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仲绩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j6189

博文

洪塘的那个塘 精选

已有 4078 次阅读 2025-4-6 13:5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IMG_20250329_094744.jpg

离开全椒的那个早晨,见楼下窗外的马路上湿漉漉的,是晚上下过雨了吗?

昨天的一整天,都在洪塘。那是太座她原先插队的地方,一直想去都没有下这个心,退休这些年,总惦念着想去看一眼,可去过的人回来都有说已经“物是人非”,没有啥熟悉的人和可记忆的物了。出租车停下时,说是到了,那是原先公社驻地草庵,确实已记不得那还有当年的一丁点模样,可离早先插队生产队洪塘还有一段路,连个方向都没有找到。洪塘啊,或许是一个现代电子地图上都找不到的村落。

那么,来也来了,要不打算再找一辆车,去附近的神山寺看看,那里原先有个养老院,应该还有些“故地重游”味道,好像如今还是个旅游胜地,放松一下吧。可毕竟来洪塘是这次来的首要目的地,终于见路边的一长溜屋檐下,有四位老人眯着眼在“孵太阳”,虽说话含混不清,但知道有一“种粮大户”,应该是原先洪塘的人,沿着大路笔直走,过了桥可以看到一栋大房子,应该就是了。

谢过,走起。过桥后果然远远看到有一栋铁皮顶、钢结构的厂房模样大房子,应该就是了。还没有近前,屋前就有狗就“汪汪”迎着叫唤过来,一长溜房子里走出一个人。俩陌生人再一端详,太座认出了那个人,“小五”,而且还是老干妈的小儿子。老干妈已经不在,当年瘦瘦小小,长着一张惹人喜爱娃娃脸的“小朋友”,半个世纪的岁月过去,已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庄稼汉、与时代同行的企业家。久居城市的小农思维果然限制了人的思维。钢结构库房里堆满各式农机,从营养土、育苗到犁地、收割,一应齐全,说来农村走机械化、大面积耕种,才是农民“种地”“谋生”,奔小康的一条大路,“小五”无愧地成了当地的响当当“种粮大户”。

原先知识青年的住房已经完全没了踪迹,只有一个叫“洪塘”的那个塘还在。据说,当地曾经有一地主,姓洪,这块原先没有名称的水塘就渐渐被人称之为“洪塘”。临塘的拐弯处曾经搭建过一间土坯房子,那是知识青年当年的住屋。如今,水塘的面积扩大了,养鱼,蓄水,一汪碧水,无论是旱是涝都得有个心思要保秋后有个好收成。“小五”说好多天没有下雨了,正盼着能下一场雨,田里的小麦正等着呢。这个时季的小麦可不同于水稻,还不能指望灌溉。虽说有“洪塘”的塘,“洪塘”的水,可“地”水不及“天”水,望着一大片绿油油的小麦,还得有足够的信心和多一点的准备。

饭后,“小五”开车带我们去了神山寺和黄栗树水库。全椒果然是千年古县,一本《儒林外史》守候着人性和理想,一座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古寺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小岗村农民“托孤”掀起中国农村改革宣言……故事和传说,无不述说的是当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小五”指着神山寺大雄宝殿前的石壁上刻有5条飞龙的石碑,讲述的是龙的传说;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的黄栗树水库,那是当今给种田人保驾护航的民生工程……旱情犹如救火,稍有延误就是一次歉收一场灾难。

一路走来,这位从田头走来的企业家,又与我们说起了科技进步带来的紧迫感、国际粮食市场的贸易波动……真心希望这位摸爬滚打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民企业家,能与所有在这个春天里有过担忧的人都能获得收获和满足,在接下来的每一季节都无忧且温暖。

与“小五”一起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行驶在宽敞的柏油马路上,听他讲述长长的时光里发生的那些人和事,有一种在平行时空恍如隔世的感觉。

惊雷响起处,没有人能掂量出这代人所蕴含的精神和能量,“老干妈”的孩子们,进步、创造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这一切都正在发生。

……

全椒,下雨了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85605-1480861.html

上一篇:后会随缘
收藏 IP: 101.86.88.*| 热度|

18 许培扬 刘进平 张珑 李学宽 朱晓刚 王涛 杨正瓴 郑永军 周忠浩 孙南屏 高宏 雒运强 张晓良 尤明庆 钟炳 谌群芳 孙颉 陈蕴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IP: 183.213.74.*   回复 | 赞 +1 [2]陈蕴真   2025-4-7 12:19
陆老师这篇文章,让我想起张承志。您温和。
回复  陈老师好!向一代人的青春致意!
2025-4-7 13:5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6 15:49
《洪塘的雨》散文诗

清晨六点半的露水
在柏油路上画着褪色的地图
昨夜或许有雨来过
像四十年前那个离别的黄昏
把知青的脚印都冲进泥土褶皱里

出租车停驻的刹那
公社草庵的瓦檐在记忆里坍圮
水泥楼房吞噬了晒谷场的蝉鸣
连指路的槐树也化作电杆上的二维码
导航仪在时光断层里迷失方向

洪塘蜷缩在电子地图的盲区
像被时代橡皮擦抹去的铅笔字迹
只有野蒿在废墟上摇晃
用荒芜的绿意丈量往事
几粒麻雀啄食着时间的碎屑

我们站在记忆坐标的虚空处
看晨光将潮湿的沥青蒸成雾
那些说"物是人非"的人
不曾看见砖缝里渗出的旧月光
仍在缝补着支离破碎的乡愁
回复  许老师,你也太牛了
2025-4-6 16:0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2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1 17: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