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获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的准备过程(附申请书)
喻海良,2013-09-11
昨天,曹建军老师写了一篇《我为什么申请不到博士后基金?》我在推荐了博文的同时,给了评论“博士后基金主要看你前期基础,不在乎你的研究课题。你的论文还是你的弱项,有点少。”
博士后科学基金,被不少人认为是从事科研生涯的第一桶金。很幸运,我曾经获得过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和特等资助。而就我本人而言,没有任何的关系户,合作导师更是不可能帮我去拉关系,让我获得资助。因为,他本人不关心这些小项目,而且,得与不得,属于博士后自己的事情。当然,在博士后申请过程中,没有他的签字是不可能获得资助的。
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很多人认为是在比项目或者课题,其实不然。博士后基金委的老师到清华做申请动员时明确指出:博士后科学基金属于人才基金,不属于课题基金。在基金申请中,可能有50%要考虑申请人前期成果和后续发展潜力,至于课题和研究环境,可能也占到50%的比重。在国内,由于博士后流动站通常都设置在比较强的科研单位,博士后合作导师通常也都比较强,不是院士,就是知名教授,因此研究环境这一部分的比率,大家都差不多。研究课题相对而言也都差不到哪里,因此,大家比什么?就是比申请人本身的研究基础和研究前景。
为什么博士后科学基金评价过程看中申请人本身研究基金和科学前景?
这一项,可以从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总则中得出相关结论。“第二条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旨在资助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促使他们在科研工作中完成创新研究,并迅速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复合型、战略型和创新型人才。”这里面提到的都是强调对“人”的资助,而没有强调对科研课题的资助。特别要说的一点,就是博士后科学基金在评审过程中,是强者获得更多的资助,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很显然,曹建军老师在博士后基金申请书中只列出9篇学术论文,其中4篇为中文期刊,这是他最大的弱项。据我自己周围获得博士后基金的另外4个人,通常都有论文在20篇左右,而且他们都只获得二等资助。
下面写写我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经历:
(1)研究基础积累。这一条是读博士和博士后第一年的首要任务。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值得培养的有潜力的年轻人,但是,这个社会不用“证据”说话是很难打动评审人的。个人认为一个博士后的基础积累包含:期刊论文、会议(邀请)、专利、学术期刊评审人、获奖等等。
(2)研究申请书撰写。旁边有不少朋友都说要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但是,很多人都是在博士后申请开始后才准备撰写,打着中与不中的尝试性心里。很显然,评审人也是很容易看出里面的毛躁部分。我在确定要做博士后之后,马上准备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足足认真准备了好几个月。
(3)优秀申请书学习。在我申请博士后科学基金的时候,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份前些年获得一等资助的人员的申请书。这些都给予了很多的帮助。不认真看看别人怎样申请的,怎么可能知道自己的不足。
(4)合作导师评价。与其说合作导师评价,不如说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如果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认为很“优秀”,自然很难说服评审人认为自己很优秀。也因此,要用简单的半页纸,把这些年自己积累的最好的最大的“亮点”写出来。
(5)二级学科选择。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过程中,把所有二级学科相同的人放在一起比较。很明显,如果把自己的申请书放到一个特别容易出成果的方向上和他人比较,自己容易吃亏。所以,这一条也很关键。因此,要合理采用战术,避开强敌。
附件是我的申请书,希望可以给博士后科学基金申请的朋友提供一份帮助。(课题内容部分由于涉及合作导师的工作,部分被我删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