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二):风险 精选

已有 7274 次阅读 2012-11-26 12:18 |个人分类:地震地质|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风险, 青藏高原, 对策, 高海拔, 野外地质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二):风险

陈桂华

 

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开展野外地质工作的风险因素可以归纳一下几点:

1、高原病

高海拔地区气压低,空气中含氧量少,高原内部可能含氧量只有东部低海拔地区的一半。为了维持人体需要,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只有更努力工作以获取足够的氧气。因此,刚进入高原,由于供氧不足会出现头疼、呼吸急促,头晕。如果剧烈运动,会出现呕吐等。在一段时间以后,大部分人的心肺功能调节过来之后,高原反应会消失。如果心肺功能跟不上,就可能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恶性症状。而进高原之前的心肺疾病,可能在高原上出现急性恶化。比如感冒后进入高原,很可能很快导致肺水肿。感冒被认为是高海拔地区的致命小病。虽然在高原,由于细菌、病毒相对较少,不容易感冒感染。

青藏高原的缺氧也是分布不均的,主要和植被、气压分布有关。高原中部、西部、北部比东部、南部要恶劣,因为东部和南部的气候稍好,植被较好。所以在川西、藏东、青海东南,发生严重高原病的例子较少,而可可西里、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旅游出的事故比较多。

2、天气多变

高原上一年四季都可能下雪、下冰雹,有时候一片云飘过来,马上就是雨或雪,甚至地上一片白。而在不同的地形地貌部位,在风、汽的作用下,气压和降雨会有显著的差异。比如我们在玉珠峰南侧(海拔约4900m)工作,我总是到下午的时候就受不了了,头疼得厉害,浑身乏力想吐。而到更靠近高原内部的风火山(海拔约5000)则没有问题。可能与玉珠峰山边的局部地形在气流影响下导致的气压变低有关。而这种局部的气候系统也影响局部的植被生长和河流侵蚀和堆积特征。所以,也许在这个地方工作没问题,到几十公里以为的地方就大不一样,天气存在时间上的多变,也存在空间上的多变。

3、路况复杂

虽然现在人类的足迹是无处不有,但是在可可西里等高原深处还是属于无人区,而高原内的交通也是很稀少。野外地质工作则更是到人迹罕至的区域。所以,路大多是自己走出来的。给形成构成最大威胁的是沼泽和河流。一般自己开路都是沿着河水冲刷形成的平坦河床。温度较高的夏季,很多平时上冻的地方会融化成为烂泥沼泽,汽车最容易陷进去出不来。所以,夏季进入高原野外工作是最危险的!

山边冰川雪水形成的河水冲出的洪积扇很宽大,河流也很宽,同样是河滩,有点地方松散易陷,有点地方则坚实可行。这和河流堆积等地貌过程有关。冰川雪水受气温影响很快,经常看到的报道是早上出去好好的路,下午往回走就被洪水冲毁阻断。所以,大部分地质工作者在高原开展地质调查要权衡一个季节,温度适当的低,保证不会有很多的洪水和很烂的泥沼。但是也不能温度太低,那样气压太低氧分太少对身体考验很大。

而北京地质研究所的3名遇难地质人员似乎报道的是掉进湖里,说明他们缺少工作经验,对工作区地质认识不足。高原上的湖泊虽然在零下几十度,但是绝不能以为它们会和东北的湖一样上冻。因为青藏高原上地质活动强烈,有活火山、活动断裂,很多地方都有温泉。所以,在考虑这些野外出行问题时,也时刻要用到地质、地貌等知识。

对于一次野外地质工作,不是说撤退就一下走了。有时候进去一趟就花费很多,充足的准备很重要,轻易不能半途而废。当然,中科院就组织过大规模的科考,各种设施齐全,投入惊人。而地质生产任务,则要考虑成本,因此,队伍单薄,力量分散,相对就出现了一些事故。

前篇: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一):经历

后续: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三):对策

风火山口

陷入泥沼的大型推土机都无法自救

陷入河滩的大卡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355-636335.html

上一篇: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一):经历
下一篇:青藏高原高海拔地质工作的风险与对策(三):对策
收藏 IP: 131.215.70.*| 热度|

10 苏德辰 史长春 柳海涛 罗淼 肖振亚 陈儒军 余海涛 朱志敏 蒋德明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