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官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osci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微信号:china_sci

博文

科技博览

已有 2071 次阅读 2014-10-17 07:49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技博览

 

健康

肥胖加速肝脏老化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显示,肥胖会大大加速肝脏老化。这有助于解释肝癌在肥胖人群中的高发病率。该研究主要是评估肥胖对人体各种组织的影响,这在科学界尚属首次;考虑到肥胖的流行率,研究成果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衡量各种组织生物学年龄的表观遗传学“时钟”,分析了约1200份人体组织样本,包括140份肝脏样本。研究发现,虽然肥胖不影响脂肪、肌肉和血液的表观遗传学年龄,但肝脏的老化却非常明显。平均而言,身高体重指数每增加10,肝脏的“年龄”就会增加3.3年。身高体重指数是一种衡量胖瘦的常用标准,计算方法是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研究还发现,利用手术快速减肥,至少在短期内不能逆转已经发生的器官老化。

艾滋病病毒关键蛋白“真相”被揭开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耶鲁大学和韦尔·康奈尔医学院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完全弄清楚了这些突起的结构以及其与人体细胞融合前后的动态变化。这一成果为设计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奠定基础。艾滋病病毒表面突起由gp120和gp41两种蛋白构成,它们形成了一个三聚体,其中gp120主要是与人体细胞表面蛋白结合,而gp41则参与把病毒遗传物质转入人体细胞。gp120和gp41形成的突起在不同环境下呈现不同形状,在与人体细胞融合前后以及融合过程中的形状完全不同。这种动态变化是此前艾滋病疫苗失败的原因之一。最新研究从原子水平上成功解析了完整的gp41“融合前”结构,从而第一次解析出艾滋病病毒突起在与人体细胞融合前的结构形状。研究人员还用一种叫“荧光能量共振转移”的方法标记病毒表面的突起,进一步研究其感染人体细胞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这种突起需要处于一种“开放状态”,才能感染人体细胞。不过,它多数时间都处于“闭合状态”。由于只有少数有效抗体能将病毒“锁”在“闭合状态”,且“开放状态”是短暂的,因而人体免疫细胞难以攻击艾滋病病毒。

一种埃博拉疫苗在美启动首期临床试验

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埃博拉病毒疫苗VSV-EBOV在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正式启动首期人体临床试验。这种埃博拉疫苗由美国纽琳基因公司生产。据介绍,在美国接受首期人体临床试验的有20名志愿者,他们将接受疫苗的安全性、剂量和副作用的检测,预计试验结果将于今年12月公布。此前,加拿大科研人员在动物身上的试验表明,这种疫苗能“非常有效”地抗击埃博拉病毒。目前,除加拿大的这种疫苗外,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与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共同研制的埃博拉疫苗ChAd也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生物

基因技术使日本重现黄色牵牛花

日本基础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与鹿儿岛大学和三得利全球创新中心的同行合作,通过向牵牛花植入金鱼草基因,成功培育出了黄色的牵牛花。日本江户时代的文献中记载有“像菜花一样的黄色牵牛花”,但这一品种却未能保留下来,现代人无缘得见,所以黄色牵牛花也被称为“梦幻牵牛花”。牵牛花最初只开蓝花,经过多年的改良与培育,现已有红色、桃色、紫色、茶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品种。一般来说,开黄色花需要植物体内有类胡萝卜素、橙酮等黄色色素,而牵牛花恰恰缺乏这些色素。研究人员注意到,在开黄花的金鱼草体内,有两种基因能利用奶油色色素查耳酮合成黄色色素橙酮,于是向开奶油色花的牵牛花品种植入这两个基因,成功使其开出了黄色的花,并使花瓣更为舒展。

害虫会使植物“糖衣炮弹”失效

玉米等农作物会形成一种自体防御机制,利用类似“糖衣炮弹”的方式杀灭害虫,但这一机制却在秋粘虫等害虫面前无效。德国马普学会研究人员发现,秋粘虫会迷惑农作物的防御机制,从而逃过“炮弹”。与其他谷类植物一样,玉米会分泌化学物质,为自己打造一张保护网。年幼玉米植株的叶子含有大量苯并恶嗪酮。由于苯并恶嗪酮是一种有毒物质,玉米会分泌糖类物质黏在其上,保护自己不中毒。当害虫侵咬玉米叶时,一种酶会在害虫的消化道内激活,剥离黏在苯并恶嗪酮外的糖类物质,这样有毒物质被释放出来,犹如胶囊中的药物释放,会杀死害虫幼虫或抑制其生长。但这套防御机制对秋粘虫等害虫却丝毫不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秋粘虫及其他两种灰翅夜蛾的幼虫,会分泌一种肠道酶,促使糖类物质附着在苯并恶嗪酮内一段名为DIMBOA的物质上,从而形成新物质,这样原来的苯并恶嗪酮的糖外壳被“迷惑”了,无法剥离,有毒物质也无法释放出来。

生物

新型电池两分钟可充电7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经过3年实验,他们成功研制出一种超快的充电电池,能够在两分钟内充电70%,并且使用寿命可达20年。传统锂电池的电极使用石墨,而这种电池使用二氧化钛制作的新型凝胶材料来代替。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是一种在土壤中含量丰富、廉价并且安全的材料。此次研究中使用了二氧化钛制成的微小纳米管,能让电池中的化学反应加速,令电池可以很快进行充电。这项成果可以大大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方便程度,因为它可以不再受制于电池的充电时间,像传统汽车驶进加油站后很快就能开出一样,它只需要数分钟充电即可。

新技术助力巴西乙醇燃料生产

作为全球乙醇燃料第二大生产国和最大出口国,巴西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生物燃料可持续利用的国家,也是生物燃料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由于乙醇工业对巴西汽车及能源部门的巨大影响和潜力,巴西一直鼓励相关新技术研究,希望技术元素可以不断提高乙醇工业生产力。巴西生物燃料公司GranBio宣布,实现了以甘蔗纤维素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第二代乙醇燃料,减轻了生物燃料“争夺粮食”的弊端。目前,巴西生物乙醇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正在开发一项旨在提高乙醇原材料——甘蔗生产效率的机械化项目。传统甘蔗收割机会造成60%的土壤出现板结,新技术的应用将使其对土壤的影响降低至10%至13%。这一项目已经获得1600万雷亚尔(约合667万美元)科研资金。(张章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10-17 第2版 一周国际)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exuebao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腾讯微博http://t.qq.com/kexueshibao-2008?preview

欢迎关注中国科学报微信,请在公众号中搜索【中国科学报社】,微信号:china_sci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8826-836356.html

上一篇:我学者构想从月亮之上观全球变化
下一篇:国家公园:扬帆风不顺
收藏 IP: 123.122.15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