场,要么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公司+农户”结构下,通过中介公司去对接市场。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缺陷,农户因信息劣势带来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弱势是明显的事实。在实践中,“公司+农户”其实并没有真正解决农户对接市场的问题。一些公司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地位,牵着农户鼻子走,与农户争利。现在,“网络”这个要素的介入,打破了“公司+农户”信息不对称的结构,为农户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克服信息弱势地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和现实的手段。农户借助网络,既可以不通过传统中介公司直接对接大市场,也可以因掌握更多的信息,在与中介公司打交道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这当然有利于纠正原来的结构性缺陷。
赋能于“细胞”:电子商务对农村网商来说,已不再是一个外生的因素,不再是政府或IT公司推送给他们的可有可无的东西,相反已经成为他们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主动选择的劳动方式和生活依靠。电子商务给农民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半径和交易规模上的量变,更是对接市场时在订单权和定价权上的质变。电子商务让越来越多的草根农村网商可以足不出户地与远端的生意伙伴交易,平等地讨价还价,形成订单,从而享受到另一种全新的交易自由。电子商务为农村网商这种农村经济社会“细胞”的赋能,正在改变着农户对接大市场时原有的那种不合理的权利对比格局。这种赋能的规模和程度,正随着农村网商的快速发展与日俱增。
转变着“基因”:电子商务让农村网商以及他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乡亲们,看到了网络带来的崭新天地和发展机会,收获到其祖辈从未有过的、由信息化带来的全新感悟。他们坚信,即使市场发生变化,只要掌握了电子商务的能力,就可以灵活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他们的感悟和自信,代表着信息时代中国农民新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在中国“三农”发展中,电子商务给人带来发展理念和素质的改变,堪称是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基因工程”,这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所起到的作用将是长久而深刻的。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