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请教]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老师的贡献评价

已有 7179 次阅读 2019-8-9 16: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杨振宁, Chen-Ning, Franklin, Yang, 贡献

[请教] 杨振宁Chen-Ning Franklin Yang)老师的贡献评价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7年和 Tsung-Dao (T.D.) Lee (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Chen Ning Yang,Prize share: 1/2;
Tsung-Dao (T.D.) Lee,Prize share: 1/2。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7 was awarded jointly to Chen Ning Yang and Tsung-Dao (T.D.) Lee "for their penetrating investigation of the so-called parity laws which has led to important discoveries regarding the elementary particles."

                             

    网上说:
    在2000年的时候,《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人类物理学终极封神榜单),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还是这个榜单里唯一一个活着的物理学家。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大牛,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请教:怎样客观地评价杨振宁老师的科技贡献?

相关链接:
[1] 新华网,2017-02-21,杨振宁、姚期智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7-02/21/c_1120503565.htm
[2]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
http://casad.cas.cn/sourcedb_ad_cas/zw2/ysxx/sxwlxb/200906/t20090624_1808811.html
http://casad.cas.cn/ysxx2017/ysmdyjj/qtysmd_124280/
[3]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57,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physics/1957/summary/
[4] 2019-03-13,【物理学家】杨振宁真实身份曝光,让世人感到后怕
http://www.sohu.com/a/301068705_472787
http://www.sohu.com/a/331848003_120066058
[5] 凤凰网,2019-01-05,杨振宁为什么没得到霍金那么高的评价?
http://tech.ifeng.com/a/20190105/45282056_0.shtml
[6] 2019-01-07,杨振宁为什么没得到霍金那么高评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972671322985179&wfr=spider&for=pc
[7] 2019-07-15,对比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http://www.sohu.com/a/326945460_777213
[8] 2019-07-10,再谈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http://www.sohu.com/a/325847108_120116627
[9] 知乎,2019-06-03,杨振宁与霍金相比伟大的多吗?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767437
[10] 美篇,2018-12-02,我们很多人误解了杨振宁!
https://www.meipian.cn/1rwhilf4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3029.html

上一篇:纪念志村五郎(Goro Shimura)先生
下一篇:再次期盼多层次的科学普及(科普)活动!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12 郑永军 朱晓刚 宁利中 史晓雷 许培扬 李毅伟 伍赛特 刘炜 刘德力 晏成和 黄永义 刘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IP: 202.113.11.*   回复 | 赞 +1 [4]杨正瓴   2024-11-6 02:59
[打听,建议] 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大气温度关系的定量实验室实验
   
不会重复 1956年“宇称守恒 conservation of parity, parity conservation”吧?
IP: 114.91.106.*   回复 | 赞 +1 [3]刘德力   2019-8-10 09:23
目前看起来确实牛!
如果我们醒悟这个:科学理论仅仅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粗浅意识后的一种逻辑“拟合”;它远不是自然规律本身。我想牛人也只是时代性的,可能过不多久就称不上牛人了。
回复    
  
虽然我不懂,都是感觉《对比霍金,我们的确欠杨振宁一个道歉 》八成是真的。
2019-8-10 12:17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不是赞成任何这类名利上的比对或排名(包括大学和期刊等),何况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时代,应该更多专注于科学或学术与历史及其介绍。
关于霍金的黑洞理论https://mp.weixin.qq.com/s/hj7Kijvn0hkU96K7Pm7iBQ(图片上的方程式及其历史)。
2019-8-10 13:462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222.129.124.*   回复 | 赞 +1 [2]刘钢   2019-8-9 22:47
有个中国人就相当不错了。不知是否有其他亚洲人。而且他还活着。
回复  华人全球诺奖得主12位https://mp.weixin.qq.com/s/yGyE8P9wZLQOcSNoByNgHQ
2019-8-9 22:49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但其他炸药奖得主都没尽到那20人中去。所以还是应该承认他有点儿厉害吧。
2019-8-9 22:53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不是说排名(包括大学排名意义都不大)的话题,是说至今为止仅仅12位,而且,包括文学奖。
2019-8-9 22:583 楼(回复 2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2019-8-10 12:124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IP: 106.39.68.*   回复 | 赞 +1 [1]史晓雷   2019-8-9 17:16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回复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过时的观点了?
  
现代人,必须强调“自身承担的社会角色”。
对社会负责,考虑到自己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2019-8-9 17:33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回复  其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44-1183335.html - 巴克斯特方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0379-759451.html
其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7221-882465.html - 外尔规范场论与宇称不守恒http://www.docin.com/p-918482261.html
其三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78447-1087668.html - 克莱因非阿贝尔规范场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882289-1094857.html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过这个领域,恰科学网上都有。
2019-8-9 22:482 楼(回复 1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其三(补充)是海森堡SU(2)群的http://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545838571的杨-米尔斯(克劳尔的博士生)方程https://m.doc88.com/p-7834745633536.html等。
2019-8-10 09:093 楼(回复 2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参见(补充) - 杨-米尔斯的论文https://www.jianshu.com/p/9698a2c31a8d - 杨的文章: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https://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2/20120911135806855682521/20120911135806855682521_.html
2019-8-10 09:494 楼(回复 3 楼) 赞 +1 | 回复
回复   
2019-8-10 12:165 楼(回复 2 楼)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4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3 07: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