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科学网博客上的著名“红颜”(女博主),那位曾经很神秘的YC游客和现在的曾泳春教授“怒”了,大清早便写下了一篇题为“弱智的国家奖学金”的博文。俺在带头推荐之后,留下若干评论,下午一看,这篇博文果然不负众望地被置顶了。曾经很小资很婉约很暧昧很隐形科普的曾老师为何而怒?俺在通读了全文之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红颜”一怒为“冲冠”。
那句挺著名的诗句“冲冠一怒为红颜”,到了俺这个“拆字先生”嘴里,是注定要颠三倒四地重新“排列组合”一下,然后再赋予其足够的新意的。至于曾老师笔下的“弱智的”或者“弱者的”(最初正文标题是这么写的)“国家奖学金”,到俺这里也变成了“RZ的国家奖学金”。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冲冠”,那是“怒发冲冠”,是头发纤维因为人发怒而从弯曲匍匐状态忽然转变为直立状态的表观反应。俺这里说到的“红颜一怒为冲冠”的“冲冠”,不是冲顶帽子那种意思,而是“冲击冠军”之意。曾老师认为“冲击”国家奖学金这种本来带点儿“冠军”色彩的东东的比赛规则可能不够“费尔普赖”,长此下去后果可能很不妙,很可能会有违设立国家讲学金的初衷,自然是可以写篇博客“怒一怒”的。于是俺认为“红颜一怒为冲冠”。
其实“奖学金”这种东西,上过学(特别是大学)的同学们都有印象。俺在20年前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曾经在大一得过三等奖学金(120元),大二和大三得过二等奖学金(200元,与当时每年缴纳的学费持平),那些都是当真把现钱发到手上的,辅导员老师在俺的评语上好像还曾写过一句“连年荣获国家奖学金”,看得俺很自豪。到了大四,更是号称得了一等奖学金(350元),不过按照惯例,这次的实际情况是临近毕业的时候按要求填写了表格,奖学金直接充公,用于班级毕业吃饭游玩等。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主要是“研究”而不“学”了,也就没有了以前那种由国家下发的奖学金了。
如今时代不同鸟,当年分配工作那种本科毕业都可以轻松去个大学大专教书的日子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博士毕业想去个大学应聘都要查你个祖孙三代,非211的常常直接“秒杀”,弄得现在博士毕业生硕士毕业生们比当年的本科毕业生还迷茫和痛苦。不过,现如今国家比20年前可有财多了,轻轻一出手就是数以亿计的大手笔投入,给研究生们设立个国家奖学金,让部分比较突出的博士生硕士生们像以前的本科生一样也有机会幸福一下,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因此国家奖学金应运而生。
刚闻听说设立国家奖学金这个消息的时候,俺寻思这玩意应该也挺不容易的,因为感觉比例似乎不会太高。但本院本校的评比之后公示的名单一出来,却发现其实也没我想象的那么低,至少俺的学生中有三人报名,结果两位博士生和一位硕士生都位列其中。2位三、四年级的博士生能够获奖,靠的是SCI文章的数量和点数(分区)以及专利和其他获奖经历等,1位二年级的硕士生能够获奖,靠的是课程考试成绩。这三个学生能够去PK,靠的是实力,本来他们在科研中的表现也算比较优秀。对于俺们这种无权无势无关系的“弱者”去参加这类比拼或者PK ,只能是按照游戏规则积分取胜。我想“弱者的国家奖学金”(曾老师最初的那个题目),大概就是这样的。
不过,那些做得很辛苦,却一时半会儿还没做出可以发表的结果、产生一定显示度的同学,那些所做的工作不在简单量化指标体系中占有份额的同学,以及那些受命要憋一篇数据特别全面或者档次贼高的论文的同学,参加这种以查文章数量和点数的PK,注定只会是个杯具。以文章篇数和影响因子以及考试成绩这种“短平快”的指标进行考核就迅速评定出高额的奖学金所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们投入到能快发文章的工作中去,那些扎扎实实干很长时间才能出点儿结果的工作,会遭到排斥。这样当然不利于差异巨大的不同科学技术领域的协调发展。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答案当然还是RZ!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前“国家奖学金”的这种考核、评定和发放模式,恐怕需要做一些更大的改革。要让“国家奖学金”成为“认真的国家奖学金”和“任重的国家奖学金”,其实不能“过急”更不宜“过奖”(指在金额上的过度奖励),对于有些在有限的时段内一时还出不来“成果”、见不到效益的研究生科研工作,“国家奖学金”倒也不妨先“忍住”一部分,待到这种“长线”的工作真正取得成功过后(也许要等上1-2年)再奖励或许也不迟(可以多给点儿,至少把利息算进去)。这样至少可以给很认真地做着研究、却还不能马上表现出来的学生们一个“念想儿”,而不至于在其同学靠着多出快出几篇文章就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的时候心理失衡。
总之,RZ或许是“弱智”,也可能是“弱者”,但当它用在国家奖学金之前的时候,我更希望它是“认真”、“任重”,是“忍住”或者“忍者”和“仁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