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师给予一片森林
喻海良,2012/2/11
这几天忙着写份材料,忙呀,也忙得好多天没能写博客发表意见了。当然,忙里偷闲,也还是回科学网看看。看着在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争论不休之际,我还是决定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也当给自己减减压。
前些天,博友指出了几类学生不能留,后又指出几类导师不能选。后有人明确指出,师生不是对立关系。就个人意见而言,曾指出:遇见好的学生,导师之幸;遇见好的导师,学生之幸;好的学生遇见好的导师,中国之幸。在这里,就不再累赘师生关系,而单独说说导师给学生什么。
入师前,给予学习机遇。人一辈子的成就,10%靠天赋,40%靠勤劳,剩下50%靠机遇。机遇中,我认为学习机遇是最重要的一条。同样在农村长大,一分之差考上大学和落榜者以后发展天壤之别;同样在大学里面工作,有机会外出进修和学习的同事将来发展基本比其它人要快。我这并不是唯学历论,但就国情而言这都是事实:有学习机遇的人发展更快。导师同意接收你作为他的学生,也即明确的给了你向他和他团队学习的机遇。或许有人回反驳,找了别的导师也一样,但事实也就是你学的东西将完全不一样。除非这个学校办的一塌糊涂,很多导师干着同样的事情。
拜师中,给予一片学术森林。对于博士研究生,通常导师只是给学生安排一个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自己看文献、思考研究内容、完成实验方案、发表研究成果。过程中,给予帮助最大的也就是监督进展、提供经费、修改论文等。所以,当学生毕业的时候,也不会去在刻意感谢导师在知识方面的付出。我见过的经典模版就是这样的:“导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帮助。他广博的学识、对于科技发展敏锐的洞察力、工作作风的严谨以及生活上的俭朴和对待自身荣誉的谦虚……等等,这些令我肃然起敬的人格魅力足以让我终生为镜,时刻警醒、鞭策自己。”须不知,导师最大的作用,就是把你带进了一片学术森林,然后你在这个领域自己不停地开垦、收获。至于收获大小,就看学生自己采用什么机械、付出多少劳作了。
出师后,给予一封推荐信。很多研究生都不会把推荐信当一回事,也有很多导师也是让学生自己写自己签个名。须不知,国外对推荐信看的比发表论文还重要,一封好的推荐信,胜似关公大刀,无往不利。就推荐信而言,导师一般都会突出学生的主要优势。比方:动手能力强、实践技巧好;写作能力强、论文著作多;为人处事强、沟通表达好;头脑反映快,创新意识强;……相反,也会指出一点点不足。只有这样,你到了新的地方,才能够扬长避短、全速发展。
学生不要指望导师什么都会,什么都手把手教你。的确,一个学生在博士期间主要工作是从导师及其团队学习科研流程、掌握科研思维。如果博士期间,导师只是给你几根好的木头的话,你用两天也就没有了;如果导师给你一片森林的话,你将有无穷的收获,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