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过后,就准备着要到春节了。
一碗腊八粥,飘着冉冉白雾般弥漫的香味、甜味,还有冬日里的暖意、惬意,平平常常的几味凑在一起,顿时就添了过日子的仪式感。“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一刻,有了这碗粥,生活的意境自然就不同,如同腊八粥那般的丰富多彩,也如同腊八粥那般的甜甜蜜蜜。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不容易。疫情袭来,要做好自身防护,那么每一件就显得更不简单。然而“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于是,就有了自娱自乐、自得其乐的烩生活。
一个人,一扇窗,一台桌,一杯茶,一张帘,一份淡静的心情,一份属于自己的天地。走过红尘喧嚣,时光深处看似风轻云淡,那是有人在为此默默的守护。彼此由互联网来祝愿、取暖,生活可以是“福寿全”的“佛跳墙”,也可以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全家福”,更可以是垂涎欲滴的“什烤羹”(正宗老宁波可以帮助指正),岂不安好。
一锅“大杂烩”,“英”材荟聚,有个先后顺序,也讲究成材前的“煎炒烹炸焖馏熬炖”,犹如“人尽其才、物尽其材”,能再加上一段渊源一个轶事,则更尽饕餮客的喜好和口味,也遂了闲心人的怡情和淡然……
“佛跳墙”里鱼翅应该不会少。记得第一次去香港参加培训,趁休息的时候找到了十多年没通音讯的老伴家堂哥。在一家会员制的餐厅吃饭。窗外是蓝天白云的维多利亚海湾,脚下是密密喳喳的游艇,冷盆热菜轮番上桌,吃是传统也是特色。其中端上来每人一盅汤,满满也就一二筷的光景,觉得好吃,“这个细粉(粉丝)好吃!”,同去的林暗暗攥了一把“这是鱼翅”。那个时候,团队规定出去要二个人一起同行,这一攥给我长了见识。
“全家福”里,虾也是当然的食料。看到老伴在水池前挑虾肚里黑线的剪影,不由自主的会想到当年“阿孃”蹲在水缸边洗虾的情景。靠海的渔村,虾是少不了的,而且每次看到虾都是满腹虾籽的,稍微一动,红红的虾籽就会掉下来,我希望能把籽都滤下来,捏成团,放在淘箩里平摊开,晾晒后,可以给远在东北“插队”的阿姐寄去。“阿孃”会在站起来的那一刻,揉揉有些蹲麻了的脚,咕嘟一句“还是有点良心的”。
姆妈做“什烤羹”,蛋饺都是自己做的。那时候,过年鸡蛋是凭票供应的,冻蛋比鸡蛋可以多买一些,所以过年的时候,蛋饺常常是买冻蛋化了以后再贴的。过年是大人忙碌的时节,也是孩子们“放羊”的日子,看姆妈做蛋饺,几个小孩头攒着头围在煤炉边看热闹看新奇。那时的油,珍贵的可以,用一块猪油在锅底涂抹一下,略热时一勺蛋液铺下,呈长圆状,稍凝固后挑一筷肉馅……如今都不做了,去超市里买就是了,也就没有了姆妈的味道了。
……
生活就是一锅“大杂烩”,安抚了以往艰辛的节俭岁月,抚平了如今安逸的岁月静好,唯独不能改变的是培育滋长了的味蕾。
生活的滋味,何尝不是一场“烩”,酸甜苦辣咸麻香,加点心事、心思,添点烦恼、憧憬,烩出了别样的滋味、认可;生活的方式,何尝不是另一种的“荟”,赤橙黄绿青蓝紫,聚集情感、思想,调动精彩、明亮,终将绘出一幅温暖、灿烂的世界。
生活在继续,那就慢慢“烩”。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