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虽拒稿,但希望这几位教授的建议对作者有帮助 精选

已有 18071 次阅读 2016-7-14 14:0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虽拒稿,但希望这几位教授的建议对作者有帮助

喻海良,2016-7-14

最近几天,关于学术界出现了几件关于学术论文的大事,包括:SCI数据库被甩卖、SCI影响因子更新说明、央视曝光500多家高校师生买卖论文等。在这里写一个杂谈,说说自己的观点。

首先说说论文水平。今年当SCI影响因子出来的时候,科学网上有一篇博文以影响因子超过3作为高质量期刊的标准,我觉得很是荒诞。这几年,我参加大小学术会议多次,接触了很多知名学者,也聊过一些关于论文等级的话题。对于绝大部分教授的观点,一个人的学术影响力,绝对不只是简单地看他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他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而应该看他在自己领域发表情况与贡献。至于论文水平比较,也应该是和自己领域的人员进行比较。前两年,悉尼大学的一位教授给我讲述他们学校一个老师的职称评定故事。在悉尼大学,有一位老师申请教授职称,一开始学校不同意。原因很简单,这位老师论文的引用次数太低,H因子太低,好像才10。我相信科学网上有不少博士生可能都会超过他的“数据”。然而,这位老师反驳,他的领域的人员的引用次数都不高,在他的领域,以前有一位教授比他强,但是已经退休了,现在,他就是澳大利亚该领域的Number1。后来,学校给他评上了教授。前几天,我参加了NUMIFORM国际会议,会议的第一个大会报告由MIT教授K.J.Bathe完成。Bathe教授是我们领域的绝对大牛人物,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维基百科查查他的简历。在大会报告中,我观察到他列出的所有代表性论文全部出自本领域期刊Computers& Structures。如果只是简单地看大的学科领域分区,比这个期刊好的还有很多,这个期刊在中科院分区为3区,并列为非Top期刊;如果只是简单地看影响因子,这个期刊可能会被不少幼稚的学生嗤之以鼻,太小了,才2点多一点(几年前才零点几)。然而,这个期刊就是他研究领域的好期刊。所以,如果评价一个人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看影响因子、期刊分区,太肤浅了。

说道论文水平,自然要说道SCI最近微信群里面,讨论多的就是SCI被母公司卖掉了。今年看了一些关于SCI数据库发展的材料,才知道这个数据库的第二个用户居然来自中国。当然,随着SCI在中国越来越火,这家公司的营业额也一直增加。听说,就SCI数据库,现在每年的利润已经涨到$10亿。然而,为什么在利润一直增加的同时,还要把他卖掉呢?我个人感觉就是这家公司已经知道SCI的利润快见顶了。而公司是否能应该卖掉,最佳时期就是在其利润快到顶的时候,有一部分人认为他还会涨,而有一部分人认为过不了几年,它可能会跌。就SCI数据库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是SCOPUSSCI数据库,过于偏重于“语言”。以机械工程领域为例,国内的机械工程学报,一直都是机械领域的最佳期刊,可能就是因为是中文,一直都没有进入SCI数据库。然而,他们新成立没几天的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马上就被SCI数据库收录。相反,SCOPUS数据库则全面很多,里面非英文期刊也多很多,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更加真实地反应各国科技水平。虽然SCOPUS数据库开发没有几年时间,但是在西方国家有如雨后春笋,用户越来越多。在澳大利亚,我没有见过一个高校没有订阅SCOPUS数据库。在西欧国家的高校里面,我想也是很难找出几家高校没有订阅SCOPUS数据库的。我不知道其他人使用数据库的情况,但是就我自己而言,这几年已经很少用SCI数据库查阅论文了,相反,基本上都是采用SCOPUS数据库,全面而且比较人性化。

虽然SCI迟早会退出江湖,但是写好一篇学术论文还是非常困难的。这些年,我陆陆续续发表了不少论文,但是,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写出更漂亮的论文来。这不昨天,我和我师弟两人从早晨9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多呆在一个黑乎乎电镜室做了一整天的实验,在连续作业的10个小时里面,除了吃饭的十多分钟出来走动一下之外,就没有见过自然光。另外,实验还没有最终完成,明天还需要继续奋斗一天。关于这一个实验,我自己已经做了几个月了,另外,还有几个师弟帮忙了好些天,做完明天的实验,整个实验才算完成一半。下个礼拜,我又将去新南威尔士大学做实验,还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等所有的结果都做完了,还需要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再补充实验研究。最后,才能够开始写论文。一篇好的论文,从开始设计实验、动手做样品、各种性能检测、微观结构分析,需要花的时间至少好几个月。写完论文后,投稿、修改,还可能遭遇拒稿。就是这样,每一个人都不能例外。不付出,就不能够有发表。

写好论文只是第一步,论文拒稿也是非常痛苦的。昨天晚上,给一位作者发送了拒稿信,我希望他今天别在心里骂我。对于他的稿件,我安排第一次外审的时候,送给了三个审稿人,其中一个审稿人拒稿,一个审稿人大修,还有一个审稿人建议小修。虽然一开始,我打算直接拒掉该稿件,但考虑到作者写一篇的论文不容易,另外,推荐论文小修的是国内的一位杰青。在给作者回信的时候,我特意说明,作者必须重视第一个审稿人的建议。收到修改稿后,我马上安排重审。结果,一开始推荐拒稿的审稿人很生气,直接拒绝再次处理该稿件,我当时心都凉了,他肯定觉得我没有尊重他的建议。于是,我又联系上加州大学一位教授帮助进行最终裁决。很遗憾,他认为作者没能够回答第一个审稿人的建议,并指出论文存在的一些其它缺点,然后建议拒稿。也因此,我不得不选择拒稿。虽然拒稿了,但我希望这几位知名教授给的建议对作者修改论文有帮助,最后找一个合适的期刊发表。

写论文发论文压力大,但是也用不着买论文。关于论文发表,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包括我自己也有发表论文的压力。当然,我的压力,不是需要论文评教授或者去找工作(即将回国,学校已经直聘教授了),也不是需要论文获得奖金(在卧龙岗大学,你的收入是固定的,发表学术论文是工作的一部分,写多写少是一回事,没有任何奖金),而是希望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积累,在国际上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当然,影响力这东西非一朝一日之事,必须持续不断地奋力前行。我见过很多人,评上教授了,就以为自己登封到顶了,不再努力了,过一些年,学术影响力不见得比讲师高很多。当然,对于绝大部分人员而言,即使写论文、发论文压力最大,也不能去买论文的。前天,央视曝光的500所高校师生买论文一事,我曾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要去花钱买论文呢?一开始,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可能是他们的压力太大,所以才走上极端。然而,突然之间,我改变了观点。我个人现在的观点只有一个,他们可能是能力有限,但是还想着高处。有些人,本来就应该读一个本科去找工作,非要费尽心机来读博士,结果毕不了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花7万去买一个自己根本就不在行的博士论文。至于那些买论文评职称的人员,也是如此。自己连几篇学术论文都写不出来,还要去花钱买论文,再评上教授,再去指导博士生,再让这些学生去花钱买论文,毕业拿一个“假文凭”(没有真实水平的文凭,即使证书是真的,也是假文凭)。

……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990646.html

上一篇:胡壮麒院士,我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
下一篇:新进副教授必先入职博士后?
收藏 IP: 27.32.92.*| 热度|

29 王从彦 陈楷翰 刘克 章晋勇 李盛庆 李得建 陈辉 璩存勇 马军 黄永义 李天成 黄仁勇 叶建军 翟远征 田文洪 周向进 赵锐 胥楚贵 梁洪泽 郭战胜 汪晓军 邹少浩 刘瑞亭 郭淼 xlianggg zjzhaokeqin shenlu yunmu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