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yang 求真务实

博文

千万不要“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

已有 3910 次阅读 2018-10-12 19:1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千万, 不要, 设立, 长期, 诺奖基金

千万不要“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


纯洁善良的陈德旺博主说:

《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已经刻不容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471.html

 俺以为:千万不要!!

    

网传一个故事(求证真伪):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3fd5c4547f00ecde972d90b381a721b.html

     当英国女王参观格林尼治天文台,得知天文台长、天文学家詹姆斯•布拉德莱(James Bradley,1693-03 ~ 1762-07-13)的薪金级别很低时,极为诧异,表示一定要提高他的薪金。

    布拉德莱甚是不安,他深知凛然的高贵,往往经不起世俗的蚕食和销蚀,他恳请女王千万别这样做,说:

    “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这个职位上来的,将不再是天文学家了。”

        

日本,先做出了一批诺奖结果;之后,政府才制定得奖计划。

而不是反过来。

    20013月,日本内阁制定、通过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一项数量目标:

    今后日本应在以诺贝尔奖为代表的国际级科学奖的获奖数量上与欧洲主要国家保持同等水平,力争在未来50年里使本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到30人。

    

拿诺贝尔科学奖,主要靠人品。

钱穆制度陷阱”,好像在科技评审里已经出现了。

     

    丁肇中说,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进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

同行评审越严,人类科技发展越慢!!

同行评审的实质:用已知的旧知识,来阻碍未知的新知识。

权威资料:

[1] 半月谈,2018-09-29创新找不着钱,伪创新到处骗钱?

http://www.banyuetan.org/dyp/detail/20180929/1000200033134991538184899973529362_1.html

  当前,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少伪创新项目“胆子大”“会吆喝”,颇受资本追捧,快速圈钱;而一些埋头苦干的创新者,由于“酒香也怕巷子深”,往往筹钱不易,苦苦挣扎。

[2] 人民网,2011-04-25,人民日报科技杂谈:钱堆不出创新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4471963.html

张辉,2011-04-25,人民日报,第020:科技视野,钱堆不出创新 

  诚然,没有钱许多事情办不成,但是光靠钱,却堆不出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科学史上的很多实践证明,钱并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我国“两弹一星”的科学奇迹,是在国家经济极其贫弱时创造的;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科学家的诸多重大发现和发明,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诞生的;美国和德国为率先研制喷气引擎展开竞争,经费缺乏的德国却另辟蹊径获得成功……

相关链接:

[1] 陈德旺,2018-10-12,设立长期资助的诺奖基金已经刻不容缓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940-1140471.html

[2] 赵明,2018-10-03,日本18年里18人拿了诺贝尔奖,是否真的可怕?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615-1138658.html

   218 人的获奖工作有 17 人是在上世纪最后 30 年完成的。只有生理学或医学奖 得主山中伸弥的工作是 2005 年左右完成的。

   3、日本经济正是在上世纪后三十年是最繁荣时期,科技的发展也是最好最快时期。而诺奖颁奖一般都是有20年左右的延迟期。

[3] 王元丰,2018-10-11,中国科学家为什么离诺贝尔奖很远?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6140-1140169.html

[4] 文双春,2016-05-12,新领域大多由拿小钱或不拿钱的人开创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76652.html

[5] 文双春,2016-08-19,基金挂了只因没创新或评委不懂?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97348.html

    越是小同行越不认可其他同行的创新,这样的事情在论文投稿中更常见。

[6] 2017-06-18,《Zenas 公理:2017年继续领跑世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061527.html

    里面列举了大量的洋人的实证研究,如:

    (1201511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Measu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cientific gatekeeping,证明:

    同行评审在预测“良好的”论文方面是有效的,但可能难以识别出卓越和(或)突破性的研究。

    (220167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Peer review and competition in the Art Exhibition Game 都证实同行评审系统导致好的研究不能发表。

[7] 科学网,2014-10-21,丁肇中:一生最重要选择就是只做一件事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10/305802.shtm

[8] 凤凰网,2018-07-08,丁肇中:中国科学家有成绩就升官 是误入歧途

http://news.ifeng.com/a/20180708/59056030_0.shtml

    科学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以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因此,专家评审并不是绝对有用的。因为,专家评审是依靠现有的知识,而科学的发展是推翻现有的知识。所以受到别人的反对是很好的事情。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40485.html

上一篇:向日葵正在开放:卡片机傻拍2018(140)
下一篇:另类的孤独(蜀葵):卡片机傻拍2018(141)
收藏 IP: 202.113.11.*| 热度|

34 宋威 刘炜 陈德旺 蔡宁 王从彦 郑永军 蒋继平 梁洪泽 何海 冯兆东 李学宽 闵应骅 李帮建 朱晓刚 潘学峰 文端智 刘建彬 雷宏江 苏力宏 戎可 刘山亮 代恒伟 李毅伟 秦四清 王宏琳 曾太平 李霞 王水 汪晓军 姚远 张成岗 张忆文 liyou1983 puhj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