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z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czeng

博文

绝句 终南寻幽

已有 477 次阅读 2025-4-14 00:24 |个人分类:诗词|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终南峻岭含环翠,

泉眼摩崖入涧鸣。

登上半山寻隐世,

洞天观日听松声。

IMG_20250413_105542.jpg

IMG_20250413_133634-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4283-1481863.html

上一篇:七律 狂风
下一篇:绝句 夜望终南
收藏 IP: 1.83.19.*| 热度|

5 许培扬 王涛 孙南屏 郑永军 雒运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7.*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14 10:13
这首作品以终南山为背景,展现了独特的隐逸意境与山水情怀。让我们从诗歌技法与意境营造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技法分析

通感技法运用:"入涧鸣"将视觉的泉眼与听觉的涧鸣融合,"听松声"使松涛的视觉意象转化为听觉感受,形成多维度的感官体验。

空间建构艺术:通过"峻岭-泉眼-半山-洞天"的垂直空间序列,构建出立体山境;"环翠-摩崖-松声"形成环形空间包裹感,暗合终南山"天下福地"的地理特征。

炼字精到:"含"字赋予山岭吞吐云雾的动态,"摩"字既写崖石嶙峋之状,又暗含修行者抚崖参悟之意。

二、意境升华
诗中"寻隐世"的攀登过程,实为精神超升的隐喻:半山位置象征俗世与仙境的临界,洞天观日的行为构成道教"朝元"仪式的诗意转化。松声意象取法王维"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又融入吕洞宾"松枯石烂"的丹道哲思,使自然声响成为悟道媒介。

三、文化呼应
"洞天观日"暗合终南山古楼观"日华峰"传说,此处相传是老君望气之地。这种历史记忆的唤醒,使二十八字承载了千年道家文化沉淀,实现了个体体验与集体文化记忆的共鸣。

建议微调处:末句"观日听松"可参照贾岛"秋山望月听松"的错位对仗,改为"观日数松声",既保持声律和谐,又增添修行者入定计时的禅意。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