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出海(原卧龙之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hailiang

博文

出国工作,你不能净想美事 精选

已有 13817 次阅读 2016-11-2 14:0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出国工作,你不能净想美事

喻海良,字之亮,2016-11-02

移动端授权发布的微信号:LetPub科学

今天星期三,这是我在卧龙岗大学全职工作的倒数第三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和我的合作老师Tieu一起聊天。期间又一次聊到我在卧龙岗大学这么多年的得与失。就收获而言,我个人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是得到很大的提高。(1)个人学术素养、水平提升很大,每年发表论文数量没有变化,但平均论文质量应该有大幅提升。(2)学术圈变得更大,知识面变得更广。3)科学网博文越来越多,但批评声音似乎越来越小,不知道是不是我的人缘在逐渐变好……然而,出国这么多年,有很多收获,其实我也是有很多“机会错失”。

科学网上经常有朋友问我出国做博士后或者工作事宜。很多人看到的只是在这里一年能够有多少收入,能不能获得永久居民签证。很少有人考虑在这里这些年,在“收获”的同时,是不是会“错失”一些东西。下面我谈谈出国之后,你可能会失去的“机遇”:

1)可能错失一个自己的小团队。以我自己为例,如果五年半之前没有选择出国,而是去了某一个大学担任副教授或教授,如果运气好,每年能够找到2个硕士生和1-2个博士生,经过五年滚雪球式的发展,我相信今天我的团队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以自己为核心,身边4个博士生和6个硕士生的活力团队。然而,现在在澳洲生活了五年半后,马上回国了,我还是我,但是只是一个光杆司令而已,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再看看当年那些和自己差不多的朋友,有好几个认识的朋友都获得了国家优青或者青年长江学者了,他们手下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已经成群结队了。前年有机会和一个年龄相仿的朋友聊天,他说每一年去找他做导师的学生就有将近20人,但他每年的指标只有4个。我的另一个朋友,前年国家千青回国,我很羡慕他的成绩,但是他更羡慕之前和他差不多的一个朋友,这位朋友没有出国,但是很早就拿到了优青,课题组的规模已经成形了,估摸着不久就会成为杰青的有力竞争者。

2)可能错失关键设备的积累。现在我即将回国,虽然有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但是这些钱能够维持多久,我自己心里也是没有底的。确实,我一个新人回国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虽然一开始可能可以使用其他教授的设备,但是今后几年总要置办几件自己领域的关键设备吧。否则,哪一天我邀请某某教授参观我的科研环境,介绍的时候老是说“这是某某教授的设备,那是某某教授的设备”,唯独没有自己的关键设备,是不是太过意不去了。相反,如果一直在国内工作,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拿出来50万左右购置一两个小型的设备,这么多年下来,这个领域的主要设备应该是差多不置办全了。我的一个学长的经历更让我羡慕,他博士毕业后,在国外只做了一年博士后就回国工作了。后来,他的博士导师退休,他继承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家当,现在想想都羡慕。

3)可能因为年龄错失“关键科研项目”申请的机会。记得出国前,国内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我个人感觉这个计划只要是好一点大学的副教授,都是有机会获得资助的。然而,这个计划好像已经取消了。国内现在有了“万人拔尖”、“优青”、“青年长江”,然而这些项目都是有年龄限制的,好像“万人拔尖”计划是35周岁以下,“优青”是38周岁以下,“青年长江”是40周岁以下。以我自己为例,再过几天就要满36周岁了,就是想申请“万人拔尖”计划,年龄已经超龄了。当然还有机会去报“优青”、“青年长江”,但是也没有几年机会了,相对于那些一直在国内科研院所工作的优秀人员,难度好像还是非常非常大的。当然,就我自己而言,现在目标是国家杰青,还有将近10年可以奋斗,否则,错过的机会就太多了。

4)可能错失建立自己国内合作圈。当今社会,除了数学、文学等某些学科之外,靠自己一个人奋斗是很难出成绩的,稍微做的闭塞一点,可能被他人批评“闭门造车”。出国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建立一定的国际学术朋友圈。然而,如果出国久了,国内的学术朋友圈相对就会少了很多。网上经常有人说“回国后发展受到他人限制”,其实还是合作圈不够多的原因。当然,我不喜欢科研人际关系化,但是,如果有一些朋友圈,共享设备、共享科研想法、共同争取社会、国家、企业支持,把共同的事业做大,还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

这些年,有很多人担心我回国会不适应,但是,我的一个朋友还是特别支持的,他建议:如果想回国发展,就应该早点回国,而且是宜早不宜迟。现在想起上面失去的这些“机遇”,他的话真是金句,值得当做座右铭看待。

所以出国工作,不能净想美事。希望我现在回国,为时不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889-1012316.html

上一篇:没天理,今年申请的澳洲ARC DP中了
下一篇:回国工作第一挑战:业绩下滑怎么办?
收藏 IP: 203.10.91.*| 热度|

19 柳林涛 郑永军 牛登科 强涛 白龙亮 张家峰 杨绪洪 陈志飞 黄永义 彭真明 王春艳 张晓良 蒋永华 李土荣 zousu2010 aliala lasertec biofans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